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保 1930年12月出生,湖北恩施人。1937-1949年读书、务农、经商。1949年4月鄂保安团当兵,12月成都金堂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团小组长、班长、事务员、团后勤军需见习审计等职。1950年川南剿匪,捕捉立战功,营记一等功、连记三等功各一次,同时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8月为加强国家建设特派回原籍“生产待命”。10月5日抵达恩施行署建设科派至江西中南茶干班学习茶科专业技术;1954年2月结业返回恩施行署建设科分配宣恩县建设科,历任特产股长,从事茶科专业试研推广至今。1981年国务院科干局授予农艺师,90年代省茶学会评定为高级农艺师,系湖北省茶学会、农业现代化研究会会员,恩施州茶学会理事。1954—58年创办农业合作化“初制茶厂”,以水资源为动力试研普及“半机械化”制茶,全县截止1957年70%以上均为机械揉捻,从此摆脱了中国“宜红”工夫茶“脚踩手捻”的历史习俗。1959年试研“茶叶干燥室”,63年经恩施地区农业局总结验收向全国推广,其论文“茶叶干燥室试验研究”与图纸发表于“茶叶科学”国家级(66)第2期。1979年国家“五五”计划,“茶树地方品种资源普查”选优至新品种选育,“宣苔65号”花而不实,自然三倍体;“27号”红绿兼制,制针形绿茶“宣贡绿针”(93)夏秋名优茶获省“特等奖”,(94)国家中茶杯二等奖,(95)农博会金奖。普查成果获鄂西自治州人民政府二等奖,2003年1月获中国《西部理论与发展》学术成果特等奖,其论文《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利用》发表于《茶业通报》国家级(85)第1期,获省科协四等奖。1988年《试论鄂西茶叶资源开发》论文载于湖北省茶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年会文集。1990年试研成功茶树“嫁接”换种新技术,其论文《21世纪——发展良种茶园及其展望》收录刊登《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优秀文集》。1993年试研“复方绞股兰袋泡茶”首销加拿大兰特公司500公斤,创汇7350美元。茶科试研推广40余年,先后获国家农业部、劳动人事部、民族事务委员会颁发荣誉奖章和证书。1999年省茶学会颁发了“从事茶叶科技工作为湖北茶叶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