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卫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木卫三简介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

木卫三 盖尼米得

线。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构成成分之一。而木卫三上是否拥有电离层还尚未确定。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人们推测在木卫三表面之下200千米处存在一个被夹在两层冰体之间的咸水海洋。木卫三表面存在两种主要地形。其中较暗的地区约占星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间密布着撞击坑,地质年龄估计有40亿年之久;其余地区较为明亮,纵横交错着大量的槽沟和山脊,其地质年龄较前者稍小。明亮地区的破碎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可能是潮汐热所导致的构造活动造成的。

木卫三-发现与命名1610年1月11日,伽利略·伽利莱观测到三颗靠近木星的星体;第二天晚上,他注意到这三颗星体发生了

用哈勃望远镜拍到的木卫三

位移。接着,他又发现了第四颗星体,即后来的木卫三。至1月15日晚,伽利略确定这些星体是围绕木星运行的。他声称有权为这些卫星命名,并曾考虑过“科斯米安卫星”(Cosmian Stars)的名字,但最终将之命名为“美第奇卫星”(Medicean Stars)。

法国天文学家尼古拉斯-克劳迪·法布里·德·佩瑞斯特建议为美第奇卫星家族的各颗卫星分别命名,但是其建议未被采纳。原本宣称其最初发现伽利略卫星的西门·马里乌斯曾试图将这几颗卫星命名为“朱庇特的萨图尔努斯”(Saturn of Jupiter)、“朱庇特的朱庇特”(Jupiter of Jupiter,即指木卫三)、“朱庇特的维纳斯”(Venus of Jupiter)和“朱庇特的墨丘利”(Mercury of Jupiter),但也从未被采用。后来有建议以希腊神话中神的斟酒者、宙斯的爱人盖尼米得为之命名。这种命名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直至20世纪中期才得到普遍使用。在早期的天文学文献中,该卫星均以罗马数字作为指代(该体系由伽利略提出),即被称为木卫三(Jupiter III )或“朱庇特的第三颗卫星”(third satellite of Jupiter)。后来随着土星的卫星群的发现,基于开普勒和马里乌斯建议的命名系统开始被用于指称木星的卫星。木卫三是伽利略卫星中唯一一颗以男性人物名字命名的。

木卫三-物理性质平均直径:2631.2 km (地球的0.413倍)

木卫三上的局部地形

表面积:8700000km2 (地球的0.171 倍)

体积:7.6×1010 km3 (地球的0.0704 倍)

质量:1.4819×1023 kg (地球的0.025 倍)

平均密度:1.942g/cm3

表面引力:1.428 m/s2

逃逸速度:2.741 km/s(6130 mph)

自转周期:与公转同步

转轴倾角:0–0.33°.

反照率:0.43 ± 0.02

表面温度:最小----70K

平均----110K

最高-----152K

视星等:4.61(opposition )

木卫三-轨道根数平均半径:1070400km (0.007155 AU)

木卫三上的环形山链

离心率:0.002

近拱点:1,069,200km (0.007147 AU)

远拱点:1,071,600km (0.007163 AU)

公转周期:7.15455296 天 (0.019588 年)

公转速度:平均10.880 km/s

轨道倾角:2.21°(黄道夹角)

0.20°(木星赤道夹角)

所属行星:木星

木卫三-运行轨道木卫三的轨道距离木星107万400千米,是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第三近的,其公转周期为7天3小时。和大部分已知的木星卫星一样,木卫三也为木星所锁

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三者之间的拉普拉斯共振状态

定,永远都以同一面面向木星。它的轨道离心率很小,轨道倾角也很小,接近于木星赤道,同时在数百年的周期里,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还会以周期函数的形式受到太阳和木星引力摄动的影响。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9-0.0022和0.05-0.32°。这种轨道的变化使得其转轴倾角在0-0.33°之间变化。

木卫三和木卫二、木卫一保持着轨道共振关系:即木卫三每公转一周,木卫二即公转两周、木卫一公转四周。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木卫一位于远拱点时,两者之间会出现上合现象;而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时,它和木卫三之间也会出现上合现象。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二-木卫三的上合位置会以相同速率移动,遂三者之间有可能出现三星合现象。这种复杂的轨道共振被称为拉普拉斯共振。现今的拉普拉斯共振并无法将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值。

0.0013的离心率值可能是早期残留下来的——当时轨道离心率的提升是有可能的。但是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仍然让人困惑:如果在现阶段其离心率值无法提升,则必然得表明在其内部的潮汐耗散作用下,它的离心率值正在逐渐损耗。这意味着离心率值的最后一次损耗就发生在数亿年之前。由于现今木卫三轨道的离心率相对较低——平均只有0.0015,所以现今木卫三的潮汐热也应该相应的十分微弱。但是在过去,木卫三可能已经经历过了一种或多种类拉普拉斯共振,从而使得其轨道离心率能达到0.01-0.02的高值。这可能在木卫三内部引起了显著的潮汐热效应;而这种多阶段的内部加热最终造成了现今木卫三表面的槽沟地形。人们还无法确切知晓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之间的拉普拉斯共振是如何形成的。现今存在两种假说:一种认为这种状态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即已存在;另一种认为这种状态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才发展出来的。一种可能的形成过程如下:首先是由于木星的潮汐效应,致使木卫一的轨道向外推移,直至某一点与木卫二发生2:1的轨道共振;之后其轨道继续向外推移,同时将部分的旋转力矩转移给木卫二,从而也引起了后者的轨道向外推移;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木卫二到达某一点,与木卫三形成2:1的轨道共振。最终三者之间的两对上合现象的位置移动速率保持一致,形成拉普拉斯共振。

