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是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大学领导和支持下于2007年12月26日第一届中国(山东)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举行揭牌仪式成立的省级生态文明学术研究机构。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和环境政治研究所两院一所等单位参与发起并由民间资本为主设立主办的省级独立学术研究机构。现任主任黄承梁。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后我国第一家专门以生态文明为研究对象的省级学术研究机构。分别与2007年12月26日和2008年6月26日在山东大厦和山东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山东)生态文明建设论坛。2008年12月26日,首度与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联手,在济南举行了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年会。包括原国家环保局局长、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原山东省委副书记、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王修智、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李德强等政界知名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吉林大学校长、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展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原秘书长郭永才、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副主任鄂云龙、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副校长樊丽明、副校长陈炎、山东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焕喜等在内的学界知名人士;中国重汽集团董事局主席马纯济、兖矿集团董事局主席耿加怀、济钢集团总经理陈启祥、山东亚特尔集团董事长郑良村等在内的产业界知名人士等出席会议或发来贺信和给予热情关怀。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以“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生态文明”、“转变思维模式,建设生态文化”为宗旨,以构建与稳定一支具有省级水平的集政、产、学、研于一体的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平台为核心,致力于搭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最前沿的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方向与议题的学术理论探索平台,最细化的政策解读与传播平台,最务实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最高端的生态产业孵化平台。上述政界、学界和产业界知名人士的参与,体现了构建政产学研各方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这一美好愿望,彰显了党政官员和社会各界力促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反映了时代的期盼和人民群众在新时期的期待。

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其总体发展思路是:

1、倡导与推动一种在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视野下对国内外生态理论与实践和我国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相关重要议题进行学术研讨;向政府、企业有关部门提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2、深入解读和剖析国际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机构(如联合国环境资源署)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如中国国家环保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政策,进行专业研究;向企业、民间组强和相关个人提供政策、法律和资本支持。

3、借助风险资本或民间资本力量,积极孵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创新、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新型企业,积极推动向国内外中小企业创业板块上市。

其“三步走”发展战略具体步骤是:

1、2007--2008年为山东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起步年、建设年。

主要致力于中心组织机构完善、人才队伍建立、信息平台建设、生态文化创建和影响力扩大等事务。

2、2009年为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年。

主要致力于倡导与推动一种在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视野下对国内外生态理论与实践和我国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的相关重要议题进行学术研讨和生态文化在全社会的创建。

具体表现在:以举办“中国(山东)2009’生态文明全球论坛”为契机,扎实有效地创建“生态文明大讲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进高校、生态文明进企业、生态文明进政府”活动,使“生态文明,匹夫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真正体现为一种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炎黄子孙的生生不息这样一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上来,克服短期、短浅、短视的发展观,建设新人、新事、新思想,深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创建良好的生态文化意识。

3、2010-2012年生态产业孵化期、建设期、拓展期、成熟期,全面促进山东省生态产业大发展。

有理论与实践表明,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党的十七大后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号召后全国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最富有成效和影响力的机构之一。真正体现了“率先研究、率先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这一根本精神,彰显了切实推动生态文明迈出坚实步伐的决心,反映了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和相关利益各方对生态文明的强烈渴望和美好憧憬。

下文是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黄承梁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略带檄文气息的撰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建设生态文明

2008年是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起步年,建设年。我们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契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转变思维方式,推动生产方式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为基本宗旨,以构建与稳定一支具有省级水平的集政、产、学、研于一体的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平台为核心,致力于搭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最前沿的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方向与议题的学术理论探索平台,最细化的政策解读与传播平台,最务实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最高端的生态产业孵化平台,切实走出了一条真正体现“率先研究、率先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生态文明”这一根本精神的道路,使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成为党的十七大后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建设生态文明战略要求后全国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最富有成效和影响力的机构之一。

成绩固可嘉,反省有必要。作为党的十七大报告后新型成长起来的省级学术研究机构,其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从研究中心自身来讲,学术研究首先要搞好,这是立足之本;经费支持要可持续,这是发展之基;政府支持要获得,这是在中国特色环境下发展的基本保障。有效地平衡并协调这三方面关系,对研究中心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们也经历并经受了这样的考验和挑战。从外部环境来讲,解放思想依然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第二次革命。短视、偏见、怠慢,是影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障碍。论其短视,是因为作为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生态文明,作为你再也不坚持生态文明就要亡民族的时代迫切要求的生态文明,在一些地方被一部分人人为地赋予了工具价值,被作为又一项形式主义运动而加以推进;论其偏见,是因为在一部分人的眼中,他怀疑一个年青的团队好好做点事情,在用观望、怀疑的情怀看待他的成长和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成就表明,我们从来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上逐步探索和发展的,从来都不会有一个最权威的声音,也不会有唯一的发展道路;论其怠慢,取其怠惰荒疏和傲慢之义,是因为他正在固守着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慌不忙,一派悠然自得之意。想不想干、怎样干、是真干还是假干,都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和反省的问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底,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权威的体系来评价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到底要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党和政府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十项措施。初步估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无疑,钢精水泥混泥土居多。30年的发展,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折腾的意思是,翻过来倒过去,翻来覆去反复去做一件没有实际用途和意义乃至破坏性的事情。我们的地球再也经受不起,也无法经受得住这个意义上的折腾式发展模式。党和政府的决策体现了以民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不应当、也不能理解为政治运动。如果理解为政治运动,民间民意所反映的今天修路,明天扒路的“寻思军”和“扒路军”也就不难理解了。发展是科学发展,发展是全面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硬发展肯定没有道理。

2009年是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确定的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将广泛动员、联合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力量,力促生态文明在齐鲁大地的开花和结果。在2009年,我们仍将坚持事实求是,讲真话,讲实话,能讲真话,敢讲实话的求是风格,始终不渝坚持搭建政产学研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平台之核心,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发展同各个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先解决好自己的事情,先帮助一部分迫切需要找到工作的青年大学生实现就业,先影响一个区域、一个群体,在生态文化、生态产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天,进入2009年,党和国家将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另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距离2021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有12年,距离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40年。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坚定而清晰地描绘出建党和建国两个“100周年”时的伟大目标,并特别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的建设团队是一支非常年青的青年队伍,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以最火热的青春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族事业,排除干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我们一定能够做出不辜负时代要求的事情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