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老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释义“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遗体捐赠者在过世8小时内急速冷冻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学使用时再复温到4℃,从而能够保证遗体的新鲜程度,让学生能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

医学院校的临床专业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接受基础医学的学习,而人体解剖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些遗体捐献者用他们的躯体,让学生们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他们安静地躺着,他们虽然不说话,但是,他们的无私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医学院校的学子。让学生们去感受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他们被尊称为“无语良师”,医学界还尊称其为“大体老师”。

现状基础医学是医学院校学生们的必修课,在学习人体解剖之前,老师们都会为同学们讲解遗体捐献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让每个同学养成尊重遗体捐献者的习惯,尊重和爱护“大体老师”。每次课前,同学们都会用心灵去哀悼眼前的整体或者离体的“大体老师”,因为大家知道,他们是为了医学研究事业而作出的无私奉献。

从甘肃中医学院了解到,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基础课的同学们,都有尊重和爱护“大体老师”的良好习惯。他们在进行医学解剖前后,同学们都要对“大体老师”进行洁身处理。

意义学习人性化理念

记者从省红十字会了解到,我省的遗体捐献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从2003年以来,我省有340人登记遗体捐献,8人完成遗体捐献。2009年新登记遗体捐献78人,捐献1人(我省天水市)。因为捐献者甚少,导致各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研究所需要的“大体老师”数量不足,医院则很少进行“大体老师”的模拟研究手术。在面对“大体老师”时,学生们尽管有尊重之举,但是还没有达到上海、四川等地学生对“大体老师”的程度。兰大医学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基础医学院将逐步学习国内外的人性化理念,让更多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从内心深刻感受对“大体老师”尊重的意义,真正做到医学解剖等研究前后集体默哀一分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