木卫三的轨道距离木星107万400千米,是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第三近的,其公转周期为7天3小时。和大部分已知的木星卫星一样,木卫三也为木星所锁

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三者之间的拉普拉斯共振状态

定,永远都以同一面面向木星。它的轨道离心率很小,轨道倾角也很小,接近于木星赤道,同时在数百年的周期里,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还会以周期函数的形式受到太阳和木星引力摄动的影响。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9-0.0022和0.05-0.32°。这种轨道的变化使得其转轴倾角在0-0.33°之间变化。

木卫三和木卫二、木卫一保持着轨道共振关系:即木卫三每公转一周,木卫二即公转两周、木卫一公转四周。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木卫一位于远拱点时,两者之间会出现上合现象;而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时,它和木卫三之间也会出现上合现象。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二-木卫三的上合位置会以相同速率移动,遂三者之间有可能出现三星合现象。这种复杂的轨道共振被称为拉普拉斯共振。现今的拉普拉斯共振并无法将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值。

0.0013的离心率值可能是早期残留下来的——当时轨道离心率的提升是有可能的。但是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仍然让人困惑:如果在现阶段其离心率值无法提升,则必然得表明在其内部的潮汐耗散作用下,它的离心率值正在逐渐损耗。这意味着离心率值的最后一次损耗就发生在数亿年之前。由于现今木卫三轨道的离心率相对较低——平均只有0.0015,所以现今木卫三的潮汐热也应该相应的十分微弱。但是在过去,木卫三可能已经经历过了一种或多种类拉普拉斯共振,从而使得其轨道离心率能达到0.01-0.02的高值。这可能在木卫三内部引起了显著的潮汐热效应;而这种多阶段的内部加热最终造成了现今木卫三表面的槽沟地形。人们还无法确切知晓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之间的拉普拉斯共振是如何形成的。现今存在两种假说:一种认为这种状态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即已存在;另一种认为这种状态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才发展出来的。一种可能的形成过程如下:首先是由于木星的潮汐效应,致使木卫一的轨道向外推移,直至某一点与木卫二发生2:1的轨道共振;之后其轨道继续向外推移,同时将部分的旋转力矩转移给木卫二,从而也引起了后者的轨道向外推移;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木卫二到达某一点,与木卫三形成2:1的轨道共振。最终三者之间的两对上合现象的位置移动速率保持一致,形成拉普拉斯共振。

木卫三的轨道距离木星107万400千米,是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第三近的,其公转周期为7天3小时。和大部分已知的木星卫星一样,木卫三也为木星所锁

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三者之间的拉普拉斯共振状态

定,永远都以同一面面向木星。它的轨道离心率很小,轨道倾角也很小,接近于木星赤道,同时在数百年的周期里,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还会以周期函数的形式受到太阳和木星引力摄动的影响。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9-0.0022和0.05-0.32°。这种轨道的变化使得其转轴倾角在0-0.33°之间变化。

木卫三和木卫二、木卫一保持着轨道共振关系:即木卫三每公转一周,木卫二即公转两周、木卫一公转四周。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木卫一位于远拱点时,两者之间会出现上合现象;而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时,它和木卫三之间也会出现上合现象。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二-木卫三的上合位置会以相同速率移动,遂三者之间有可能出现三星合现象。这种复杂的轨道共振被称为拉普拉斯共振。现今的拉普拉斯共振并无法将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值。

0.0013的离心率值可能是早期残留下来的——当时轨道离心率的提升是有可能的。但是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仍然让人困惑:如果在现阶段其离心率值无法提升,则必然得表明在其内部的潮汐耗散作用下,它的离心率值正在逐渐损耗。这意味着离心率值的最后一次损耗就发生在数亿年之前。由于现今木卫三轨道的离心率相对较低——平均只有0.0015,所以现今木卫三的潮汐热也应该相应的十分微弱。但是在过去,木卫三可能已经经历过了一种或多种类拉普拉斯共振,从而使得其轨道离心率能达到0.01-0.02的高值。这可能在木卫三内部引起了显著的潮汐热效应;而这种多阶段的内部加热最终造成了现今木卫三表面的槽沟地形。人们还无法确切知晓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之间的拉普拉斯共振是如何形成的。现今存在两种假说:一种认为这种状态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即已存在;另一种认为这种状态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才发展出来的。一种可能的形成过程如下:首先是由于木星的潮汐效应,致使木卫一的轨道向外推移,直至某一点与木卫二发生2:1的轨道共振;之后其轨道继续向外推移,同时将部分的旋转力矩转移给木卫二,从而也引起了后者的轨道向外推移;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木卫二到达某一点,与木卫三形成2:1的轨道共振。最终三者之间的两对上合现象的位置移动速率保持一致,形成拉普拉斯共振。

木卫三的轨道距离木星107万400千米,是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第三近的,其公转周期为7天3小时。和大部分已知的木星卫星一样,木卫三也为木星所锁定,永远都以同一面面向木星。它的轨道离心率很小,轨道倾角也很小,接近于木星赤道,同时在数百年的周期里,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还会以周期函数的形式受到太阳和木星引力摄动的影响。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9-0.0022和0.05-0.32°。这种轨道的变化使得其转轴倾角在0-0.33°之间变化。

木卫三和木卫二、木卫一保持着轨道共振关系:即木卫三每公转一周,木卫二即公转两周、木卫一公转四周。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木卫一位于远拱点时,两者之间会出现上合现象;而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时,它和木卫三之间也会出现上合现象。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二-木卫三的上合位置会以相同速率移动,遂三者之间有可能出现三星合现象。这种复杂的轨道共振被称为拉普拉斯共振。现今的拉普拉斯共振并无法将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值。

