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院长刘逢军,男,1952年生于山东省招远市。曾任北京光明中医学院养生教研室主任、养生学教授,现任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院长,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等职。著有《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荣获2008年“首都劳动奖章”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
刘逢军教授指出,今年公历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立春,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315度。与2008(戊子)年“春行冬令”不同,2009(己丑)年的立春是“春行春令”,即春天的节气来的是春天的气候。去年春天,南方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是“春行冬令”的表现;今年春天节气与气候相合,天地间的气较为缓和,气候与季节均为春象。春主风,风能燥湿,故今年春天雨水偏少。进入正月,一年之始做好养生,对一年的健康非常重要。这段时间养生的要领是:外避风寒,内制郁热。
春天在调养精神方面,也应顺从自然,重点放在一个“生”字上。在春天里,人的意志当顺应生发之气,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情绪抑郁,思想上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发出来。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恼怒和忿恨,保持乐观情绪,则精气不易耗散,脏器不易老化,形体不致衰惫,自可祛病益寿。
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由刘逢军院长创建于1993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厂桥爱民街2号(原旃坛寺遗址)。北京大道堂的宗旨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传统养生文化还给人民大众。让人民大众“向科学的起居饮食要健康,用养生文化节省医疗费。”刘逢军院长以《黄帝内经》为基础创建了养生专业;十余年来,培养和发展养生师队伍,使传统养生作为一项技能服务于人民大众。他鲜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我是共产党员,与学生们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受益者。学生们须做到:弘扬传统,科学养生,爱党爱国,造福民众。凡违反者断绝师生关系。2004年起,先后组织全国培训班4期;其中数百人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职能部门考核,取得养生师培训合格证书。养生师持证上岗,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使数十万计的人经传统养生调理而受益。
《黄帝内经》与时令养生己丑年的冬天是极其寒冷的。有人说30年一遇,也有人说60年一遇。按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有关气候的论述分析,上述两种说法都对。此类寒冷会发生在己丑年和己未年,两者相隔30年。
中医时令源于《黄帝内经》
按《黄帝内经》的论述,一年有六步主气(地气),由大寒开始,到来年的大寒结束,每步气60天。 初之气名为“厥阴风木”,由大寒至春分;二之气名为“少阴君火”,由春分至小满;三之气名为“少阳相火”,由小满至大暑;四之气名为“太阴湿土”,由大暑至秋分;五之气名为“阳明燥金”,由秋分至小雪;终之气名为“太阳寒水”,由小雪至大寒。
己丑年终之气是“冬行冬令”,即主气(地气)和客气(天气)皆为“太阳寒水”。在五行之中“土”主湿,“水”主寒,湿寒相加,必多寒冷和雨雪。
