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作为优秀大学生代表两次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江泽民主席亲切接见。1992年毕业后,自愿申请进藏工作,历任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拉萨记者站站长、政文采访室主任。参与推出了孔繁森、陈金水等全国重大先进典型,荣获西藏自治区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两次受到新华社总社社长通令嘉奖。1998年3月起任西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授予1998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10月,调入新华社云南分社,任政文采访部主任。2002年6月,主持创办《云南内参》,任分社内刊编辑室主任、《云南内参》主编。2003年4月起任副总编辑。[1]
个人履历1998年03月起任西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99年10月调入新华社云南分社,任政文采访部主任。
2002年06月主持创办《云南内参》,任新华社云南分社内刊编辑室主任、《云南内参》主编。
2003年04月起任新华社云南分社副总编辑。
2005年09月任新华社云南分社常务副总编辑。
2008年12月任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伍皓走进仕途前伍皓曾有两次被国家领导人接见。学生时代曾被前中国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毕业时主动要求到西藏工作,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再次被接见。先后在西藏、云南担任16年的新华社记者。
在成为宣传部副部长之前,伍皓被传媒圈熟知的是其新闻实战日记《伍皓说新闻》一书。其博客点击率位居新华网前十名,被称为“中国传媒第一博”。
就在他调任宣传部副部长后,他的一些朋友就断言,要不了多久,伍皓就会名扬天下,“这是由他的个性决定的”。
一位了解他的朋友说,伍皓当年大学毕业主动请缨去西藏工作,就足以说明他是有想法的人,“毕竟那时以他的资历,留在北京找一个很好的单位没有问题”。他的一个同学之前也如此描述伍皓:“这位毕业后即来到新华社西藏分社的同学,秉承着他一贯的热情。”
一位曾与他一起在西藏工作过的朋友也透露,在藏期间伍皓参与过一些“大事情的操作”,虽然后来没有成功,但可见其善于思考且能大胆创新探索的一面,不过这位人士拒绝透露“大事情”的具体情况。
云南一些媒体记者也对其新闻讲座印象深刻——伍皓经常脱稿演讲,风格大胆、尖锐,直刺积弊,毫不留情面。
在其担任新华社云南分社常务副总编期间,手下一记者去采访某基层单位负责人,驱车几百公里到了以后,该局长以没有“上面批件”为由拒绝,这位记者只好曲折找到上级单位批复并传真过来,结果此人又以“无大红印章”为由继续拒绝接受采访。
新闻新政2009年2月云南“躲猫猫”案,伍皓开创性地组织“网民调查委员会”,由此成名;2009年年底,伍皓成为国内首位实名开微博厅级高官。

2009年,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成功把全国的注意力引到了云南。从省委宣传部主动组织“躲猫猫真相调查团”,到“小学生卖淫案”亲自上网回帖,再到要求慎用 不明真相 等词汇、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和媒体义务监督员等举措,伍皓以宣传部官员的身份,通过“新闻新政”,尝试推动党和政府的信息公开与透明。
2009年11月,伍皓以个人身份开通了微博,评论国内外大事,一时粉丝云集,成为最热门的官员微博。除了抛出大胆且鲜明的观点,他还在微博上总结了几条为官之道,包括:敬仰自己的上司,随时在上司的视线等。
微博语录“有人从我的车牌号——云A005WH看到我的腐败,认为我是用关系弄来的。要说啥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呢?云南人都知道,昆明实行的是自选个性化车牌。 ”
“碰到不利舆论,一些地方习惯让自己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解围’,以为让自己的媒体为自己说话就是 ‘引导舆论’。‘钓鱼执法’案中,上海媒体不谈‘钓鱼’而谈‘黑车’,就曾受到诟病。刚才又见一文:《拆迁死人是悲剧,用死人要挟活人更是悲剧》,这样的舆论引导,恐怕是一厢情愿,甚至效果适得其反。 ”
扔钱事件2010年4月22日下午,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思科网真演播室演讲。然而,一位网友却突然出现,将伍皓扔了一身的五毛人民币。这一过程,被在场网友用微博即时记录下来,成为微博上

最火的转帖。4月22日晚上,伍皓在微博上对此事发表了评论,他还风趣的表示“我一直清贫,好不容易才被钱砸中一次。看来以后有财发了”。
在现场的网友称,伍皓在演讲进行到中途时,举着桌上收藏的一张五毛钱,镇静地说,这就是刚才网民的抗议。
扔钱男子王仲夏,他说自己是人大毕业生,中午专门从银行兑换了总额30元共60张面值五毛的人民币,“以便向伍皓先生致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