0.0013的离心率值可能是早期残留下来的——当时轨道离心率的提升是有可能的。但是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仍然让人困惑:如果在现阶段其离心率值无法提升,则必然得表明在其内部的潮汐耗散作用下,它的离心率值正在逐渐损耗。这意味着离心率值的最后一次损耗就发生在数亿年之前。由于现今木卫三轨道的离心率相对较低——平均只有0.0015,所以现今木卫三的潮汐热也应该相应的十分微弱。但是在过去,木卫三可能已经经历过了一种或多种类拉普拉斯共振,从而使得其轨道离心率能达到0.01-0.02的高值。这可能在木卫三内部引起了显著的潮汐热效应;而这种多阶段的内部加热最终造成了现今木卫三表面的槽沟地形。人们还无法确切知晓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之间的拉普拉斯共振是如何形成的。现今存在两种假说:一种认为这种状态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即已存在;另一种认为这种状态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才发展出来的。一种可能的形成过程如下:首先是由于木星的潮汐效应,致使木卫一的轨道向外推移,直至某一点与木卫二发生2:1的轨道共振;之后其轨道继续向外推移,同时将部分的旋转力矩转移给木卫二,从而也引起了后者的轨道向外推移;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木卫二到达某一点,与木卫三形成2:1的轨道共振。最终三者之间的两对上合现象的位置移动速率保持一致,形成拉普拉斯共振。

木卫三-物理特性构成木卫三内部结构木卫三的平均密度为1.936g/cm3,表明它是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构成的,后者主要以冰体形式存在。冰体的质量占卫星总质量的46-50%,

比之木卫四稍低。此外可能还存在某些不稳定的冰体,如氨的冰体。木卫三岩石的确切构成还不为人知,但是很可能接近于L型或LL型普通球粒陨石,这两类陨石较之H球粒陨石,所含的全铁和金属铁较少,而铁氧化物较多。在木卫三上,以质量计,铁和硅的丰度比为1.05-1.27,而在太阳中,则为1.8。

木卫三表面的反照率约为0.43。冰体水广泛存在于其表面,比重达到50-90%,高出整体比重许多。利用近红外光谱学,科学家们在1.04、1.25、1.5、2.0和3.0微米波长段发现了强烈的冰体水的吸附带。明亮地带的槽沟构造可能含有较多的冰体,故显得较为明亮。除了水外,对伽利略号和地基观测站拍摄的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和紫外线光谱结果的分析也显示了其他物质的存在,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也可能还包括氰、硫酸氢盐和多种有机化合物。此外伽利略号还在木卫三表面发现了硫酸镁、硫酸钠等物质。这些盐类物质可能来自于地表之下的海洋。

木卫三的表面是不对称的:其同轨道方向的一面要亮于逆轨道方向的一面。这种状况类似于木卫二,而和木卫四的状况正好相反。此外,木卫三同轨道方向一面似乎富含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碳在两个半球的分布则相对均匀,尽管在极地地区并未观测到它的存在。木卫三上的撞击坑(除了一个之外)并不富含二氧化碳,这点也与木卫四不同。木卫三的二氧化碳可能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已经被消耗殆尽了。内部结构木卫三的地层结构已经充分分化,它含有一个由硫化亚铁和铁构成的内核、由硅酸盐构成的内层地涵和由

木卫三内部结构

冰体构成的外层地涵。这种结构得到了由伽利略号在数次飞掠中所测定的木卫三本身较低的无量纲转动惯量——数值为0.3105± 0.0028——的支持。事实上,木卫三是太阳系中转动惯量最小的固态天体。伽利略号探测到的木卫三本身固有的磁场则与其富铁的、流动的内核有关。拥有高电导率的液态铁的对流是产生磁场的最合理模式。

木卫三内部不同层次的厚度取决于硅酸盐的构成成分(其中部分为橄榄石和辉石)以及内核中硫元素的数量。最可能的情况是其内核半径达到700-900千米,外层冰质地涵厚度达800-1000千米,其余部分则为硅酸盐质地涵。内核的密度达到了5.5–6g/cm3,硅酸盐质地涵的密度为3.4–3.6g/cm3。与地球内核结构类似,某些产生磁场的模型要求在铁-硫化亚铁液态内核之中还存在着一个纯铁构成的固态内核。若是这种类型的内核,则其半径最大可能为500千米。木卫三内核的温度可能高达1500-1700K,压力高达100千巴(100亿帕)。表面特征木卫三的表面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地形:一种是非常古老的、密布撞击坑的暗区,另一种是较之前者稍微年轻(但是地质年龄依旧十分古老)、遍布大量槽沟和山脊的明区。暗区的面积约占球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间含有粘土和有机物质,这可能是由撞击木卫三的陨石带来的。

槽沟地形区中新近形成的撞击坑

而产生槽沟地形的加热机制则仍然是行星科学中的一大难题。现今的观点认为槽沟地形从本质上说主要是由构造活动形成的;而如果冰火山在其中起了作用的话,那也只是次要的作用。为了引起这种构造活动,木卫三的岩石圈必须被施加足够强大的压力,而造成这种压力的力量可能与过去曾经发生的潮汐热作用有关——这种作用可能在木卫三处于不稳定的轨道共振状态时发生。引力潮汐对冰体的挠曲作用会加热星体内部,给岩石圈施加压力,并进一步导致裂缝、地垒和地堑的形成,这些地形取代了占木卫三表面积70%的古老暗区。槽沟地形的形成可能还与早期内核的形成过程及其后星体内部的潮汐热作用有关,它们引起的冰体的相变和热胀冷缩作用可能导致木卫三发生了微度膨胀,幅度为1-6%。随着星体的进一步发育,热水喷流被从内核挤压至星体表面,导致岩石圈的构造变形。星体内部的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能是最可能的热源,木卫三地下海洋的形成可能就有赖于它。通过研究模型人们发现,如果过去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值较现今高很多(事实上也可能如此),那么潮汐热能就可能取放射性衰变热源而代之,成为木卫三最主要的热源。

