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诗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穆诗雄[1]

男 1945年(农历)10月17日出生于江西大余。196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外文系;80.9-82.7在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师大前身)外语系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82年9月至今一直在江西师大外语学院任教,主要担任《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英汉、汉英翻译》等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所编写的《英国文学史纲》曾列为江西省自学考试的参考书。目前主要担任硕士生的《英美诗歌》(自编教材)、《翻译实践》(自编教材)、《翻译理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自编教材)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及指导英美文学研究方向和翻译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工作(已经毕业的共7名)。

科研的主要方向为:英美文学、翻译理论、诗歌翻译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1、翻译类

“浅谈英译中国古诗中的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6)

“翻译的目的、对象与语篇类型——重温严复的译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外语与翻译》,2000/4)

“译诗的标准与译诗的方法”(《外语与翻译》,2002/3)

(此文在中国译协于郑州举行的“2002全国文学翻译与出版研讨会”上,获得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一等奖)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形象”(《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4)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江西师大学报》,2000/2)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两种技法比较”(《江西师大学报》,2001/2)

“从《无题》的几种译诗看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江西师大学报》,2001/2)

“直译为主,还是意译为主——兼评几种翻译教科书的直译意译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诗无达诂与古诗英译”(参加“中国诗歌翻译第四届年会”,《外语论坛》2003/1发表)

“为了祖国语言的纯洁性——从‘武装到牙齿谈起’”《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8

“诗歌翻译中的文化阐释与文化定位”(《语言文学研究》,2004/4)

2、英美文学类

“什么是形式主义文学批评?”(《读书》,1987/5)

“也谈廿世纪欧美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光明日报》,1987/4/7)

“沃尔夫与女权论文学批评”(《江西师大学报》,1996/1)

“文学符号学——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江西师大学报》,2001/2)

“朴素的艺术,深刻的寓意——《都柏林人》艺术特色”(《江西师大学报》,2001)

二、著作

(译著,文学传记)《啊,杰琪!》(300千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

《实用汉英分类翻译手册》(586千字)(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实用袖珍汉英词典》(577千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9)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主编(负责主要编写工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 (此书获得江西省英语学会一等奖)

《跨文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330千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三、课题研究

1、 主持并完成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五”项目《中英诗歌比较与翻译研究》

2、 主持并完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翻译教学与外语教学》

3、 主持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译诗的方法与原则》(即将结题)

4、 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