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北京军区政委刘振华上将 (1921.07-)

刘振华上将

刘振华,山东泰安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6岁高小毕业,考入滋阳乡村师范学校,七七事变后学校停课,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徂徕山四支队,任山东抗日游击队4支队司令部警卫连战士、排政治员、连政治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1940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4支队1团2营教导员。1944年任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9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1945年任鲁中军区赴东北干部营副政委,东满人民自卫军直属1支队政委兼宽甸县卫戍司令员,辽东省保安第3旅(后改独立3师)副政委,辽宁省军区第2军分区副政委。1947年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20团政委。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第4野战军第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继40军、43军先锋营偷渡成功后,40军组织一个加强团第二批偷渡,原计划由一名团政委任加强团指挥员,韩先楚认为这次偷渡任务艰巨,困难很大,鉴于金门失利的教训,没有更高一级职务的人任登陆指挥员,他不放心。韩先楚赶到40军118师,希望有师一级的干部出马,但他没有指派,期望有人毛遂自荐,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一再鼓动,仍没有人吭声。“还是让我去吧。”坐在会场边上一直没有发言的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站了起来。师政治部主任要求出任指挥员,这出乎韩先楚的预料,他希望有一名军事干部站出来,在最重要的时候站在他面前,但他一向严肃的脸颊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他为刘振华高兴。这次偷渡因流水变化偏航,由原定临高改为在澄迈登陆,刘振华率部边打边进,击溃敌10个营的阻击,登陆成功。韩先楚和刘振华很熟。在东北包围了陈达林的新5军后,2纵担任主攻,3纵负责打援和截击新5军突围。韩先楚派纵队侦察科长混入新5军军部驻的村子,摸清了底细,抢在2纵之前,喧宾夺主,发起攻击,。担任主攻的是7师的主力20团,刘振华当时是20团的政委。20团在战斗中打得很英勇,但伤亡惨烈,其3营伤亡重大,9连生还不足一个班,2连伤亡近半。20团终于冲进新5军的指挥部,活捉了军长陈达林。但是兄弟部队把陈达林抢走了,刘振华出面也制止不住。为这件事,韩先楚安慰刘振华:“算了!都是解放军,谁俘虏的还不是一样!”刘振华后随40军入朝,1951年刘振华升任118师师长。他在朝鲜还担任过中朝联军游击支队支队长。 刘振华是个福将,参加大小战役、战斗数百次,只负过一次轻伤。横城大捷后,40军主力南下原州,准备歼灭美军的一个空降团,途中与美军主力遭遇。刘振华感到情况不对,建议师长邓岳不可贸然进攻。后来军长温玉成肯定了刘振华的判断。当时40军后撤时,刘振华率一个团断后,叁次被敌军的坦克集群包围,刘振华利用敌坦克不敢夜战的弱点,叁次机智地率这个团突围。1955年在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7年任陆军40军副军长,参谋长、副政委。1964年任军政委。少将。1969年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党委常委兼旅大警备区第1政委。1970年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1976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76年10月2日晚上,华国锋与耿飚、韩念龙、刘振华谈话,华国锋说:“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稿上,提到了 ‘毛主席的嘱咐’── ‘按既定方针办’。我昨天见到这个送审稿时,在稿子上批了几句话。我说发言稿中引用毛主席的话,经我查对,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叁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传达 的都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 把它删去了。但是,乔冠华已去联合国,他带去的稿子上并未删去那句话,你们有什么办法?”研究的结果,由韩念龙、刘振华回外交部去打电话,通知乔冠华在发言中删去这句话。1979年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党委常委。1982年10月任沈阳军区政委、党委书记。1987年11月-1990年4月任北京军区政委、党委书记。8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9-11届中央候补委员,12、13届中央委员。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获2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有9名开国少将被被授予上将军衔。刘振华亦在其列。199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2. 刘振华(1928—1970)桥头镇碑鲁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41年入伍,中共党员。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身上有6处弹伤。1949年任二五九五部队副师长。1970年病故于天津。

3.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华,男,汉族,1940年5月生,山东省莱芜市人,大学学历(东北工学院机械系真空技术设备专业),