时令养生是《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书中称:五日为候,三候称为气(1个节气15天),六气称为时(6个节气90天为1个季节),四时称为岁。一年四时,各随其五行的配合而分别当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随时间变化而递相承袭,各有当旺之时,到一年终结时,再开始从头循环。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逐步推移,如环无端。节气再分候,也是这样推移下去。所以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好医生应该了解气候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己丑年时令分析及影响
2009年的己丑年,初之气天气、地气皆为“厥阴风木”,使木气过旺。肝属木,藏血,应春天。己丑年的春季气候易对人产生肝气亢进的影响。紧接着二之气天气和地气皆为“少阴君火”,使火气过旺。心属火,主血脉,应夏天。少阴经包括足少阴肾经和手少阴心经。木生火,己丑年开春木气过旺,过渡到夏初又逢心火过旺和肾阴虚火旺。肝藏血,肝肾同源,心主血脉。气候促使人“血热”,暴发了世界性的“甲型H1N1流感”。《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在论述丑、未年时写道:“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这段话讲的是:二之气主客气相同,故火得气化之正,万物因而生化,人们也感到气候平和,这种气候易引起温热与疫疠大行,远近患者的病大致相同。湿与热气相遇,雨水乃按时降下。
2009年的“甲流”的特点是体表温度过高。在此间运用中医的凉血之法,并嘱患者吃偏凉性的食物,均在短期退烧,应验了《黄帝内经》的论述。与2009年相隔6年的2003年癸未(羊)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非典”疫情。所不同的是癸未年(2003年)的统运是火运不及,即统领全年的火运不足,水克火,火运不足相对水必盛,水主寒,所以当时的“非典”症状是体表高热而心里冷(“心属火”)。
起居饮食需因时令
历史上丑、未年多发生疫情,为什么2003年和2009年会加重?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网络和电视的迅速普及,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夜里11点以后,甚至凌晨1~3时睡觉成为众多人的选择。这种方式违背了自然规律。《黄帝内经》讲:一年四季阳气的变化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种状态,即春天阳气生发,如同种子发芽;夏天阳气成长,如同稻谷长大;秋天阳气收敛,如同稻谷浓缩为种子;冬天阳气主藏,如同北方的落叶树,阳气深藏根部,免遭寒冷的侵袭,休养生息,为来年春天的生发做好准备。
《黄帝内经》认为:一年分四季,一天也分四季,以北京时间(下同)计算,凌晨3时立春,6时春分;9时立夏,12时夏至;15时立秋,18时秋分;21时立冬,24时冬至。21时是一天的“立冬”,冬季万物闭藏。人“立冬”入眠与自然和谐,才有利于提高免疫力;早5点“惊蛰”,在这8小时的时间段睡眠,人能和谐自然,相悖则会有害。《黄帝内经》讲:无春即无夏。没有阳气的生发,就不会有阳气的成长,如同种子没有发芽谈不上成长一样。
除起居之外,和谐自然的饮食同样重要。2009年(己丑年)有三步气,对人健康影响较大。
大暑至秋分(公历7月23日~9月23日)主气是“太阴湿土”。这60天中包括了农历六月,六月为“长夏”,主湿。加上2009年的统运是“土运”,土主湿。脾主肉,喜燥恶湿。年运湿、地气湿、长夏湿,三湿合一影响了脾主肉的功能。此时的客气是少阳相火,“心属火”,“火炎上”,故发病往往在心肺。脾主肉,心肺的肌肉也包括其中。所以,在7月23日~9月23日之间,因心肺衰竭而死亡的老年人较多。此种气候下的饮食应避免生冷和下气的食物,如冷饮、凉拌菜、萝卜(萝卜下气)等。反而要吃些辛辣(辣祛湿、补气)和温补的食物。
秋分至小雪(公历9月23日~11月22日)主气和客气皆为“阳明燥金”。金克木。己丑年统运是土运(不及),木气相对偏盛;木与金对抗而无缓冲。强木遇强金,木必受伤。肝属木,主筋,主藏血,血管的管壁也属筋的范畴。因而那段时间心梗、脑梗之症较多。此种气候下,应忌吃辛辣温补之物,如辣椒、人参、黄芪等;反而要吃下气之物,如萝卜等,以引过盛木气下行,避免金气太过的伤害。
小雪至大寒(公历2009年11月22日~2010年1月20日)主气和客气皆为“太阳寒水”。己丑年统运是土运(不及),人的脾胃偏弱;终之气天气、地气皆为寒水,脾胃畏湿寒。在脾胃十分虚弱的情况下,应忌吃生冷食物。例如:水果不宜生吃,生吃会引起胃隐痛且感阴凉,重则会胃寒,发生绞痛、腹泻等症;水果可蒸热或煮热吃。这种奇特的现象30年发生一次,即六十甲子中的己丑年和己未年。己丑年、己未年土运不及,使人的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肉,脾气虚弱导致主肉气不足,而人体除骨头之外,包括脑髓、骨髓和十一脏腑乃至筋脉都属肉的范畴。所以,脾气不足实际上导致了人体整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在此期间,恰当地选择食物种类,均有效地避免了特殊气候对人带来的不利影响。
