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
出自《尚书》,《夏书》
夏后太康失国,五位公子作五子之歌以示哀悼。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知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斋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主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古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二、唐人同谷子据典故改编的诗歌
五子之歌
唐·同谷子
一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二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三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四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
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五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雠读仇,同仇)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三、现代小说
清华大学建筑系周南同学的小说《五子之歌》,获第三届朱自清文学奖评委会奖和最佳小说散文奖。
该小说语言精练、内蕴深刻,从独特的视角审视了“谎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