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旭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海天旭日原为明清时期的“沪城八景”之一。那时上海的海滨是一片丛生的芦苇,极目远眺,极远处的海洋和天空连成了一线,清晨东方欲晓,海天相连处露出微微曦光,渐白,呈红,然后旭日冉冉升起,这一自然景观决不亚于今日之“蓬莱日出”。李行南《申江竹枝词》中有一首是这样描绘的:“海日初上恰五更,红光晃漾令人惊。须臾已见腾腾上,碧落分明挂似钲”。原注说:“护塘观日,最为可观。”所说的“护塘”,原为江东海塘。后来护塘淹没,观景点就移到长江与黄浦江汇流处了。

民国21年(1932年)淞沪抗战前,吴淞炮台曾是上海旅游避暑胜地。每年夏天,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很多人都喜欢到这里来看日出。民国26年,“八·一三”抗战期间,炮台湾的淞沪铁路车站被毁,观日出的景点又移到宝山县城临江的石塘上了。在海滨观赏日出,别有一番情趣。每当晴朗的黎明,旭日初升,朱霞灿烂,固然使人赏心悦目;阴霾的早晨,曙光透过重重乌云。使人从沉闷的气氛中豁然开朗,这时江面上往往会出现变幻多姿,隐隐约约的雾气,更使人叹为奇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