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我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流行着一种类似围棋的棋类游戏,称“藏棋”。藏棋在古代时大多在藏族上层统治阶级中流行。现时在西藏还有人下这种棋。另外;藏棋在与我国接壤的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也有流传。

藏棋又叫“多眼棋”、“多目戏”。它实际上是由古代围棋(17×17道围棋)逐步演变而成,藏棋棋盘是由纵横17道等距离平行线垂直相交成的正方形。棋子分黑、白两色,比赛前要在棋盘固定位置交叉点上摆放12子(黑、白各6子)。藏棋下法与围棋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独特之处,如打枪、裕裢、三碧、四碧、转拉萨、转棍、卡子、哈木等,既可二人对下,也可四至六人对下,藏棋没有让子之说,如果双实力相差甚远,一律用"贴目"的办法解决,具体"贴目"多少,赛前由双方商定。对局以前,要在棋盘上预先按固定的交叉位置,各放置六枚棋子,称为“座子”。除此之外,两者便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

在群峰叠嶂的喜马拉雅高原,能有和围棋如此类似的棋类游戏,这自然引起棋史学家的兴趣。藏棋是怎样在高原上落户和发展的?它和围棋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关系?

关于藏棋的起源大致有以下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汉代,由居住在四川、青海一带的羌族同胞传入西藏;第二种说法是由古印度随着佛教文化于汉朝前后传入西藏;第三种说法是由西藏人民自己发明的;第四种说法是在三国时期由诸葛亮带入云南;又从云南传入西藏。

这几种说法以第一种和第四种的可能性较大。据说诸葛亮在云南时;为了增加围棋的趣味性;在弈法上;曾在原来只有四个“座子”的基础上;增加成12个“座子”。另外;他还根据云南少数民族在生活中、劳动中有“对歌”的习俗;人们好以歌唱形式进行“舌战”;而规定了下棋时双方也必须进行“舌战”;以锻炼各自的口才;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增强弈棋的趣味性。不管这一说法是否真实;但在西藏一些地区;确实有下棋时必须同时“舌战”的习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