在两种地形中均可见到,但是在暗区中分布的更为密集:这一区域遭遇过大规模的陨石轰击,因而撞击坑的分布呈饱和状态。较为明亮的槽沟地形区分布的撞击坑则较少,在这里由于构造变形而发育起来的地形成为了主要地质特征。撞击坑的密度表明暗区的地质年龄达到了40亿年,接近于月球上的高地地形的地质年龄;而槽沟地形则稍微年轻一些(但是无法确定其确切年龄)。和月球类似,在35-40亿年之前,木卫三经历过一个陨石猛烈轰击的时期。如果这种情况属实,那么这个时期在太阳系内曾经发生了大规模的轰击事件,而这个时期之后轰击率又大为降低。在亮区中,既有撞击坑覆盖于槽沟之上的情况,也有槽沟切割撞击坑的情况,这说明其中的部分槽沟地质年龄也十分古老。木卫三上也存在相对年轻的撞击坑,其向外发散的辐射线还清晰可见。木卫三的撞击坑深度不及月球和水星上的,这可能是由于木卫三的冰质地层质地薄弱,会发生位移,从而能够转移一部分的撞击力量。许多地质年代久远的撞击坑的坑体结构已经消失不见,只留下一种被称为变余结构(英语:palimpsest)的残迹。

木卫三的显著特征包括一个被称为伽利略区的较暗平原,这个区域内的槽沟呈同心环分布,可能是在一个地质活动时期内形成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则是木卫三的两个极冠,其构成成分可能是霜体。这层霜体延伸至纬度为40°的地区。旅行者号首次发现了木卫三的极冠。目前有两种解释极冠形成的理论,一种认为是高纬度的冰体扩散所致,另一种认为是外空间的等离子态冰体轰击所产生的。伽利略号的观测结果更倾向于后一种理论。大气层和电离层1972年,一支在印度尼西亚的波斯查天文台工作的印度、英国和美国天文学家联合团队宣称他们在一次掩星现象中探测到了木卫三的大气,当时木星正从一颗恒星之前通过。他们估计其大气压约为1微巴(0.1帕)。1979年旅行者1号在飞掠过木星之时,借助当时的一次掩星现象进行了类似的观测,但是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旅行者1号的掩星观测法使用短于200纳米波长的远紫外线光谱进行观测,这比之1972年的可见光谱观测法,在测定气体存在与否方面要精确得多。旅行者1号的观测数据表明木卫三上并不存在大气,其表面的微粒数量密度最高只有1.5 × 109 cm−3,对应的压力小于2.5 × 10−5微巴。后一个数据较之1972年的数据要小了5个数量级,说明早期的估计太过于乐观了。

木卫三表面的假色温度图不过1995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木卫三上存在稀薄的、以氧为主要成分的大气,这点类似于木卫二的大气。哈勃望远镜在130.4纳米到135.6纳米段的远紫外线光谱区探测到了原子氧的大气光。这种大气光是分子氧遭受电子轰击而离解时所发出的,这表明木卫三上存在着以O2分子为主的中性大气。其表面微粒数量密度在 1.2–7 × 108 cm−3范围之间,相应的表面压力为0.2–1.2 × 10−5微巴。这些数值在旅行者号1981年探测的数值上限之内。这种微量级的氧气浓度不足以维持生命存在;其来源可能是木卫三表面的冰体在辐射作用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其中氢气由于其原子量较低,很快就逃逸出木卫三了。木卫三上观测到的大气光并不像木卫二上的同类现象一般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均一性。哈勃望远镜在木卫三的南北半球发现了数个亮点,其中两个都处于纬度50°地区——即木卫三磁圈的扩散场线和聚集场线的交界处。同时也有人认为亮点可能是等离子体在下落过程中切割扩散场线所形成的极光。

中性大气层的存在着木卫三上也应该存在电离层,因为氧分子是在遭受来自磁圈和太阳远紫外辐射的高能电子轰击之后而电离的。但是和大气层一样,木卫三电离层的性质也引发了争议。伽利略号的部分观测发现在木卫三表面的电子密度较高,表明其存在电离层,但是其他观测则毫无所获。通过各种观测所测定的木卫三表面的电子密度处于400–2,500 cm−3范围之间。及至2008年,木卫三电离层的各项参数仍未被精确确定。

证明木卫三含氧大气存在的另一种方法是对藏于木卫三表层冰体中的气体进行测量。1996年,科学家们公布了针对臭氧的测量结果。1997年,光谱分析揭示了分子氧的二聚体(或双原子分子)吸收功能,即当氧分子处于浓相状态时,就会出现这种吸收功能,而如果分子氧藏于冰体之中,则吸收功能最佳。二聚体的吸收光谱位置更多的取决于纬度和经度,而非表面的反照率——随着纬度的提高,吸收光谱的位置就会上移。而相反的,随着纬度的提高,臭氧的吸收光谱则会下移。实验室的模拟试验表明,在木卫三上表面温度高于100K的地区,O2并不会聚合在一起,而是扩散至冰体中。

