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信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蓝信封Logo

大学生蓝信封行动目录:

1. 活动介绍

2. 项目团队

3. 现状

4. 媒体链接

1、 活动介绍“关爱留守儿童,大学生蓝信封行动。”

“大学生蓝信封行动”是中山大学在“益暖中华”谷歌杯第一届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的获奖项目。该活动通过书信这一简单而富含情感的载体,让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少年儿童一对一“结对子”,保持长期通信,建立友谊和信任。

2005年全国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约四千万,形式众多的短期支教、物质帮扶等爱心行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迷茫、孤独、无助”等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因此,专家建议开展一些具有持久性的项目,而尽量避免“一阵风”式的短期活动。

在这个背景之下,“大学生蓝信封行动”为以大学生为主的“蓝信封大使”与留守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旨在为留守少年儿童打开一扇心窗,及时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疏通和引导。蓝信封提倡的沟通交流原则是“真诚,平等,分享”,提倡“参与式发展”。通信这种聆听与回复结合的方式,对于在心理层面上解决少年儿童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迷茫与困惑、鼓励其积极面对生活与未来、引导其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而该项目也希望“蓝信封大使”在通信的过程中,自身亦能获得沟通技巧、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大学生蓝信封行动”的口号是:“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同成长。”这强调的是大学生与留守少年儿童双方的成长与发展,即“双赢”局面。

“大学生蓝信封行动”以留守儿童比例高的农村或城镇学校作为项目实施地,专门选择初中学生为目标人群。因为这个群体面对成长环境的改变,容易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是最需要聆听的人群。而且初中的少年儿童正处于叛逆期,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而走上歧途,是成长的关节点,故这个时期尤其值得关注。

该项目的特色表现在:心灵层面(鼓励平等沟通和分享,而非简单的说教),参与式发展(注重自我成长),详细的人类学调研报告(作为项目开展参考),专业的志愿者培训(辅导老师为儿童发展心理学方向博士),长期性活动(要求志愿者坚持1-3年),可行性强(项目地家访小孩,高校招募志愿者均有系统详细流程),可推广性强(其操作模式易于复制,并且能够通过培训保证质量)。

“大学生蓝信封行动”博客:http://blueletter.blog.163.com

“大学生蓝信封行动”论坛:http://biology.sysu.edu.cn/bio/bbs/forumdisplay.php?fid=30

2、 项目团队

“百公里精神”:项目实施团队“百公里精神团队”组建,并通过各种培训获得能力的提升。团队内部分工明确,合作紧密。

“蓝信封大使”:“蓝信封大使”即与留守少年儿童通信的志愿者,定期在高校招募,其中还包括若干优秀的社会人士。大使分成若干小队,每个小队有自己队名及队长,定期组织活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百公里精神团队与蓝信封大使团队相互配合、密不可分。蓝信封大使团队及时向项目组反映通信情况,使项目组不断对项目方向作出调整,优化细节。同时,大使团队应当具有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使团队并不是按照项目组的意图做公益,而是主动去做公益。项目组为他们提供最大便利,使其顺利完成。这充分体现了蓝信封“自下而上,参与式自我发展”的团队建设理念。

3、 现状2008年7月暑假,“百公里精神”团队第一期共走访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四所中学,与221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锁定86名留守儿童为项目重点访谈对象,最后家访23个有代表性的家庭,并带来部分留守儿童的信件。2008年10月在汉寿县进行了第二次考察,回访了第一期参与活动的留守儿童,并发展另一批留守儿童参与。项目实施短短半年时间,已成功开展四所项目地中学,100多个小孩参与结对,拥有大学生志愿者近500名,得到了Google公益资金的大力支持;同时《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信息时报》(专版)、《南方电视台》(专访)、湖南教育网等均对项目给予了特别关注。

★蓝信封大事记

2008年3月 “大学生蓝信封行动”创意初成,四人组队参加第一届Google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

2008年3月27日 “百公里团队”正式成立。

2008年7月 中旬前往湖南汉寿,4天走访4所学校,确定龙潭桥中学及军山铺中学作为项目地学校,80多名留守儿童参加了学校活动

2008年9月 “十一”假期共21人前往湖南汉寿第二次考察及回访,军山铺、龙潭桥及崔家桥三所中学共80多名留守儿童报名

2008年12月3日 中旬成员4人前往广东河源预考察

2008年12月6日 蓝信封参加广东省NGO合作研讨会,并作为嘉宾及现场工作人员

2009年2月 中下旬 成员32人前往广东河源,确定源城中学、啸仙中学、河源一中、河源二中作为项目地学校,共150名留守儿童报名

2009年9月2号-7号 共28人前往湖南汉寿第三次考察兼第二次回访,军山铺、龙潭桥及崔家桥大约共220个孩子参与学校团培活动,135名留守儿童报名;回访孩子为湖南汉寿县第一、第二期孩子,共84人;与三合乡学校达成今后合作共识

比赛:

2008年5月27日 第一届Google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结果公布,进入前三十强,项目正式成立

2008年9月 参加中山大学2008年7-8月暑假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评比,获得一等奖

2008年9月 参加中山大学2008年校“挑战杯”,获一等奖

2009年3月 蓝信封参加中山大学2009年1-2月寒假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评比,获得一等奖

2009年4月 在河源项目地的摄影作品组《早春的微笑》参加中大“研报杯”寒假摄影征文比赛,获“摄影才艺奖”

2009年7月9号 “关爱留守儿童,大学生蓝信封行动”评审作为中山大学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一般团队

4、 相关媒体报道中山大学报:

http://zs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77689

中山大学新闻中心:

http://news.sysu.edu.cn/new/msgshow.php?bk=zdyl&newsid=5bbadaaa70977b1a20f55310ae9cdf1c

中山大学学生处:

http://xsc2000.sysu.edu.cn/ImburseManagement/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6

羊城晚报: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08-09/12/content_308543.htm

南方日报:

http://www2.nanfangdaily.com.cn/epaper/nfrb/content/20080912/ArticelGC03003FM.htm

信息时报: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08-10/26/content_356245.htm

信息时报二:

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08-10/26/content_356241.htm

广东大学生就业指导报:

http://www.gradjob.com.cn/cms/dede/paper_view.php?aid=2833

常德晚报:

http://www.cdyee.com:8080/cdwb/html/2008-10/30/content_63454.htm

常德教育信息网:

http://www.cdedu.com.cn/news/20081007/5792.html

湖南教育网:

http://www.hnedu.cn/web/0/200810/1715081137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