原山西省省长·刘振华

工程师、兼职律师。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材料试验机研究所技术员;辽宁抚顺铝厂109车间技术员、副工段长、党总支副书记;1977年后任辽宁抚顺铝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82年任辽宁抚顺铝厂党委副书记;1983年任辽宁省抚顺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84年任抚顺市委副书记;1986年任辽宁省抚顺市委书记。1993年任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1995年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1996年兼任山西行政学院院长;1999年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山西行政学院院长。2000年1月任山西省省长。2003年1月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长。2004年1月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2005年2月,被任命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

4.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艺术讲师男,1954年2月生,广东广州人,高级艺术讲师。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浩劫至今,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默默耕耘不辍,犹喜大篆通行的战国已广泛应用的简书(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现正致力研修这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陆续出土,充满活力乃至野性的,古朴稚拙的秦简。现兼任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艺术讲师、书法师,日本国艺书道院客座教员,中国新世纪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其书法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展金奖;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特别金奖等多项金奖、业绩被编入《世界结人风云人物传记》等并获“世界华人风云人物大奖”。

5.空军政治学院政治部顾问(1924-1982)男,汉族,1924年生,江苏滨海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高沟—杨口战役、沿海战役、盐城战役等战斗,获得抗战模范党员光荣称号;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苏中战役(著名的“七战七捷”}、涟水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上海的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调空军工作,历任空军盲目择陆大队政委、空军政治学校政治部组织处处长、空军驻贵州011基地军代表。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文革”结束后,调任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党委书记、校政治委员(正师职);空军政治学院政治部顾问(主持工作)。

刘振华同志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是空军第五届党代会代表。在第八航校任职期间,培养了包括原空军副政委杨殷昌,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等一批杰出人才,并开创了八航校“连续15年无飞行事故”的局面,受到中央军委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通令嘉奖。在空军政治学院政治部担任顾问期间,主持政治部工作,并负责空军政治学院干休所的筹建工作,为空军政治学院的复校工作和后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振华同志战斗一生,志在振华,光明磊落。1982年,刘振华同志因积劳成疾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6.山东省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院长助理女,52岁,中共党员,山东省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院长助理。

1977年8月,22岁的刘振华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工作。30年来,她一直在麻风病防治第一线工作,用自己的爱心为麻风病人解除身体的疾痛,抚平心灵的创伤。她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待病人如亲人,被病人誉为“最可爱的白衣天使”。

她刻苦钻研麻风病的防治、康复知识,并学以致用,把康复保健知识及时传授给病人,将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实践经验撰写成论文发表在国家级专刊上。她每天都要忍着刺鼻的臭味,认真清创换药挖溃疡,认真观察研讨、拍片,经临床治疗效果很好。2006年,中国麻风协会推荐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效果明显的海洋生物药品,她积极联系协会负责人,主动给病人送去了4万多元的药物,免费为病人治疗。为改善病人的住院条件和生活状况,她拿出政府奖励给自己的2万多元奖金,为病房添置设施,为病人购买短缺的生活必需品。

为改善现有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的居住及生活条件,她做好麻风病院村的改建、扩建工作,进一步做好对残老病人的收养、生活照料和护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爱。她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对济南市所属六区三县一市的432名残畸麻风病人进行调查摸底,对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残畸溃疡、经济等情况进行登记、拍照和建档。为了扩大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关爱麻风病人群体,她积极与市残联、各大媒体联系,到偏远地区病人家跟踪采访。

30年来,刘振华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脏活、累活,她默默地干;病人心理上出现急躁和消极情绪,她耐心疏导,给很多几近绝望的病人点起了一盏明亮的灯。每当听说她要调到另一个岗位时,病人们都联名写信挽留她,连一些失去双手的残疾人也专门用残肢按上一个红印。

刘振华说,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可大家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相信这是社会给予麻风病人的一种尊重。现在还有许多麻风病人因为贫困而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不管是多跑腿还是多花钱,只要能让病人生活得舒适一些,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重和温暖,我就知足了。2005年,刘振华荣获国际红十字会授予的护理界最高奖南丁格尔奖。

7.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职称:教授

所属学科:工程热物理

研究方向:传热传质学

个人简历

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二系工程热物理专业。同年考取教育部公派出国留学生,1983年赴日本留学。1989年获日本九州大学动力机械专业博士学位。以后在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和日本国立大分大学短暂工作,1994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工作。

