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武昌地区今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部分
武昌概况
武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1800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现为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200多家外地驻汉机构和众多金融机构、商贸企业、大公司总部汇集在此,形成武汉市的江南核心区;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枪打响,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武昌滨江滨湖,是一个生态环境优良、适宜人居和旅游的美丽城区;武昌科教集聚,有着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武昌是国家传统制造业基地,具有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天成基础。武昌的辖区总面积81.22平方公里,内含14个行政街道、19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97万,加上流动人口共约110万,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左右,2002年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约120亿元人民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武昌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省级文明城区、市级经济强区等称号。进入新世纪,武昌用世界的眼光看发展,为自己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把武昌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城市规划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确定在武昌区规划布局江南核心区等,重点发展金融贸易,省级行政中心、教育科研、机电、高科技产业及文化旅游等职能。结合武昌的发展态势,将形成沙湖体育文化旅游发展区、武昌首义文化区、中南路—水果湖省级商贸行政区、东湖风景名胜旅游区、南湖居住风景旅游区、街道口大学城、徐东路—梨园商贸居住区、沿江制造业纺织业发展区、白沙洲—武泰闸现代制造业发展区等九大板块。
地理交通
武昌地处武汉市的南大门,具有湖北省地理要冲和华中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京广铁路、107国道、长江水道、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黄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命脉在武昌成米字形交汇,旅客运输在1000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夕发朝至”,公路长途运输履盖半径延伸至1500公里范围。武汉的长江一、二、三桥和规划中的两条过江隧道均座拥武昌,沿江分布有多个客货运码头,城区西侧有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武青三干道等三条市区主干道,东侧有中北路、中南路、迎宾大道等干道,北边和南边分别有徐东路、武珞路与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相接,形成通畅的内环。近期,铁道部将投资8亿元人民币对武昌火车站进行改造,京广线将成为京广高速客运线。
科教实力
武昌是全国智力密集区之一。辖区内有著名的武汉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和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48所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拥有10多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校大学生12万人,每年产出800余项科研成果。占地120亩的武昌宝安科技创新园入孵企业已达58家,建设中的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中部)基地和1.5平方公里的武昌科技工业园将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武昌是全省的教育大区,有中小学131所,在校学生12万人,拥有多所省市级重点名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可塑人才,全国唯一的“少年科学院士”就产生在湖北省实验中学。
旅游资源
武昌是一个美丽的城区,依山傍水,文化历史厚重,集中了全市70%的风景名胜和革命胜迹,武汉被国家授予的6个4A级景区有5个在武昌。盛享“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佛教胜地宝通禅寺始建于南朝,历经了2000余年的沧桑;有2500年历史的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的长春观,每逢庆典之日,祈禳活动甚为壮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水面面积32.8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战国出土文物古编钟,更饱蘸了浓郁的楚文化风韵,成为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在大革命时期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由毛泽东同志实际主持工作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现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发生在1911年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给武昌留下了辛亥起义鄂军总督府、起义门、工程营、楚望台军械库、黄兴拜将台等一大批首义遗址和胜迹,辛亥革命博物馆也在规划建设中。武昌正着力建设“首义文化区”,赋予“首义”更新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和活力。武昌还汇集了洪山体育馆、湖北大剧院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及一批高档酒店,构成旅游的配套功能。
