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相姑,中国古代对男妓的一种称呼,出现于清朝。清朝规定,官员无论大小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末流小官,绝不可以上酒家,更不可去青楼嫖妓。依照大清律例官员嫖娼仗六十或降职或革职。于是出现了“相姑”或者也叫“相公”。相公的本义是上层社会中的年轻男子,但在清朝也用它来称扮演女人的男演员,后来则成为男伶而同时是同性恋对象的一种称呼。“相公业”一词中的相公,指的就是供男性同性恋者作为性爱对象的男人。后来有人觉得这样使用“相公”一词不妥,便改称“相姑”或“像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