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介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看,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是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 到2008年底,中国大陆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70%左右,高职在校生超过1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居功甚伟。

学历层次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历在大陆主要是专科层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亦有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从2008年秋季开始举办四年制本科教育;而高职学历在台湾目前已上升到博士研究生层次。高职学生毕业时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两年制或三年制)或本科(四年制)毕业证书,并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一切待遇。

特征1.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

2.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4.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培养目标在具有高中文化的基础上,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高中同等学历者(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高中同等学力者。

学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专科二年或三年,本科四年,非全日制的修业年限适当延长。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这类高职学制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台湾,高职硕士生学制为三年,博士生学制为三年。

学费目前,中国从国家层面上没有统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收费标准,均由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及物价因素自行确定。在高职教育中实训课占很大比重,比如,数控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紧缺专业,专业学习中必需的实践环节离不开现代化的数控机床,而一台机床的造价达数十万甚至百万。但是,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投入,高职学费普遍低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等教育。

毕业待遇1.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高职院校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毕业文凭及待遇等方面普通高等教育的院校完全一样。

2.统考统招的高职生毕业时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与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完全一样。

3.高职生所取得的毕业证书在含金量和效力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4.高职生毕业证书上面应明确注明学历层次为“专科”(包括“三年制专科”、“二年制专科”和“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专科”)或“本科”(四年制或更长年限)。

5.除了毕业证书以外,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和学历电子注册上面,也应注明学历层次为“专科”或“本科”。

6.高职毕业生可以继续读本科(专科毕业者)和考研究生(本科毕业者)。

区别高职与大专的关系其实,人们困惑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即教育类型和学历层次的概念,高职是教育类型的名称,而专科是学历层次的名称,高等教育学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类教育类型,当然也应该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这三个层次,事实上一个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应该由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构成,高职教育比较完善的中国台湾地区就是如此,不仅仅有高职专科,还有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中国大陆地区当前的高职教育正处于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过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发展高职研究生教育。高职报考指南一、心理定位要明确

高职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不是输送高级科研人才,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动手能力一定要强。所以,学生对未来要有明确的心理定位,就业时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技术银领,要放得下架子。

二、选择专业要有预见性

很多高职校跟随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但大家都一窝蜂办热门专业,供过于求,热门也会变冷。像电子类、计算机等,现在已经没前些年那么火热了,建议考生选择专业时,可先上网查看国家公布的紧缺人才目录。高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1.早在清末1902-1904年的“壬寅-癸卯学制”中,就规定了“高等实业学堂”和“高等师范学堂”,这两种高等学堂就是中国近现代意义上最早的高职院校。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的“壬戌学制”的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国近现代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远的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至今仍然在台湾贯彻实施。

3.1949年后,中国的高职院校除了高等师范院校真正是在继续走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外,其他的高等职业教育几乎没有或是名存实亡。

4.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创办,这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决定”颁布以后,全国先后建立起120余所职业大学,举办高职教育。

6.1991年,中国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决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方向、任务、措施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再一次重申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问题,也再一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

7.1993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由国务院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两个重点,一是基础教育(重中之重),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纲要”更加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有计划的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后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8.1996年,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同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教会议提出,通过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三改一补”(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办高职班作为补充)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使职业教育走向了依法治教的道路。《职业教育法》的第13条指出:“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9.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在本法中非常明确地把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确定了下来。

10.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标准分类”将教育分为七个等级:学前教育为0级、小学教育为1级、初中教育为2级、高中阶段教育为3级、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之间有一段补习期教育为4级、大学阶段教育为5级、研究生阶段教育为6级。“标准分类”将大学教育(5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标准分类”对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描述为:“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进入高级研究课程和从事工程要求的职业作充分的准备。”“标准分类”对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描述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从“标准分类”可以看出,5B就是我国所追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它的发展是世界教育的总趋势,而不是一个国家的现象。标准分类的颁布,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

11.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2.2006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开始实施被称为“高职211工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力争到2020年中国大陆出现20所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功底扎实、具有核心发展力且被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界广泛认可的世界著名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00所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在全国起引领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000个技术含量高,社会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的品牌专业。截至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已经正式遴选出了天津职业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8所重点培育院校。自此,中国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高职教育代表作品《从番职出发》一书15万字,全书以高等职院为背景,为亘谷科技25岁CEO郑俊雅所著,于2009年4月份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作者2006年毕业于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从番职出发》上部分内容是大学、工作与创业,作者以自身为例,择学习、生活、师生、同学、恋爱、活动、求职、职场、薪水、创意、网络、营销和市场等等众多大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逐一详细剖析,将理论思辨与故事融合于一体,深入浅出地和读者分享了诸多经验、教训、建议和创意,从宏观到微观,系统而清晰地和读者分享了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迫切需要了解的各种问题。下部分内容是困境、思辨与超越,作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来的心路历程一一真实展现,个中充满困惑、挑战、怀疑、思索、辩证、执着、坚持、探索、感悟与收获,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立身社会和服务社会需要一技之长;追求无我,成就自我,需要综合素质。大学生一技之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结合生活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和历史的需求。

离开需求来谈教育,教育将变得孤芳自赏;离开需求来谈自修,自修将变成闭门造车。

高职教育不是模具,而是平台。这个平台,时刻提醒高职院校领导、老师要将大学之道融入高职之教,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生涯发展。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探索“职业性、大众化、开放式”办学模式,构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实在、乐业、和谐、激情”的高职教育精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然而,教育再完善,亦无法取代学生自修。而大学时期恰恰是学生自修历程中的重要阶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宁静的修炼。

大学生的自修,为安身立命,必须了解需求;为驰骋千里,必须引领需求。紧跟需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当能学以致用!

作者用他三年番职三年企业的风雨六年,告诉年轻大学生朋友:

年轻人,走进校门,你从哪里来到自己的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学三年,你收获了多少?

大学生,走出哪所大学的校门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大学向哪里出发!你创造了多少?

《从番职出发》作为中国高职学生第一本探索学习、工作、创业经验与心得的开山力作,因作者人生历程的心灵自白,因书中系统而全面的剖析及辩证,必将引来全国无数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对学习、工作和创业进行更多真实、真诚的交流与分享。在作者深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情结中,我们看到了高职学子与高职教育的血脉相连。一个懂得感恩的大学生,他的路必将更加宽广;一个善于分享的大学生,他的世界将因此更加灿烂。

《从番职出发》这本书最珍贵的,不仅是年轻人蓬勃的拼搏、深邃的思辩与文笔的隽永,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而这种精神,这种追求,诠释着大学之道与高职之教的内涵与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