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科电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念

涡电流(又称为傅科电流[1])现象,在1851年被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所发现。是由于一个移动的磁场与金属导体相交,或是由移动的金属导体与磁场垂直交会所产生。简而言之,就是电磁感应效应所造成。这个动作产生了一个在导体内循环的电流。

涡电流可以应用在,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NDE)与监看多种金属制品的结构,如飞机机身与零件等。

在划桨的时候,带起水面的局部漩涡,也是一种类似涡电流的情形。

特性涡流在导体中要产生热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于使导体运动的机械功,或者建立时变电磁场的能源。因此在电工设备中,为了防止涡流的产生或者减少涡流造成的能量损失,将铁心用互相绝缘的薄片或细丝叠成,并且采用电阻率较高的材料如硅钢片或铁粉压结的铁心。

另一方面,利用涡流作用可以做成一些感应加热的设备,或用以减少运动部件振荡的阻尼器件等。

磁场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因而涡流也就越强。涡流能使导体发热。在磁场发生变化的装置中,往往把导体分成一组相互绝缘的薄片(如变压器的铁心)或一束细条(如感应圈的铁心),以减低涡流强度,从而减少能量损耗。但在需要产生高温时,又可利用涡流来取得热量,高频电炉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

傅科(Jean Bernard Leon Foucault,1819~1868),法国实验物理学家,1819年9月18日生于巴黎。幼年时即喜欢精巧手工的创制活动。1851年在巴黎成功地进行了傅科摆的实验,直接验证了地球的自转;1855年,傅科发现在磁场中的运动圆盘因电磁感应而产生涡电流,被称为“傅科电流”。这是傅科在电磁学方面的重要发现。同年,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科普利奖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