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路长乐路在旧上海叫蒲石路,一条有人物,有故事,有历史的路。从文人到政客,从汪精卫到张爱玲、钱钟书,这些名字都曾经和这条蒲石路密切的联系过。即便在今天,长乐路还是充满了情调和故事。“他从长乐路出来,阳光刺得他眯起了眼睛。他的家是在长乐路上的老石库门房子,这种建于二十年代的房子,电表是楼上楼下几家人家公用的,连个空调都承受不了”。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的开头,长乐路的老房子是故事开始的地方。
但是,闭起眼睛,想想这条在起于华山路,止于重庆路的弯弯曲曲,狭长的小路时,总有一种面目模糊的感觉:因为你无法定义它给你的印象。有人说,长乐路是一条没有主题的小路,而没有主题本身就是它的主题,或许是因为长乐路太“长”了吧,至少对一条这样“宽度”的小路来说。
尽管我们无法为整条长乐路定义,甚至无法用模糊的字眼说出大体的感觉,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分段”的方法来看清长乐路的样子,给每段概括一个“中心思想”。
庭院深深深几许:华山路——常熟路段把长乐路和华山路的交点作为起点,这里的长乐路是远离平民的:高墙深宅,铁门紧闭,梧桐后面的老洋楼里庭院深深。这里的老洋房虽质朴却不张扬,虽不张扬却可以从越过高墙目光可及的两楼三楼看到刻意雕琢过的精致。
但是和华山路上高耸的“后起之秀”不同,远离平民和平易近人却在这里和谐的统一着。在初夏的午后,徐莹和徐蔚在这里流连,倚在隐藏了深深庭院的墙上看梧桐的枝繁叶茂,行人的闲淡舒适;或者张望栏杆里面的院子,院子里郁郁葱葱的植物后面的房子。
或许这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不仅来源于老洋楼内敛的外观,还有里面的普通如我们的住户——这里已经不再是为有钱人而禁闭的地方,里面是平常人家共同的家园。
百年的小资情节:陕西路——瑞金路段茂名南路59号,这是锦江饭店的门牌号码。但是,老锦江北楼,也就是那个年代的华懋公寓,在老上海的资料里经常是位于长乐路的,那是张爱玲小住过的地方。张爱玲或许是几十年前的小资吧,她宣言“成名要趁早”,她认为自己是布尔乔亚消费者,她的第一笔稿费买了口红……在她小住过的华懋公寓,锦江饭店的周围,小资的情绪还在弥漫着,布尔乔亚的消费者还在挑选和购买着。
在华懋公寓对面的长乐路上,酒吧,小店,在或者只有一楼半那么高的二楼上,或者半截在地下的一楼里,过着淡淡的日子。但是抬起头,发现这小店的所在却有来头,那是有着不张扬的乳白色墙壁的老洋房。
在这段不足1000米的清静小街上,曾经酒吧栉比,却不知在何时都改换了门庭,开出了一家家经营新潮服饰的小店。两旁的建筑,是上个世纪20年代留下的纯正的法式“花园弄堂”,沿街的房子有着欧式的门窗与台阶,在这里经营异国服饰,也就更多了一份情调。
喜欢光顾这些小店的,除了很多住在附近五星级酒店里的老外,还有追逐时尚与前卫的年轻人来这里“感受这个城市与巴黎、东京同步的流行”。
锦江迪生也是购物的所在,却只属于顶级品牌。虽然这些不是徐莹和徐蔚的选择,她们却会在这里window shopping,会在回廊里休息。街旁那些小店才是徐莹经常流连的地方,她可以随手指出自己喜爱的服装小店,还有那家虽然叫做“长乐百货商店”,里面却只卖蓝印花布,蜡烛,和几个杯子玩偶的小店。
新和旧的上海组合:瑞金路——重庆路段长乐路走到这一段,左眼一亮:左边是广场公园,也就是原来的延中绿地,是上海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公共绿地,是上海人人自豪的绿肺工程,也是有一流水准的绿色都市景观。
右眼却仿佛时光倒转:两层的,颜色让人无法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无法说清楚的老房子,电表是楼上楼下几家人家公用的,有的连空调都承受不了,偶然还可以见到飘扬在房子阳台上晾晒着的衣服……从长乐路的一头一路走来,徐莹和徐蔚选择了延中绿地这接近终点地方休息:看着马路对面,看着新旧上海组合,不会觉得怪异,不会觉得突兀,反倒会有一种淡淡的,但是心安的宁静——生活在这里异常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