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1924年以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写下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产生了重大政治影响。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研究。旅日期间,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学术著作《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创见颇多,影响很大。1949年北平解放后当选全国文联主席。建国后,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所著《奴隶时代》等书在史学界影响很大。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邓小平语)。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有《郭沫若全集》行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三种,于1982~1992年陆续出版。
原文<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烈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得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文章解析《石榴》这篇课文是小学生学写状物类作文的好范文。细读文本,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 关注顺序
1、 刚刚学习习作的学生,对于顺序的概念较为模糊,写作文常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左顾右盼,让人不知所云。尤其写静物类,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石榴》这课按时间的推移,描写了石榴的生长过程。课文从第二小节开始,先简单介绍石榴在春天抽枝长叶,用“到了夏天”,过渡到夏天,描写石榴花。再到夏末,花落结果。最后由“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过渡到石榴在秋天成熟以及成熟的石榴描写。
不仅是生长过程,还有石榴花开,也是按时间顺序写的特别清楚,如“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挂满了枝头。”石榴花先是开出一些,过了几天,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到了最后,挂满了枝头。
还有石榴果皮颜色的变化,“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用上了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先…渐渐…最后”,更加清晰。如果让学生学会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会使作文的脉络清晰很多。
2、 事情发展的顺序
课文第四小节“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挨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先摘→再剥→再取→放入口中嚼,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顺序清楚。可以指导学生在平时的说话和习作中,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 拟人修辞
《石榴》这一课中用上了拟人手法,文中有这样“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一个“笑”字把石榴娃娃写活了。石榴熟透后把果皮撑破了,作者用上了“笑”字,立刻让我们觉得普通的石榴好像也有了生命。真得像个小笑脸,而且“笑”得有变化,不都是同样的笑,而是有的咧开嘴笑,有的笑破了肚皮。正巧也写出了石榴皮裂开的程度不同。“这些石榴娃娃急切的扒开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急切”“扒开”“报告”这些人性化的词语写得石榴娃娃越发的可爱了。
三、 描写细致
作者在石榴枝、叶、花、果,描写上也十分的具体、细致。写“枝叶”时,虽然只有短短一句“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个“抽”字,写出了石榴树在春天蓬勃生长的样子。“嫩绿”也写出了春天时的叶子的颜色。后面写到的“郁郁葱葱”也把石榴枝叶在夏天时的特征写得很到位。
花的描写作者的笔墨更多。“火红的”石榴花颜色不同于一般,不是诱惑的深红,娇嫩的粉红,而是火焰般热情的火红,这样亮丽的花不是一朵、二朵,而是“一朵朵”而且还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挂满了枝头。”花的数量很多。“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喇叭”形状也很可爱,像小喇叭,真是逗人喜爱。
果的描写,作者抓住了果皮和石榴子儿。作者按时间顺序,把果皮颜色的变化写得非常准确。石榴子儿同样也很具体,“玛瑙般”“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紧挨”石榴子儿的样子,一个掰开的石榴跃然纸上,让人忍不住要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
这篇课文脉络清晰,描写具体,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文章很生动,是低年级学生学写状物作文很好的范例。
石榴简介石榴: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要高出一二倍。针状枝,叶呈倒卵形或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多为橙色,亦有黄色和白色。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