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概述西红门镇地处京南,北与丰台接壤,南临黄村卫星城,是北京的南大门。镇域面积31.2平方公里,有汉、回、满三个主要民族,人口5.5万(其中户籍人口2.5万人),下辖2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
交通地位南北走向的京开、京良两条国家干道与镇内四纵四横自建道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西红门镇成为京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2000年,大兴区撤县设区,合乡并镇,西红门镇与金星乡合并,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过几年发展,西红门镇确立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全镇共有企业1700余家,涉及影视器材、包装印刷、建筑材料、家居装修、汽车维修等几十个行业门类。1998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强乡、强镇”,1999年被国务院体改办小城镇中心命名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4月,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
农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引导结构调整。近些年来,该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原来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转而种植苗木、草坪、花卉等。仅草坪的亩效就比种植粮食提高了1000多元,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该镇还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如老唐食品等在该镇逐步发展壮大,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开拓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工业发展以重组转制为核心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镇1700余家企业全部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民营、私有企业。通过改制,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如星光集团,其经济收入占全镇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并且是西红门镇的纳税大户,再如金鹰公司,仅2000年就纳税近2000万元。
招商引资优化软环境,全力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几年来镇政府先后投资1亿多元用于镇经济技术产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园区投资环境。2002年,全镇共引进项目185个,投资总额6亿元,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个。2003初步完成了供水、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有多家公司达成投资意向,其中中国轻纺城和中服科园等大项目前已规划立项,2004年投入运作。
房产建设西红门镇的房地产业年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镇已有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14个,“九龙山庄”、“九龙家园”、“日月星城”等房地产精品项目已经广为人知,并且仍以年均10–15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截至目前,全镇商品房占地面积120余平方米。随着商品房的热销,西红门镇又将产生新的商机。
社会保障富裕农民为主线,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003年全镇各村社继续实行已有的各项福利制度,即养老工程、扶中工程,育小工程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镇已有9个村社实行了《关于实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制试行方法》。符合条件的股民从该村领取数额不等的年终股份分红,最高的村每个股民可领取2400余元,较低的村每个股东也可领取1000余元。2003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010元。
行政区划星光社区、九龙社区、福盛社区、福星花园社区、同兴园社区、金华园社区、西红门一村、西红门二村、西红门三村、西红门四村、西红门六村、西红门七村、西红门八村、西红门十村、西红门十一村、西红门十二村、新三余庄村、老三余庄村、寿宝庄村、大白楼村、大生庄村、金星庄村、志远庄村、建新庄村、团河北村、团河南村、振亚庄村、新建庄一村、新建庄二村、新建庄三村、新建庄四村、小白楼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