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籴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平籴论又称“平籴”、“平粜”。中国历史上主张由国家买卖粮食以稳定粮价的经济理论。春秋末计然指出:“夫粜,二十(钱)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史记‘货殖列传》)主张由国家“平粜”粮食,使粮价维持在三十至八十钱之间,做到“农末俱利”。战国时李悝指出:“籴甚贵伤民(非农业人口),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汉书·食货志上》)主张实行“平籴”政策,丰年由国家收购余粮,于荒年抛出,。使民适足,贾(价)平则止”,做到“民毋伤而农益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