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蜷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川蜷

名称类别【物种名称】川蜷科[1]

【拉丁学名】Pleuroceridae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川蜷科

物种简介贝壳塔形,[2]厚实,螺层很多。壳表有很多细的螺肋及粗的纵肋。壳口半圆形,有一显著的水管沟。口盖为多旋形的圆形。本科早期被置於海蜷科Potamididae,但由於在精子及齿舌的形态及雌性生殖器官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科。

流线型的外壳使们能够适应于是急流之中,但是其他淡水水域如灌溉渠道、湖泊、稻田、池塘也都有分布。食物以腐烂的水生动植物与底藻为食,属杂食性贝类,齿舌纽舌型。外壳为塔型,有四到五层螺塔,壳色淡黄色或者是淡棕色。

川蜷为雌雄异体,卵胎生,受精卵於雌性体内的育儿袋发育。雄性以精荚将精子送入雌性受精器中,经由雌性育儿袋(brood pouch)旁的精荚囊(spermatophore bursa),传送至储精囊(seminal receptor),精子储存此处待雌螺排卵后在育儿囊前段部份进行受精,川蜷胚胎就在母体内育儿囊(brood pouch)中慢慢发育。

台湾的川蜷全年几乎有幼螺产生,但由4月持续到10月为为高峰期。胚胎的发生经螺旋卵割、囊胚期、原肠期、担轮期、披面幼虫,然后发育成为独立生活的小螺,平均所需的时间为18天,但是温度会影响发育速率。此外,川蜷与大多数淡水螺一样,都是许多特定寄生虫的特定宿主,如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in)。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