研究领域以传热传质学为主。

主要研究方向:降膜式管排蒸发换热器传热传质, 窄小空间内沸腾换热, 高压电场强化换热, 喷流喷雾沸腾冷却, 纳米材料表面传热特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效冷却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超亲水材料高温表面上喷流沸腾冷却特性"。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若干重大热物理问题”。 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国际刊物论文二十余篇。

8.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副主任护师

女,汉族,现年50岁,中共党员。1977年7月自济南卫校护理专业毕业分配到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工作,现任该院麻风病房住院部主任、护士长,技术职称:副主任护师。

专业经历:

1977年7月至1978年7月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住院部护士

1978年7月至1986年7月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住院部护师

1986年7月至1993年4月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住院部主管护师

1993年4月至2002年9月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住院部副主任护师

2002年9月至今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住院部副主任护师

主要作品:

1997年9月第3卷第4期《皮肤性病学杂志》发表了《麻风病人合并脑栓塞的护理与康复治疗体会》第一作者;

1999年第15卷第2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发表了《自制麻风溃疡膏治疗麻风溃疡疗效观察》第一作者;

2001年第17卷第3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发表了《济南市妇教所372名收教人员性病疫情分析》第二作者;

2002年第18卷第2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发表了《普鲁苯辛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第一作者;

2002年5月第3卷第8期《中华中西医杂志》发表了《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皮肤感染的护理体会》第二作者;

2002年5月第13卷第5期《中华临床护理杂志》发表了《语言艺术在麻风病人心理护理中的运用》第一作者;

2002年6月第11卷《中国行为医学科学》发表了《按专科医院特点开展健康教育》第二作者;

2002年7月《山东医药》发表了《麻风足底溃疡皮瓣移植术20例护理体会》第一作者。

2003年6月第19卷第3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发表了《如何指导做好麻风手足眼护理》第一作者。

获奖情况

1995年5月获济南市百名优秀护士

2004年1月荣获“马海德基金奖”

2004年4月获济南市劳动模范奖项

2004年7月获山东省优秀党员称号

2004年7月获济南市文明市民

2004年9月获济南市十大杰出职工

2004年10月获山东省红十字会博爱勋章

2005.2被山东省卫生厅授予山东省卫生系统廉洁行医标兵

2005.3被济南市妇女联合会评为“三八”红旗手

2005.5被省总工会评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5.6荣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第四十届南丁格尔奖章

9.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教授

刘振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会员。

在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擅长严重复杂创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创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参与开展的科研课题《带血管的同种异体骨移植》先后获卫生部和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

10.芜湖市副市长刘振华,男,山东惠民县人,1963年9月出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入党。学历:研究生,法学硕士,博士,中央党校研究生部法学专业。

1979.9-1981.7 山东惠民师范学校就读;

1981.7-1985.9 山东惠民县申桥中学任教师;

1985.9-1987.9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

1987.9-1988.9 山东省惠民县第一中学教师;

1988.9-1990.7 天津师范大学政法系硕士研究生;

1990.7-1996.9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任教员、《党建论坛》编辑(1993.11任讲师);

1996.9-1999.7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部党建专业博士研究生(1998.2-1998.10借调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

1999.7-2001.10 中共中央金融工委研究室综合处干部(2000.1任主任科员);

2001.10-2003.9 中共中央金融工委研究室助理调研员;

2003.4-2004.10 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综合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2004.10-2009.1 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综合处处长;

2009.1至今 芜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1.山东大学副教授性别: 男

所在院系: 土建与水利学院

职称: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土建与水利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招生专业:

研究领域: 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计算理论与分析方法、大跨度屋盖结构(包括薄膜结构)的风振响应机理及抗风设计理论、大跨度桥梁结构的风振响应机理及抗风设计理论等 是

个人简介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大跨度空间结构的计算理论与分析方法、大跨度屋盖结构(包括薄膜结构)的风振响应机理及抗风设计理论、大跨度桥梁结构的风振响应机理及抗风设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兼任山东省建筑学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勘察设计协会钢结构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

获得奖项

先后参与16项工程的设计咨询工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著作及论文

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出版专著1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