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调整,指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为整合教育资源等目的进行的对学院、专业的调整或合并。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院系合并发生在1952年,因此,“院系调整”一词也多用于特指本次调整。
1952年,我国各高校仿照苏联模式进行了院系调整,此次调整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本次调整对各高校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清华、浙大等老校。至今对本次调整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多趋向于弊大于利。
各大高校所受影响分列如下:
浙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浙江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并入复旦大学。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
2)、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
文学院、师范学院部分并入华东师范大学,部分与之江大学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其
余部分调入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
3)、法学院停办。
4)、医学院并入浙江医学院。
5)、农学院独立为浙江农学院。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并入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
农学院农化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
6)、工学院航空系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电机系电信组并入南京工学院。
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化工、土木、机械四系,并入之江大学相关
工科及厦门大学电机系。
二、南京大学
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南京大学拥有七个学院(文、理、工、农、法、医、师范)。
南京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独立为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工学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
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为华东航空学院。
2)、师范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
3)、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组建为南京农学院。
农学院农业工程系并入南京工学院。
农学院的森林系与金陵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合并,组成南京林学院。
4)、医学院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至西安并入第四军政大学。
5)、法学院经济系调至复旦大学。
法学院的法律系和政 治系调至华东政 法学院。
6)、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调整后的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体,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并且并入复旦大学
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
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
三、清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清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2)、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3)、法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调整后的清华大学只保留工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各系并入清华大学。
四、武汉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武汉大学拥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
武汉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
文学院外文系英文组并入中山大学。
2)、工学院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
法学院的法律系和政 治系调至华东政 法学院。
6)、文学院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调整后的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体,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并且并入复旦大学
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
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
五、同济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同济大学拥有五个学院(理、工、文、法、医)。
同济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1950年,为了支援湘鄂粤桂豫赣六省(中南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部医学院和附属同济医院迁往湖北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后改名中南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同济医院。 1955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7月,武汉医学院又改名同济医科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000年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同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医学院,重建医科。
2)、文学院、法学院等调入复旦,后来又随复旦大学支援了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建设。
3)、1956年,工学院测量系迁往湖北武汉,参与建设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并入武汉大学。 工学院著名的机械系、电机系和造船系等并入上海交通大学,还支援了南京工学院等学校,后来一部分随上海交通大学西迁建设西安交通大学。
1952年水利系与其他高校的水利专业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4)、理学院生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化学、物理等系并给复旦大学,数学、化学、物理等系除了保留基本的工科教学以外,全部并给复旦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学校。
调整后的同济大学调入上海交大、复旦、圣约翰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科、组,遂成为国内最大的以建筑土木工程为主的工科大学。
六、天津大学
1951年8月1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天津大学拥有两个学院。
天津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
理学院地质组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
2)、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
工学院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
工学院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调入北京钢铁学院。
工学院水利系农田水利及土壤改良专业调至武汉水利学院。
工学院矿治工程系调至唐山成立河北矿治学院。
工学院纺织工程系调出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
工学院化学工程系造纸专业调往天津轻工业学院。
调整后的天津保留工学院主体,并入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以及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院
系。
七、中山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山大学拥有八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师、研)。
中山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工学院。
2)、农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农学院。
3)、医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医学院。
4)、师范学院参与组建华南师范学院。
调整后的中山大学保留文理法研学院,并入岭南大学文、理学院,并将广州以及中南地
区部分高校的有关系科调入。
(著名教授陈寅恪、陈序经、姜立夫、容庚、梁方仲等调入任教。)
八、四川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四川大学拥有六个学院(文、理、法、工、农、师范)。
四川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航空工程系调往北京组建北京航空学院。
2)、工学院化工系、农产品制造系科与兄弟院校化工系共同组建四川化工学院。
工学院土木系铁路建筑部分调出,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1954年工学院独立为成都工学院。
3)、理学院地理系并入南京大学、重庆大学。
4)、师范学院本科调往西南师院(现西南大学);专科调往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
5)、法学院调出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组建为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
6)、农学院的园艺、农经等系调往西南农学院。
1956年,农学院独立建校,名为四川农学院(现四川农业大学)。
调整后的四川大学保留文理法学院。
九、山东大学
1951年, 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名为山东大学(地址在青岛)。
1952年院系调整前,山东大学拥有五个学院(文、理、工、农、医)。
山东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文学院政 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 治学校。
文学院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参与组建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
文学院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参与组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2)、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
3)、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
并入武江测绘学院。
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
4)、农学院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并入山东农学院。
5)、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
调整后的山东大学保留文理医学院。56年医学院独立。
十、厦门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厦门大学拥有7个学院。
厦门大学院系调整状况如下:
1)、工学院航空系并入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学院电机系并入浙江大学。
工学院土木、机械系并入南京工学院,部分拆入河海大学和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
2)、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归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
3)、航海学院与集美水院(今集美大学)合并。
4)、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5)、理学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组并入山东大学。
6)、农学院与福大农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学院(今福建农林大学)。
7)、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
调整后的厦门大学保留文理学院,并入浙江大学、中南矿冶学院部分师生及福建协和大
学财政学院。52年之后陆续又有院系调出。
十一、河南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前,名国立河南大学,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调整后:
1)农学院组建河南农学院
2)医学院组建河南医学院
3)行政学院组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今发展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4)信阳分院成立信阳师范学院
5)理科他迁新乡,名河南师范学院二院
6)水利并入武汉大学
7)财经并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化工并入郑州工业大学
9)植物病虫害并入华中农业大学
10)畜牧兽医并入江西农业大学
11)生物并入河南师范大学
调整后,保留文、法两学院,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