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西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镇西村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西村紧靠王店镇西侧,地处沪杭高速公路嘉兴(王店)出口处南1.5公里,嘉海公路从中穿越而过。全村总面积1.97平方公里,总人口1962人,总农户529户,分布16个村民小组。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3552万元,村组集体可支配收入52.3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67元,人均年收入6642元。全村计划生育符合率达100%,农户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2%,自来水入户率达98%,农户卫生厕所改厕率达100%,住宅电话装机率达95%,己达到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的要求,取得区级卫生村、区级文明村、市级整治和省级“绿化示范村”等荣誉。

2、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镇西村镇西村位于袁花镇西部,共有17个村民小组、817户、2840人。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10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320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双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袁委(2004)29号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该村在2004年相继建起了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和一个文化活动室,落实了2户文化活动示范户,组建了4支文体骨干队伍,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2005年度,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重视下,该村的文化活动也开展得健康有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石淙镇镇西村镇西村位于石淙镇西北部,区域内地势平坦,河塘密布,属典型的江南水网平原区域。镇西村东邻石淙村,南接花园湾村,西临菱湖镇菱东村,北靠和孚镇横港村,东南部分已进入镇区范围。村域内有菱莫公路穿越,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镇西村现有20个自然村,总户数805户,(未计入外来人口户数),农业人口3075人,非农业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近400人,村域总人口约3500人,中共党员85人。设一个党总支,三个分支部。村域用地518.59公顷,其中水田2070亩,旱地180亩,桑地近1250亩,鱼塘310亩,村庄建设用地约80亩。近年来,镇西村依据原有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现有转资企业四家,个私前道12家,个私绸机286台。农业养殖方面:养鸡场16个,温室甲鱼场13个,全年饲养蚕种近2000张,全村经济实力逐步雄厚。2006年度工农业总产值约376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74.1万元,人均可支配资金达241元,村民年人均收入7744元。

镇西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加离不开全村村民的积极工作和全力支持。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勤奋工作、勤政爱民,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4、黑龙江省虎林迎春镇镇西村迎春镇镇西村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冬季温长,严寒有雪;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多风,易干;秋季多雨降温迅速,易秋涝早霜。年平均气温3.5℃,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3℃,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36.1℃;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6℃,极端最高温度为35.2℃,年平均蒸发量为1110.7mm,年平均降水量为566.2mm(最多降水年份为1981年,年降水量为849.1mm,最少降水年份为1986年,降水量为358.5mm)。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3%。全年日照为2274.0小时,大于等于10度积温为2577.0℃,无霜期为14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全年主导风向NNW,受大陆季风影响,在春秋两季多为3-5级偏西风。融雪在2月下旬,结冻期约180天左右。

该村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成了120平方米的标准化办公室、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室、科普(报纸)图书阅览室和乡村休闲广场,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科技意识创造了良好条件。

镇、村两级加大了投入力度,筹集资金26万元,对镇西村自来水工程进行改造,确保村民饮水的卫生。据了解,通过此次改造,水井深度由原来的30米加深到70米,并重接管道80余延长米,工程完成后,水质将明显改善,全村518人受益。

5、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长宁镇镇西村镇西村共4个村民小组,1190口人,260户,耕地面积850亩。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养殖业发展较快,现有楼板厂、木材市场各1个。年总产值316.2万元,人均纯收入1416.36元。

6、福建省泉州安溪县魁斗镇镇西村地处魁斗镇政府驻地东北3.1公里处,莲花山的石碣山南坡,海拔384米。原名乌材林。古时树林茂密,古木参天,白天行走时难见阳光,因“黑”与“乌”谐音,所以称乌材林。宋末,官府在此建镇抚寨,因该地位于寨西部,故称。村委会设在岭顶,辖14个自然村。村里有高岭土矿;有深坑隘,是通往外界必经之道,也是镇西的一道天然屏障。清代村民迁居中国台湾地区及东南亚诸国,至今已繁衍7000多人。台湾顶淡水建有镇抚街。侨乡。村民主要为黄姓。

湖顶村南部有座山峰,山顶可浏览全村。站立山顶,全村犹如湖泊一般,故名。包括湖顶、大垵、外湖自然村。该村有清代古瓷窑遗址。

虎榜该地开基祖将房屋建在仙洞口凌云山岗下,房屋背面均是石壁,宛如悬挂大榜文的牌匾。为使子孙榜上有名,故称虎榜。

岭顶又称梅岭,位于村中部。明清时期,整个山岭广种梅花,故名。包括八丘、长圳尾 、岭尾、乌石垅、林仔后。

半岭地处观音山仙洞凌云峰半山坳,故名。包括上、下半岭。

旧窑李氏先民于明朝在此烧瓷器,故称旧窑。

石碣在村东部。该地坡高陡峭,住房之间的小道均用石砌成台阶,故名。[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