链接:《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庚寅年立春时令提示
公元2010年2月4日(农历己丑年十二月廿一)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庚寅年统运(即统治一年的五运之气)是金运(太过)。金性凉主燥,因而庚寅年总体上气候会偏凉燥。 一年六步气中初之气为大寒至春分(公历1月20日至3月21日),大寒是初之气的第一个节气。庚寅年初之气地气(主气)厥阴风木,天气(客气)少阴君火。地气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天气是木、火、土、金、水星围绕太阳公转周期的不同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地气与天气相加形成了一定时空下的气候。
“五运六气”的初之气处于春三月之中,春天应肝。初之气的地气(厥阴风木)千古不变,而天气是变化的,庚寅年初之气的天气是少阴君火(按地气来讲,少阴君火是跨越春夏之间的气候,应在春分时到来)。人体厥阴经分为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人体少阴经分为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综合地气和天气因素,庚寅年的春天是个“暖春”,立春至雨水15天气温暖于往年,且风不大。
立春时令起居饮食综上所述,立春时令起居饮食可参考以下提示:一、起居晨起夜睡总的原则是:跟太阳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太阳是生命的起源。得阳则生,失阳则死。人气随太阳之气升降。白天太阳高悬天空,人的阳气随之上行而精力充沛;夜晚太阳在地球的对面,人的阳气随之潜藏使细胞得以休养生息。人好比一部机器,晚上睡眠如充电,白天工作学习如用电。充电不足,必用电不利。
天地为人充电是有节律的。这个节律分为四部分,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同四大乐章循环往复。顺应则健康长寿,相悖则自毁身心。一年有四时(四季),一天也有四时,即北京地区北京时间(以下均以此计)3~9点为一日之春,9~15点为一日立夏,15~21点为一日之秋,21~3点为一日之冬(使用北京时间的京外地区计算出时差,在国外则按当地时间)。日春、日夏、日秋、日冬划分了人一天行为应注意的时间段,日冬时段是人“冬眠”的最佳选择。清朝时期,皇家规定皇帝和5岁以上的太子早晨3点起床理政、读书,19点左右睡觉。3~5点是寅时,也称平旦之时,即阳气未升,阴气未退。古代早起不过3点,晚起不过5点。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也有24个节气,3点“立春”,5点“惊蛰”。惊蛰时分,地球生物阳气涌动。人在此之前起床活动,阳气化为清气,不起则使阳气转为火气。5点不起,则6点春分阴阳不分,易引起人头昏脑胀、腰膝酸软。
3点以后醒了,可以继续睡,但勿过5点;如果睡不着则不宜赖床,可起来喝杯热茶,在室内做缓和的锻炼,乏累者可早饭后补上一觉,而不宜一觉睡到7点。二、饮食从总体上讲,庚寅年金气太过,则会克制肝木太过。肝主藏血,主筋,主情志,开窍于目。肝气被抑欲发而不得发,容易引起人郁郁不乐;血热、血粘、血稠的人则易怒,身上皮肉发紧而硬;血稠的人还易引发脑梗、心梗之类的疾病。
但是庚寅年初之气气候先于节气,即春分的气候大寒到,提前了60天。人的阳气生发过快导致气虚体乏。在春分之前,饮食应注意自身寒热:体寒的人宜吃下列温、热性食物,不宜吃生冷及寒凉性食物;血热的人不宜吃温热性食物。近期不宜吃萝卜(胡萝卜除外),否则会加重人的气虚。
(一)温性食物
1. 谷类:高粱米。
2. 蔬菜类:大葱、葱头、蒜苗、蒜苔、柿子椒、香菜、南瓜、茴香。
3. 调料类:大蒜、生姜、醋、大料(学名:八角茴香)、花椒。
4. 水果类:山楂、金桔、甜橙、桃、荔枝、杨梅、杏、樱桃、木瓜。
5. 肉类:鸡肉、鸡肝;羊肉、羊肚、羊肾、羊骨、羊油、羊奶;牛骨、牛油;鹿肉。
6. 水产品:海参、海虾、带鱼、鲢鱼、鲩鱼。
7. 酒类:黄酒、葡萄酒、啤酒、米酒。
8. 其他类:大枣、人参;炒干果。
(二)热性食物
辣椒、胡椒、肉桂、精白面、豆油、白酒。
未满16虚岁的男孩和未满14虚岁的女孩尽量不吃上述温、热性食物,易引起蹬被、盗汗、烦躁不安,重则感冒发烧。
(作者系北京养生文化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