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菜,来于无锡,苏州和常熟,也叫“苏州菜”,常用酒糟调味,擅长各类水产。花色精细,浓中带甜,尤其鲜香酥烂。
无锡菜-简介
无锡菜点在制作工艺上也注重情景交融的运用,菜肴配色和谐,造型绚丽多彩。无锡的传统菜点“镜箱豆腐”、“太湖船点”、“天下第一菜”,创新菜“凤谷锦鸡”、“鱼米满仓”,无锡的名宴“西施宴”、“乾隆宴”等等,注重了太湖水乡风情的借用,充分体现了无锡菜点的文化内涵,注重与生活、与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显示了无锡饮食文化追求美、起点高的特点。
无锡菜-历史早在8000年前,太湖流域的昊地先民已经能够种植稻米,开始了饭稻饮食生活。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出“饭稻羹鱼”,是对昊地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是无锡饮食文化的根基。
通过长期的发展,无锡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和鲜明的饮食文化特征,在饮食活动中特别注重情景的运用,追求美的意境,极富特色的无锡太湖船菜就是“情景交融”的最好例证。人们坐在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游船上,泛舟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之上,品尝着无锡传统特色的太湖船菜,欣赏着太湖美景,聆听着江南丝竹,谈笑风生,动静结合,人、船、水、山、天交融一体,完全是一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江南山水画。船宴的乐趣,除了得益于菜点的丰美外,主要是得益于饮食环境异乎寻常的自然和装饰美。“就饮食文化而言,以重视象征超时实用、追逐基本需求之外的心理满足为标志的消费主义精神对中国人来说是不陌生的”。饮食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吃的情趣,现代人热衷泛舟太湖,品尝太湖船菜,为的也是满足这种饮食心理上的需求,达到美的享受。
无锡菜-风俗特色精细和谐的餐饮技艺反映了无锡饮食文化的内在个性。如果作进一步的研究,无锡饮食习俗和无锡菜点的精细和
谐会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无锡菜点在制作工艺上特别精细,主要体现在选材精细、制作工艺精细、调味精细上面;无锡人的饮食习俗也反映了精细和谐,首先各个节气的饮食习俗安排非常精细,一年四季,什么时节吃什么很考究。正月初一吃汤圆,正月里吃元宝茶,清明节前后吃青团,中秋节早晨吃芋头,立夏吃咸蛋等等。老人做寿宴、新人结婚宴、正月半、八月半、冬至夜饭、大年三十年夜饭,无锡人一年四季追求着和气、和谐的饮食文化需求。
在中国烹饪中南方应用甜味较多,以江苏的无锡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之说。自然界存在蜂蜜等天然甜味物早已为人类所食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蜜”字。至东汉已有用甘蔗蔗汁制成的糖。甜味调料包括:蜂蜜、食糖、饴糖。
无锡菜-现代发展新时代的无锡饮食文化正以包容创新的时代特征展现在世人面前。随着市民物质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无锡饮食的内涵不断发展提升,形成了多元饮食文化交融的现代无锡饮食文化体系。川菜、粤菜、湘菜、日韩料理以及法国大菜在无锡竞相发展。这些菜系的融入,既丰富了无锡菜的风味,又促进了无锡传统菜肴的更新和发展。近年来,无锡菜不再太甜,而是多滋多味;烹饪方法不再墨守传统,而是博采众长;菜肴的品种不再单一,创新品种迭出;注重营养、重视卫生已经成为无锡饮食消费的时尚;绿色、生态、营养等新理念已经在无锡许多餐饮、酒店企业生根开花。无锡正朝着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美食名城的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