当在木卫二上发现了钠元素之后,科学家们便开始在木卫三的大气中寻找这种物质,但是到了1997年都一无所获。据估计,钠在木卫三上的丰度比木卫二小13倍,这可能是因为其表面原本就缺乏该物质或磁圈将这类高能原子挡开了。木卫三大气层中存在的另一种微量成分是原子氢,在距该卫星表面3000千米的太空即已能观测到氢原子的存在。其在星体表面的数量密度约为1.5 × 104 cm−3。磁层1995年至2000年间,伽利略号共6次近距离飞掠过木卫三,发现该卫星有一个独立于木星磁场之外的、长期存在的、其本身所固有的磁矩,其大小估计为1.3 × 1013 T·m3,比水星的磁矩大三倍。其磁偶极子与木卫三自转轴的交角为176°,这意味着其磁极正对着木星磁场。磁层的北磁极位于轨道平面之下。由这个长期磁矩创造的偶极磁场在木卫三赤道地区的强度为719±2纳特斯拉,超过了此处的木星磁场强度——后者为120纳特斯拉。木卫三赤道地区的磁场正对着木星磁场,这使其场线有可能重新聚合。而其南北极地区的磁场强度则是赤道地区的两倍,为1440纳特斯拉。

长期存在的磁矩在木卫三四周划出一个空间,形成了一个嵌入木星磁场的小型磁层。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层的卫星。其磁层直径达4-5RG (RG=2,631.2千米)。在木卫三上纬度低于30°的地区,其磁层的场线是闭合的,在这个区域,带电粒子(如电子和离子)均被捕获,进而形成辐射带。磁层中所含的主要离子为单个的离子化的氧原子——O+——这点与木卫三含氧大气层的特征相吻合。而在纬度高于30°的极冠地区,场线则向外扩散,连接着木卫三和木星的电离层。在这些地区已经发现了高能(高达数十甚至数百千伏)的电子和离子,可能由此而形成了木卫三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另外,在极地地区不断下落的重离子则发生了溅射运动,最终使木卫三表面的冰体变暗。

木卫三磁层和木星磁场的相互影响与太阳风和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在很多方面十分类似。如绕木星旋转的等离子体对木卫三逆轨道方向磁层的轰击就非常像太阳风对地球磁场的轰击。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等离子体流的速度——在地球上为超音速,而在木卫三上为亚音速。由于其等离子体流速度为亚音速,所以在木卫三逆轨道方向一面的磁场并未形成弓形激波。除了其本身固有的磁层外,木卫三还拥有一个感应产生的偶极磁场,其存在与木卫三附近木星磁场强度的变化有关。该感应磁场随着木卫三本身固有磁层方向的变化,交替呈放射状面向木星或背向木星。该磁场的强度较之木卫三本身之磁场弱了一个数量级——前者磁赤道地区的场强为60纳特斯拉,只及木星此处场强的一半。木卫三的感应磁场和木卫四的以及木卫二的感应磁场十分相似,这表明该卫星可能也拥有一个高电导率的地下海洋。由于木卫三的内部结构已经是彻底的分化型,且拥有一颗金属内核,所以其本身固有的磁层的产生方式可能与地球磁场的产生方式类似:即是内核物质运动的结果。如果磁场是基于发电机原理的产物,那么木卫三的磁层就可能是由其内核的成分对流运动所造成的。

尽管已知木卫三拥有一个铁质内核,但是其磁层仍然显得很神秘,特别是为何其他与之大小相同的卫星都不拥有磁层。一些研究认为在木卫三这种相对较小的体积下,其内核应该早已被充分冷却以致内核的流动和磁场的产生都无以为继。一种解释声称能够引起星体表面构造变形的轨道共振也能够起到维持磁层的作用:即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和潮汐热作用由于某些轨道共振作用而出现增益,同时其地幔也起到了绝缘内核,阻止其冷却的作用。另一种解释认为是地幔中的硅酸盐岩石中残留的磁性造成了这种磁层。如果该卫星在过去曾经拥有基于发电机原理产生的强大磁场,那么该理论就很有可能行得通。

木卫三-形成和演变木卫三可能由木星次星云——即在木星形成之后环绕于其四周的、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圆盘——的吸积作用所产生。木卫三的吸积过程持续了大约1万年,相

较暗的尼克尔森区和较亮的哈帕吉亚槽沟之间可谓泾渭分明。

较于木卫四的10万年短得多。当伽利略卫星开始形成之际,木星次星云中所含的气体成分已经相对较少;这导致了木卫四较长的吸积时间。相反,由于木卫三是紧接木星之后形成的,这时的次星云还比较浓密,所以其吸积作用所耗时间较短。相对较短的形成时间使得吸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较少逃逸,这些未逃逸的热量导致了冰体的融化和木卫三内部结构的分化:即岩石和冰体相互分开,岩石沉入星体中心形成内核。在这方面,木卫三与木卫四不同,后者由于其较长的形成时间而导致吸积热逃逸殆尽,从而无法在初期融化冰体以及分化内部结构。这一假说揭示了为何质量和构成物质如此接近的两颗卫星看起来却如此得不同。

在其形成之后,木卫三的内核还保存了大部分在吸积过程和分化过程中形成的热量,它只是缓慢的将少量热量释放至冰质地幔层中,就如同热电池的运作一般。接着,地幔又通过对流作用将热量传导至星体表面。不久岩石中蕴含的放射性元素开始衰变,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加热了内核,从而加剧了其内部结构的分化,最终形成了一个铁-硫化亚铁内核和一个硅酸盐地幔。至此,木卫三内部结构彻底分化。与之相比较,未经内部结构分化的木卫四所产生的放射性热能只能导致其冰质内部的对流,这种对流有效地冷却了星体,并阻止了大规模的冰体融化和内部结构的快速分化,同时其最多只能引起冰体与岩石的部分分化。现今,木卫三的冷却过程仍十分缓慢。从起内核和硅酸盐地幔所释放出的热量使得木卫三上的地下海洋得以存在,同时只是缓慢冷却的流动的铁-硫化亚铁内核仍在推动星体内的热对流,并维持着磁圈的存在。现在木卫三的对外热通量很可能高于木卫四。