对外开放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内资,是武昌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2年以来,全区共设立了三资企业187家,投资总额2.9亿美元,引进内资近50亿元人民币。近两年,三资企业成为地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及境内的一批上市企业也来武昌发展通讯、软件、环保等高科技产业,英国百安居、美国普尔斯马特、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等世界500强大型商业企业纷纷进驻武昌,美国PDC公司也正着手在武昌投资大型“城市娱乐中心”项目,武昌正逐渐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内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崭新的商业业态,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城市的外向度,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世纪,武昌着眼发展,放眼全球,正着手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以上的500强公司总部区,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双语学校、医院及知名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努力建设国际化、市场化的新武昌。
城市建设
武昌的城市建设发展潜力巨大,90年代以来,政府加大投入,在武昌新建、扩建了多条重要交通干道,形成与三镇快速连接的“五纵六横”交通网络格局;洪山广场、红楼广场、黄鹤楼景区、东湖环湖景区等景观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武昌的环境质量及中心城区功能;南湖宝安花园、蓝湾俊园、东湖语林等多个新型住宅小区展示了21世纪高品位、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沿沙湖占地800亩的“碧水蓝天”小区已进入规划;武昌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成片开发改造工程也开始实施,对临江大道至沙湖边约3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全面拆迁改造,拆迁面积为112万平方米,规划形成临江商务中心区和休闲观江景区。未来3—10年,武昌地区将建成生态环境优越,公共与市政设施配套,经济发达,交通便捷,高收入群体相对集中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金融商贸
自古以来,武昌就是商业繁盛的大都会,是长江沿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早在东汉时期,武昌就成了重要商埠,直至清末,十里“长街”商贾云集,成为繁华的商贸市场。建国50多年来,武昌的商贸金融业得到空前发展,第三产业占了地区国民经济的85%,辖区内近60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均扎堆武昌,形成现代商贸新业态。规划中的中南商贸中心区、徐东现代商贸区、徐家棚现代物流区,解放路商业步行街等正在建设中。
地区工业
早在“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国家在武昌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相继建成了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昌车辆厂、湖北建筑机械厂等一批重要工业企业,成为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过40多年的建设,地区工业形成了以机械、电子、造船、轻纺、化工、建材等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型机床生产基地、建筑机械生产基地、锅炉生产基地、船舶生产基地和冷藏车辆生产基地,在重型和超重型精密数控机床、超高压和压临界锅炉、工程船舶、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在国内享有了较高声誉,信息产业及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计算机软件、环保设备、机电一体化、激光应用、新材料等领域有了新的突破,机电、化工、轻纺等一批产品也跻身国际市场。“十五”期间,武昌区将依托地区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形成以沿江—杨园制造业纺织业发展区、白沙洲—武泰闸现代制造业发展区、八一路—小洪山高科技产业孵化区。
投资环境
硬环境方面,武昌区将实行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重的策略,一方面,改造旧城区,降低核心区人口密度,提高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另一方面,重点开发外围区域,完善公共与市政配套,建立健全良好的社区服务体系,创造吸引投资的综合环境,带动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房地产业、金融商贸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
软环境方面,武昌区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创新,着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法制环境;抓好武昌区投资(投诉)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承诺制和“一门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机制;强化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综合协调机制,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重点挂牌保护;制定鼓励投资政策,营造“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化的政府。
二、武昌区“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位于长江南岸,与汉口、汉阳隔江相望,是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是湖北省重要的政治、文化和信息中心。全区总面积8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百万,区辖14个行政街道、198个社区居委会。改革开放以来,武昌区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省文明城区”、“省双拥模范先进区”、“市文明城区先进区”以及“市经济强区”。
