一.简介:

中国人是最重视旧历年,春节的活动繁多。逛庙会,已成春节期间最大的民俗活动。有人称为: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
改革开放以后,作为文化馆丰富群众活动的重任,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人提议回复春节期间的逛庙会的活动。并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既保留传统庙会的形式和内容,又增加改革开放的文化内涵。东城选定地坛作为庙会的新场地。我们就把它定作为:地坛文化庙会。
二.文化历史:地坛庙会始办于198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5届(2010年),一届胜似一届,以较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其胜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和中国的狂欢节。春节逛地坛庙会是京城老百姓沿袭多年的习俗。作为京城恢复最早的庙会,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以地道民俗、传统民间特色闻名于京城。每届庙会都要吸引游客百万余人次。
地坛庙会每年初一至初七举行,地坛庙会的主题有:年货,祭地,娱乐节目等。
庙会文化的核心,应以祭祀为主。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中的《国风》部分,很多就是当年社祭中所使用的诗歌,今天我们认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并引为自豪。
庙会的祭拜风俗,源于立社,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周代,所谓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诸侯为百姓立社,称为国社;百姓立社,称为民社或里社。社,就是土地神,负责风调雨顺,人们每年要社祭。由于社祭时来的人很多,周代社的周围就已经出现市场。《考工记》中说:“匠人建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大概是最早的“庙会”。《周礼·春官》中称:“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说明那时庙会已经有了音乐表演,应相当于后来的“社戏”。《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记载:“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有学者认为,这里的“市”,同样指的是“庙会”。
三.传承与发展:地坛庙会以“贺新春、庆佳节、众民乐”为主旨,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将百戏名曲、民间花会、天桥绝活、祭地礼仪、茶艺书画等不同文化系列汇于一场,将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为一体,把各地美食名吃、杂艺百货集于一会,兼顾男女老少、志情雅俗不同欣赏品位和文化需求,注重闹与静、里与外、观赏与参与等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调配,为中外广大游客营造了一个“欢乐、喜庆、祥和”并具有浓郁民族、民俗、民间特色和风味的节日娱乐场所,尤其体现了老北京民俗风情,也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展现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角色。到地坛逛庙会已成为人们过年的一项风俗,并在国内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四.其他资料: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与雍和宫隔河相望,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座环境幽雅、庄严肃穆的皇家坛庙园林。
地坛又称方泽坛,也称拜台,建于明代嘉靖九年,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地的场所,这样宏伟宽敞的祭地坛,在国内外都是首屈一指的。西门牌楼高大雄伟壮观,是根据清代乾隆时所建式样重新修建的,建设规模居北京市牌楼之最,绿色的琉璃瓦面,绘以单凤图,双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是地坛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2010年的地坛庙会
从农历腊月二十九开始,到农历正月初七结束
地址: 东城区安外大街甲2号地铁1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