木卫三-探测数个飞掠过或绕木星运行的探测器对木卫三进行了仔细勘查。其中的第一批是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两者传回的关于木卫三的信息较少。之后旅行者1号

旅行者号

和旅行者2号于1979年飞掠过木卫三。它们精确测定了它的大小,最终证明它的体积要大于土卫六,后者曾被认为大于前者。此外,这两艘飞船还发现了木卫三上的槽沟地形。

1995年,伽利略号进入环木星轨道。在1996年至2000年间,它共6次近距离飞掠过木卫三。这6次飞掠被命名为G1,G2,G7,G8,G28,G29。在最接近的一次飞掠——G2——中,伽利略号距离木卫三表面仅264千米。在1996年的G1飞掠中,它发现了木卫三的磁场。后来又发现了木卫三的地下海洋,并于2001年对外公布。伽利略号传回了大量的光谱图像,并在木卫三表面发现了数种非冰化合物。最近前往近距离探测木卫三的探测器是新视野号,它于2007年在前往冥王星的途中飞掠过了木卫三,并在加速过程中拍摄了木卫三的地形图和构成图。

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的一项旨在探测木星卫星的计划——“木卫二-木星计划”将于2020年实施。2009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确认该计划将优先于“土卫六-土星计划”得以实施。但是欧洲空间局的计划资金仍然面临来自该局其他计划的竞争。木卫二-木星计划”包括美国航空航天局主持的“木星-木卫二轨道飞行器”和欧洲空间局主持的“木星-木卫三轨道飞行器”,可能还包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主持的“木星磁场探测器”。 已被取消的环木卫三轨道探测计划是木星冰月轨道器。原计划使用核裂变反应堆作为其动力来源,这将使其能够对木卫三进行详细勘查。但是由于预算裁剪,该计划于2005年被取消。另外还有一个被取消的计划被称为“宏伟的木卫三”(The Grandeur of Ganymede)。

木卫三“加尼米德”冰层下有海洋研究人员发现,在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加尼米德”(Ganymede)表面的崎岖冰层下,可能藏有液态的咸水海洋。地下水源的存在,是星球上是否拥有生命迹象的重要指针。这项最新的结果使得“加尼米德”也成为第3颗拥有地下水源的木星卫星。另外2个类似的卫星,分别是木卫二“欧罗巴”(Europa)以及木卫四“卡利斯托”(Callisto)。研究人员是在分析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伽利略号宇宙飞船(Galileo)所传回的资料时,发现了可能的地底海洋。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在1995年12月升空后,便开始绕着木星飞行收集资料。今年5月20日,伽利略号终于飞到最接近“加尼米德”的位置,两者仅仅相距809公里。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就是根据这次所传回来的资料。研究小组表示,一种用来测试磁场的仪器,在“加尼米德”的内部,侦测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暗示可能是一种具传导性的液体,例如咸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太空物理学家基弗森(Margaret Kivelson)说:“在与数量庞大的资料奋战了几个月之后,我们相信,在『加尼米德』的表面冰层下,应该藏有一层液态的水。”基弗森说,这个约有几英里厚的液态水层,应该是落在距离卫星地表160公里左右的地底下,水温可能为摄氏零下55.56度,不过,由于卫星内部的高压,这个液态水层并未结冰。伽利略号的相关研究人员也表示,根据宇宙飞船最近传回来的高度显影照片,“加尼米德”的表面活动看起来与地球相差无几。受到卫星内部放射性元素的热度影响,“加尼米德”地表的坚硬冰层,事实上,是浮在一层更具活动性的冰上。不过,在人类寻找外星生物的计划上,木星的“欧罗巴”卫星,还是目前科学界最主要的目标。因为,不像“卡利斯托”或是“加尼米德”,科学家在“欧罗巴”上所侦测到的地底海洋层并不很深,离地表只有几英里的距离。

轨道木卫三的轨道距离木星107万400千米,是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第三近的,[8]其公转周期为7天3小时。和大部分已知的木星卫星一样,木卫三也为木星所锁定,永远都以同一面面向木星。[17]它的轨道离心率很小,轨道倾角也很小,接近于木星赤道,同时在数百年的周期里,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还会以周期函数的形式受到太阳和木星引力摄动的影响。变化范围分别为0.0009-0.0022和0.05-0.32°。[18]这种轨道的变化使得其转轴倾角在0-0.33°之间变化。[3]

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三者之间的拉普拉斯共振状态木卫三和木卫二、木卫一保持着轨道共振关系:即木卫三每公转一周,木卫二即公转两周、木卫一公转四周。[18][19]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木卫一位于远拱点时,两者之间会出现上合现象;而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时,它和木卫三之间也会出现上合现象。[18]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二-木卫三的上合位置会以相同速率移动,遂三者之间有可能出现三星合现象。这种复杂的轨道共振被称为拉普拉斯共振。[20]