政府驻地中山路
区委书记张光清
区长彭俊
面积82.4平方公里
-城区面积:82.4平方公里
人口100.54万
行政级别市辖区
邮政编码430061
电话区号027
车辆牌照鄂AE
位置及地形
武昌区位于武汉市的中东部,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毗邻,北与青山区相接。长江位于武
黄线内是武昌区管理范围昌区西岸。地形以平原为主,有蛇山、凤凰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等残丘,区内有沙湖、武汉东湖、晒湖等湖泊塘堰。
自然人文景观
东湖、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首义园“武汉名小吃街”、长春观、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农讲所、毛泽东故居、武昌江滩、起义门、黄兴拜将台、施洋烈士墓、武汉长江大桥(与汉阳区交界)
红楼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长江大桥长春观东湖人口
2006年人口普查,武昌区共有人口100.54万,人口出生率6.71 ‰,自然增长率2.7‰,符合政策生育率 99.24 %,人口出生统计准确率100 %,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婚育证明》查验率93%,出生人口性别比108。
交通
国道: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
铁路:武昌是武汉的三个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武九铁路交汇处。武昌火车站、武昌南编组站是武汉客运、货运枢纽之一。
街道:雄楚大街、武珞路、珞狮路、中南路、中北路、八一路、中山路、紫阳路、解放路、东湖路、友谊大道、余家湖、新生路、户部巷
武昌区人民政府办公楼、司门口、彭刘杨路,徐东路、临江大道—平湖门、汉阳门、和平大道—徐家棚、积玉桥
行政区划
武昌区为武汉市13个市辖区之一,下辖14个街道(截至2006年12月31日),分别是:积玉桥街道、杨园街道、徐家棚街道、新河街道、粮道街街道、中华路街道、黄鹤楼街道、紫阳街道、白沙洲街道、首义路街道、中南路街道、水果湖街道、珞珈山街道、石洞街道。共有203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
历史
武昌一词,发源于东汉末年,当时的武昌所指地理范围是今天的鄂州,而当时的夏口城是今天的武昌。时值汉丞相曹操率军讨伐东南的地方诸侯孙权。双方在长江中游两岸形成气氛十分紧张的军事对峙。孙权为抵抗曹操的军事打击,在长江江汉平原段的南岸严密布兵(其后的战争,史称“赤壁之战”)。其中今武汉市和鄂州市交接处,因驻扎有大型军事基地而逐渐商贾聚集,形成集市。当地因武而昌,故时名武昌;还有一种说法,是孙权给武昌命名,意为“武运昌盛”。武昌与鄂州这两个名称在历史上多次交换,到元朝开始定为今天所见的地名。
武昌形成之后,因其逐渐繁华,加之地理位置特殊,其在楚地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到元、明两朝,武昌的地位开始赶超荆州,成为湖北的省级政府办公所在地。至明朝末年,长江对岸的汉口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发展,开始形成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的局面。清朝在此设有武昌府,是湖北巡抚和湖广总督(后来是两湖总督)的办公机构所在地。
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的起义在武昌城爆发,史称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在此次辛亥革命中土崩瓦解,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制度至此终结。
1927年1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建立并实施北伐、攻占武昌后,将武昌、汉阳、汉口三大重镇合并为一个行政区划,即武汉市。
教育和医疗
武昌区是武汉市的教育大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普及率很高。武昌区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武汉市的高等院校大部分集中在武昌区,其中位于武昌区的有如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中医学院等。武昌区的中等教育在武汉市名列前茅,有水果湖中学、湖北省实验中学、武汉中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武汉市第十五中学、湖北大学附属中学等知名的中学。
位于武昌区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华中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等综合医院和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等专科医院都是华中地区知名医院。
三 、古武昌古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市区跨大江南北两岸,西邻武汉市,东接黄石市。面积1504平方千米。人口约103万,以汉族为主。殷商为鄂国,秦置鄂县。三国吴改置武昌县,不久改名江夏郡。1913年改称寿昌县。后因与浙江省寿昌县重名,于1914年改为鄂城县。1960年设鄂城市,后撤销,于1979年复设。1983年合鄂城市、鄂城县及黄州镇置省辖鄂州市。1987年黄州镇划归黄冈县。为鄂东新型重工业城市。富铁、铜、沸石、石膏、煤等矿。是武昌鱼原产地,白莲、银鱼、东坡饼等为地方名产。名胜古迹有吴王城遗址、鄂州西山、古灵泉寺。
四 、武昌的由来武昌的由来
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五、浙江景宁县书记
武昌,男,1957年8月出生,山东沂源人,中共党员,浙江财经学院经济管理本科毕业,1975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书记。
蹲点感言:当77岁的老党员雷自林老人拉着我的后再三感谢党、感谢政府对他的关心时,面对他家里还过着较为清苦的生活,我深深感到了心里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沉重的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够,农村许多群众生活不宽裕,他们对党却是无比的感恩,因而深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困难群众增收、改变生活状况的责任重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