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型心肌缺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疼痛是心肌缺血缺氧时局部产生的代谢致痛物质刺激心脏感受器,引发痛觉的神经冲动,经相应脊髓节段的后角神经元以及中枢对该冲动调控后的最终反应。当痛觉的传入冲动较强而中枢对其无明显抑制作用,或痛觉的传入冲动虽较弱但经中枢的加强作用,均可引起疼痛的感觉。反之,若疼痛的传入信号较弱,中枢对上传的冲动又施以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则可产生轻微疼痛或无疼痛的结果。因此,有无疼痛仅是心肌缺血最终反映形式的不同。临床进一步研究证实:

(1)疼痛强度常与心肌缺血的程度不相平行。即一些患者严重缺血时临床上可无任何胸痛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心肌缺血虽较轻微,但可有剧烈的疼痛感觉。

(2)疼痛与心肌缺血的原因无关。心肌缺血可由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所致,但疼痛的性质并无差别。再则无痛性心肌缺血可出现在冠心病各种类型的心绞痛中,如劳累性、自发性等。

(3)疼痛与心肌缺血的预后无关。心肌缺血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基础心功能状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部位以及心肌缺血的原因等,而与有无疼痛无明显关系。

因此,有无胸痛就心肌缺血而言并无本质的区别,治疗上需同等对待,甚至无痛性心肌缺血带有更大的隐蔽性和危险性,更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