现今的拉普拉斯共振并无法将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值。[20] 0.0013的离心率值可能是早期残留下来的——当时轨道离心率的提升是有可能的。[19]但是木卫三的轨道离心率仍然让人困惑:如果在现阶段其离心率值无法提升,则必然得表明在其内部的潮汐耗散作用下,它的离心率值正在逐渐损耗。[20]这意味着离心率值的最后一次损耗就发生在数亿年之前。[20]由于现今木卫三轨道的离心率相对较低——平均只有0.0015,所以现今木卫三的潮汐热也应该相应的十分微弱。[20]但是在过去,木卫三可能已经经历过了一种或多种类拉普拉斯共振[i] ,从而使得其轨道离心率能达到0.01-0.02的高值。[2][20]这可能在木卫三内部引起了显著的潮汐热效应;而这种多阶段的内部加热最终造成了现今木卫三表面的槽沟地形

拉普拉斯共振状态

人们还无法确切知晓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之间的拉普拉斯共振是如何形成的。现今存在两种假说:一种认为这种状态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即已存在;[21]另一种认为这种状态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后才发展出来的。一种可能的形成过程如下:首先是由于木星的潮汐效应,致使木卫一的轨道向外推移,直至某一点与木卫二发生2:1的轨道共振;之后其轨道继续向外推移,同时将部分的旋转力矩转移给木卫二,从而也引起了后者的轨道向外推移;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木卫二到达某一点,与木卫三形成2:1的轨道共振。[20]最终三者之间的两对上合现象的位置移动速率保持一致,形成拉普拉斯共振。

“木卫三”可能有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行星科学家马格丽特·吉威尔逊12月16日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盟会议上宣布,美国航空航天局“伽利略”号太空船发现了在“木卫三号”行星的表面下藏有辽阔的液体水的迹象。

根据吉威尔逊研究小组利用“伽利略”号太空船上磁力计对“木卫三号”进行的磁场测量,在这个巨大行星冰表层190公里的下面隐藏着像地球上海洋中一样的咸水。吉威尔逊小组今年8月时曾公布在“木卫二号”行星上表面以下8公里的地方隐藏有液体水的证据。

冰冻水在太阳系并不少见,但目前在宇宙中只有地球被证实存在液体水。根据吉威尔逊公布的证据,“木卫三”将加入到包括“木卫二”和火星在内仅有的几个拥有液体水迹象的星球行列。液体水是生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作为寻找外星生命的重要依据。

“伽利略”号太空船从1995年12月7日开始围绕木星运行,今年5月时靠近“木卫三号”行星,不仅利用磁力计对“木卫三”进行了测量,而且拍摄下许多清晰的照片。根据“伽利略”太空船的磁力测量,“木卫三”拥有液体水的磁力迹象要比“木卫二”复杂、不清晰。吉威尔逊称,这可能显示“木卫三”上的液体水是咸水。另外,“木卫三”拥有两个磁场,一个可能是本身熔核产生的强磁场;另一个则是木星系产生的次级磁场。而根据“伽利略”太空船拍摄的“木卫三”照片显示,“木卫三”表面也如“木卫二”一样沟渠纵横。但“木卫三”表面的沟渠要比“木卫二”的沟渠平滑、明亮。

木星的卫星木星有63颗已知卫星。

由于伽利略卫星产生的引潮力,木星运动正逐渐地变缓。同样,相同的引潮力也改变了卫星的轨道,使它们慢慢地逐渐远离木星。 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由引潮力影响而使公转共动关系固定为1:2:4,并共同变化。木卫四也是这其中一个部分。在未来的数亿年里,木卫四也将被锁定,以木卫三的两倍公转周期,木卫一的八倍来运行。 木星的卫星由宙斯一生中所接触过的人来命名。

卫星

距离

(千米)

半径

(千米)

质量

(千克)

发现者

发现日期

木卫十六

128000

20

9.56e16

Synnott

1979

木卫十五

129000

10

1.91e16

Jewitt

1979

木卫五

181000

98

7.17e18

Barnard

1892

木卫十四

222000

50

7.77e17

Synnott

1979

木卫一

422000

1815

8.94e22

伽利略

1610

木卫二

671000

1569

4.80e22

伽利略

1610

木卫三

1070000

2631

1.48e23

伽利略

1610

木卫四

1883000

2400

1.08e23

伽利略

1610

木卫十三

11094000

8

5.68e15

Kowal

1974

木卫六

11480000

93

9.56e18

Perrine

1904

木卫十

11720000

18

7.77e16

Nicholson

1938

木卫七

11737000

38

7.77e17

Perrine

1905

木卫十二

21200000

15

3.82e16

Nicholson

1951

木卫十一

22600000

20

9.56e16

Nicholson

1938

木卫八

23500000

25

1.91e17

Melotte

1908

木卫九

23700000

18

7.77e16

Nicholson

1914

木星卫星分类木卫可分为三群:最靠近木星的一群——木卫十六、木卫十四、木卫五、木卫十五和四颗伽利略卫星等8

木星的卫星

颗,轨道偏心率都小于0.01,顺行,属于规则卫星;其余均属不规则卫星。离木星稍远的一群卫星——木卫十三、木卫六、木卫十及木卫七,偏心离为0.11~0.21,顺行。离木星最远的一群——木卫十二、木卫十一、木卫八及木卫九,偏心率0.17~0.38、逆行。

发现木星卫星的重要意义伽利略发现其他行星也有卫星,这一发现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他亲手制作的望远镜,进行细致研究,开创了现代天文学。这些发现是运用望远镜进行的首次天文发现。

他注意观察夜空中令人神往的天体,证实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有卫星的行星,还证明了尼古拉·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

使用简单的望远镜,依靠单独研究,伽利略让人们很好地认识了太阳系、星系和浩瀚的宇宙。他制作的望远镜使人们观察到以前难以观察到的太空景象,加深了人们对宇宙的理解。[1]

