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意大利和普鲁士联合向奥地利发起了战争,史称普奥战争或七周战争。意大利的目的是收复威尼斯,普鲁士则想统一德意志联邦。战争开始后意大利陆军在库斯托扎被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鲁道夫大公击败,于是试图利用海军优势,在海上寻求胜利。
意大利舰队意大利海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拥有12艘铁甲舰,其中包括新式的“意大利”号、“迪波托加罗”二艘快速舰,以及装有炮塔的新式战舰“铅锤”号,另外还有16艘木壳蒸气机军舰;而奥地利海军仅有7艘铁甲舰,其余均为木质军舰。
1866年7月16日,意大利舰队在佩尔萨诺海军上将率领下从安科纳出海,向利萨岛发起进攻。18、19日两天,意大利舰队对利萨岛进行炮击,守岛的奥地利军队非常顽强,用火炮击伤了意大利“强大”号铁甲舰。在意大利舰队准备组织再次进攻时,奥地利舰队于7月20日拂晓赶到了。
奥地利舰队奥地利舰队由海军上将冯·特格特霍夫率领,从距离利萨165海里的波拉港赶来。到达利萨附近海域后,特格特霍夫将舰队编为纵向排列的3个“V”字形的楔形阵,第一个“V”字阵由7艘铁甲舰组成,领头的是旗舰“斐迪南德”号,第二个“V”字阵由木壳快速舰和海防舰组成,领头的是蒸汽动力舰“凯撒”号,剩下的小型军舰编入了第三个“V”字队。
双方参战军舰
意大利 奥地利
铁甲舰
意大利舰队司令佩尔萨诺海军上将“意大利”(旗舰) “斐迪南德”(旗舰)
“迪波托加罗” “哈布斯堡”
“安科纳” “凯撒·马克斯”
“玛利亚” “尤金亲王”
“卡斯特费德若罗” “唐·胡支·奥斯特尼亚”
“圣·马丁诺” “德拉克”
“普林西比·迪·卡里兰诺” “萨拉曼德”
特格特霍夫海军上将“可怖”
“巴勒斯特诺”
“瓦尔泽”
“铅锤”
蒸汽快速护卫舰
3艘 5艘
蒸汽海防舰
4艘 1艘
利萨海战图-黑色为奥地利、白色为意大利下午1时,佩尔萨诺将铁甲舰编成纵队迎战奥地利舰队(“强大”号因先前负伤而驶回母港),其他的非铁甲舰均未参加战斗。在双方舰队相遇的紧急时刻,佩尔萨诺却突然把旗舰从“意大利”转移到阵形之外的“铅球”号上,致使意大利舰队的纵形阵出现了一个缺口。采用楔形横队的奥地利舰队则抓住这个机会,特格特霍夫率领全部由铁甲舰组成的第一个“V”队冲乱了意大利舰队的队形,接着双方开始了一场混战。
“意大利”号沉没战斗中“铅锤”两次试图撞击奥地利“凯撒”号,但都未成功,反而被“凯撒”号逐出战斗。而奥地利舰队旗舰“斐迪南德”却在烟雾中撞上了“意大利”号的舷侧,“意大利”号随即失去控制,而其前方的航路又被另一艘奥地利军舰封住,在不得已后退时,“斐迪南德”又用全速撞上了它的右舷,造成舰身严重倾斜,大量的海水从破口处涌入,几分钟后,“意大利”号连同上面的400余名官兵一起沉入大海。意大利铁甲舰“巴勒斯特诺”号也在混战中中弹起火,于下午2时30分爆炸沉没。至此意大利舰队败局已定,佩尔萨诺被迫下令退却。而奥地利舰队由于也有数艘军舰负伤,因此未对意大利舰队进行追击。
利萨海战是奥地利海军的一次大胜利,彻底解了利萨之围。海战中意大利舰队遭受重创,损失了3艘铁甲舰,1000余名官兵。
利萨海战纪念碑利萨海战是海上铁甲舰队间的首次交锋,这次海战对其后的海军战术起了很重要的影响,奥地利舰队采用的“V”字楔形横队引起了各国的注意,在这场战役过去几十年之后的黄海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采用了类似奥地利舰队的“V”形阵迎战采用纵队的日本舰队,但海战结局则大相径庭。此外利萨海战中奥地利舰队采用撞击战术屡屡奏效,于是这一古老的战术又复活了,在此之后一直到20世纪初,多数国家的军舰上都安上了撞角。
利萨海战,再次证明当时的火炮对付装甲的军舰已没有多大效果,而且显示了蒸汽动力的铁甲舰具有优越的机动性,能够比较迅速地变换战斗队形。这场海战标志着海上战斗已经从风帆时代过渡到了蒸汽铁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