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非常多见,它通常由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所致。
贫血的症状轻度贫血可无或有容易疲倦与头昏;中度贫血,活动或劳动后出现面色苍白、眼花、心慌和气促;重度贫血,即使在休息或卧床时也有明显的症状。
贫血的原因骨髓遭受损害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被破坏,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急性和慢性出血,使血液丢失,可引起失血性贫血等。针对贫血的原因,去除诱因,调整饮食,并作针对性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休息和饮食根据贫血的不同情况,病人需要调整休息和饮食,有利于贫血的改善和身体的康复。轻度贫血的病人,可以同往常一样,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度贫血和慢性失血的病人,可以做一般的轻工作,但应防止操劳过度,并要注意休息。重度贫血和急性失血的病人,必须停止工作,卧床休息,接受治疗,尤其注意在体位突然改变时,严防晕倒和发生意外。生活中还需要增加营养,多吃易消化、易吸收、含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例如,多吃瘦肉、禽蛋、牛奶、鲜鱼、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品等。有条件的病人,可以进补当归炖母鸡、当归兔肉汤或阿胶糯米粥等。
儿童的轻度贫血轻度缺铁性贫血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国内有关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城乡儿童贫血发病率约为 27%~40% ,其中大多数为轻度贫血。
引起儿童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儿童生长发育快 ,特别是在婴儿期 ,如果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婴幼儿很容易因缺铁而发生贫血 ;二是儿童饮食单调 ,特别是偏食者易发生贫血。
从上述原因来看 ,防治儿童贫血主要应在儿童饮食上下功夫 ,倡导母乳喂养婴儿 ,并及时添加辅食 ,注意摄入肝、瘦肉、鱼等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食物。在重视预防的基础上 ,也要注意儿童有无缺铁性贫血表现 ,如果出现食欲减退 ,伴有呕吐、腹泻 ,面色、口唇、甲床苍白 ,疲乏无力 ,不爱活动 ,伴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症状时 ,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已患贫血 ,以及早治疗。
轻度贫血的治疗不一定都要补充铁剂 ,可以单纯采用食物补铁的方法。据营养学家介绍 ,含铁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蛋黄、红枣、豆类、瘦肉、海带、乌鱼、虾、紫菜、黑木耳、蘑菇等。只要合理进食这些食物 ,是可以满足儿童机体对铁的需要 ,起到防治缺铁性贫血作用的。
临床研究表明 ,科学运用食物补铁的方法 ,对轻度贫血确实有显著疗效。例如 ,北京房山区第二医院刘盛辉等报道 ,他们对 9 8例轻度贫血患儿进行了为期 3个月的食物补铁观察 ,方法是每日 3顿红枣粥、每日 1顿胡萝卜炒猪肝。观察结果显示 ,食物补铁可使贫血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刘盛辉等指出 :食物补铁在短期内的效果可能不如药物补铁明显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铁缺乏 ,食补是一种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 ,而且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因而得出结论 ,对于症状不明显的轻度贫血或预防铁缺乏 ,以采用食物补铁为好 ;症状明显的轻度贫血可在食物补铁的基础上 ,采用每周 1次口服补充铁剂的方法 (剂量为每千克体重补 8毫克元素铁 ) ;中度以上贫血 ,采用每日小剂量补铁的方法 (剂量为每千克体重补 1~ 2毫克元素铁 )。治疗期间禁服咖啡、浓茶及含鞣酸的食物。当贫血得到纠正后 ,仍需继续注意通过食物补铁巩固疗效。两岁以内缺铁性贫血是很多见的。一般表现是脸色比较苍白,口唇和指甲也比较苍白。严重的孩子可以表现为精神萎糜,胃口不好,比较哭闹。
如果是轻度贫血的话可以通过饮食调整,给孩子多吃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海产品、鱼、虾、海带、猪肝、瘦肉,豆制吕里也含有一定的铁,芝麻糊等都是富含铁的食物。避免挑食。如果是比较重的话,如中重度贫血,血红素在10克以下,就需要服用铁剂。我们常用的是力蜚能、硫酸亚铁,同时还要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