人类探索木星的情况为了探测太阳系外围空间的物理情况,迄今为止,共发射了4艘宇宙飞船,即“先驱者” 10号、 11号,“旅行者” 1号和2号。它们都肩负着美国宇航局的重大科学考察项目。“先驱者10号”于1972年3月2日上午,一路上考察了行星际物质;1973年12月3日与木星会合,在离木星13万公里处飞掠而过,探测到木星规模宏大的磁层,研究了木星大气,送回300多幅木星云层和木星卫星的彩色电视图像。“先驱者11号”飞船于1973年4月6日发射,1974年12月5日到达木星。它离木星表面最近时只有4.6万公里,比“先驱者10号”近两倍。送回有关木星磁场、辐射带、重力、温度、大气结构以及4个大卫星的情况,并按地面指令调整航向,飞越在地面因视角不合适而难于观测的木星南极地带。“先驱者11号”在完成任务后,向着土星飞去。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又相继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飞船。这两艘飞船在仪器设备方面比“先驱者”10号和11号先进。“旅行者1号”于1979年3月飞临木星,在3天之内探测了木星和4个伽利略卫星,以及木卫五,拍摄了数以千计的彩色照片,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察。“旅行者2号”于1979年7月飞临木星,对木星进行了考察。两艘飞船在离开木星后,还要继续探测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后飞出太阳系,到茫茫的宇宙中去寻找知音。

伽利略是世界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者和 4颗木星卫星的发现者。1989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个木星探测器,预定在1995年12月飞抵木星。据说,它是迄今发射的最复杂、最先进的行星探测器。

科学家赋予“伽利略”探测器三项使命:(1)探测木星大气层,包括化学组成、同位素比例、木星大气层垂直结构的轮廓图;木星大气层温度、压力轮廓图;木星云层的位置和结构;大气辐射能的平衡;木星闪电的出现频率及其特征等资料。(2)木星的卫星情况,提供木星系形成与演化的研究资料。 (3)了解木星磁层结构的特征。

受到“伽利略号”成功的鼓舞,又研制了一个飞向土星的太空探测器,并且为了纪念卡西尼当年发现土星光环的环缝,就把这颗太空探测器取名为“卡西尼号”。

参加“卡西尼号”土星探测计划的国家一共有17个,它是人类进入空间时代以来最激动人心的大型国际合作课题之一。“卡西尼号”直径3米,高7米,重6.4吨,携带了27种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卡西尼号”还携带了一个专门用于探测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的探测器,取名为“惠更斯号”。

“卡西尼号”在北京时间1997年10月15日16时43分发射升空。如果仅仅依靠火箭的推力直接飞向土星,并要求它像现在这样在7年之内飞到土星,那么使用的燃料决不能少于70吨。然而,人类至今还不能制造可以携带这么多燃料的火箭。因此,“卡西尼号”采用了与“伽利略号”类似的办法,借用行星的引力来加快速度。

“卡西尼号”发射后,首先于1998年4月在距金星284千米处飞掠,利用金星引力获得加速。之后,它绕太阳一圈,于1999年6月再次在距金星600千米处飞掠,获得金星引力的第二次加速。同年8月,“卡西尼号”在距地球1171千米处飞掠,被地球引力再次加速。

“卡西尼号”第二次离开地球后,才飞往太阳系的外层。2000年12月,它在距木星约1000万千米处飞掠,获得了木星引力的加速。这时,它的速度超过了每秒30千米。然后,它才向目的地土星飞去。

土星离开地球的距离,最近时不到13亿千米,最远时也不超过16亿千米,然而“卡西尼号”由于采用了上述迂回的飞行路线,飞往土星的行程长达35亿千米。不过,磨刀不误砍柴功,飞行的时间并没有因此增加,而燃料却大大节省了。

北京时间2004年7月1日上午,“卡西尼号”已经来到了土星近旁。这时候的“卡西尼号”,离开我们的距离超过15亿千米,以至于它与地球之间的无线电通信联系,尽管无线电波以光速传播,可是单程就要花84分钟。于是,对于在“卡西尼号”发生的事情,就有了两个时间,一个是在“卡西尼号”上的时钟记录下来的一件事情真正发生的时间,另一个则是我们地球上的时钟记录下来的我们“看到”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后一时间比前一时间晚84分钟。

2009年木星被撞事件7月2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澳大利亚一位业余天文爱好者安东尼·卫斯理,在当地时间20日凌晨1点利用自家后院的14.5英寸反射式望远镜发现木

木星被撞图片

星被彗星或者小行星撞击,在木星表面留下地球般大小的撞击痕迹。安东尼·卫斯理介绍说,他起初曾认为该斑点是木星的一颗卫星,但随后的进一步观测表明,其运动轨迹与任何一颗已知的木星卫星的均不相同。除此之外,这一斑点所处的位置和形状也显示,不可能是某颗木星卫星投下的阴影,故推断为是一次撞击事件。这个撞击木星的星体本身直径可能仅有80至160千米左右,当时该星体撞向木星的速度可能为50-100千米/每秒。此次撞击事件应该发生在两天以内。人们仍然可以在未来几天观察到撞击发生以后木星的变化。

几小时以内,卫斯理发布的照片就遍布科学网站。这一发现在空间观察领域掀起轩然大波。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在20日晚上9点证实了卫斯理的发现,并于21日证实,木星在过去相当短一段时间内再次遭遇其他星体撞击,使木星南极附近落下黑色疤斑,撞击处上空的木星大气层出现一个地球大小的空洞。据报道,美国航天局仍在继续追踪观测木星,以获取更多信息,包括证实撞击物究竟是彗星还是其他物质。由于此次相撞的时间很可能与15年前的彗木相撞重合,科学家还希望研究其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