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桨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聚酯浆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问世的产品为美国伊斯曼(Eastmen)公司的聚酯浆料WD和WMS浆料。根据粘附理论中的“相似相容”原理,与涤纶分子结构相近的浆料对涤纶具有较高的粘附性。这类浆料对聚酯纤维有非常高的粘附力和优异的浆纱性能,以前有些方面还不是很成熟。为了改善聚酯浆料的性能,近年来美国(Eastmen),法国(Rodya),德国(Basf),韩国(SK)等公司相续对聚酯浆料的缩聚单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续有成熟产品推出。但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国内应用不多。这类浆料采用不同的共聚组合,以适用于全棉和短纤,粗支纱或高支纱等不同的应用场合。聚酯浆料是在聚酯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和一些高性能的单体从而改善其水溶性和成膜性,聚酯浆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Tg为44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浆膜变得坚韧,粘附性能也提高。因此分子量高达12000的设计,可以实现作为上浆主浆料所需要的成膜性能及对大多数纺织纤维优异的附着性能。聚酯浆料的BOD和COD值处于淀粉和PVA之间,会因某些细菌的驯化作用有很大变化,驯化细菌对聚酯浆料的适应性越强,聚酯浆料被降解就越快,缩短了生物降解的时间。除了能极大的提高上浆质量外,还能改善浆纱的工艺性能,而且聚酯浆料还有废水处理费用低的经济方面优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