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媒体正在热炒手机电影,有关方面纷纷宣布将推出所谓手机电视剧、手机短片、手机电影等等,而且还拉上国内当红知名导演或演艺明星助阵,声势浩大,似乎人人都不愿错过与这个新的电影概念诞生的历史时刻发生关系的机会!而且,方方面面没准还在暗暗争夺到底是谁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手机电影这一历史头衔呢。
那么,这些已经拍摄出来或者正在拍摄中的所谓手机电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影吗?绝对不能!为什么?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所谓“手机电影”的概念以及制作、传播和观看方式: 通过网络付费方式传输到手机中进行观赏的影片称之为 “手机电影”(摘自某大型手机电影活动的网上宣传资料)。这是目前媒体宣传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这个概念的问题就在于忽略了手机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方式! 众所周知,现在无论哪一部所谓的手机电影都采用的是常规的电影或电视拍摄与后期制作技术,即用胶片摄影机(名导更要用胶片啦)或摄像 要用胶片啦)或摄象 机(数字或模拟)拍摄素材,用常规的数字影视后期剪辑和录音设备完成影片的后期制作,再通过专门的软件将电影转换成适合电信网络传播与手机下载播放的格式。虽然导演们也意识到采用不同于常规电影的时长、剧情、构图、表演、色彩处理等,以使电影更适合于网络传输与手机观看,也正是这些拍摄制作上的明确针对性使他们深信自己拍摄的是专门的“手机电影”。但是,这种针对性的调整并没有使这种所谓手机电影与已有的电影形式产生质的区别,因为这个概念中真正产生质变的只是电影的传输、传播与观看方式,电影本身还是传统的电影。按照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任何能通过软件转换成手机格式的电影或其他视频作品都可以成为手机电影!难道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电影概念诞生了吗?显然不能。这只能说是一种新的电影传播与观看方式诞生了!否则,把一幅传统绘画通过扫描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就可以叫做电脑绘画了?再通过网络传送一下就可以叫做网络绘画了?传到手机上就叫手机绘画了?我们能轻易地理解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都知道电脑绘画是指通过创作者操作电脑硬件和软件直接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至少也是电脑加工过的,这时电脑已不仅仅是作品的一个载体,而是创造作品的主要工具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现在的所谓手机电影为什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影了!因为手机在这里仅仅是个载体,而不是主要创作工具!而工具的改变带来创作观念、创作内容、创作主体与作品物质形态的改变才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诞生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影的第一要素应该是用手机作为主要工具创作的电影!当然它一定还能在手机上传播与观看。进一步说,真正的手机电影诞生前提是建立在具备视频拍摄功能的手机之上的。而可悲的是,具备摄像功能的手机出现已达数年之久的今天,有些手机甚至内置了简单的视频编辑与音乐编写功能,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专业界精英人士在向公众传达一种完全错误的所谓新概念!而且完全无视手机这个全新的记录工具所带来的创作上质的变化与全新的可能性!
在深入探讨手机作为电影的新创作工具所带来的质变与新的可能性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近年来电影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向上下两端同时延伸。向上出现了一些技术含量极高、对人员技术要求也极高、投资庞大、一般人甚至一般制片公司难以企及的电影,好来坞的含有登峰造极的数码特技的娱乐大片就是这种趋势的典型例子。向下则出现了以 DV为代表的新的电影拍摄与制作方式,使拍电影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利,普通人也有了拍摄电影的可能,拍摄与制作电影的技术与成本门槛空前降低。伴随着创作工具的改变,创作主体、内容、观念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比如创作这不一定是专业导演,创作视角更广泛,拍摄更灵活,内容更贴近生活,尤其在拍摄记录性的题材方面更有优势等等等等。正因为这些传统电影难以替代的特征,纵使目前DV电影在技术标准上仍不及传统电影,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拍摄电影的方式。而且以蔚然成为一种新的电影文化。那么,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的出现,恰恰是把电影创作的平民化与灵活性又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试想一下,纵使人人买得起DV,也不可能人人都随时随地带着DV,但是,只要有一部具备拍摄功能的手机却是一个随身携带拍摄设备。再加上现在一些手机甚至已经具备了内置的视频编辑以及简单的音乐编写软件,于是,一种崭新的拍摄与制作电影的概念诞生了——这就是手机电影!它新就新在几乎任何人随时随地可以拍摄与制作电影!而且还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即时传送电影!举一个我亲身体验的例子,我在中关村大街上看到一个流浪歌手,我就用自己的手机将他卖唱的过程拍摄下来,在坐车回家的路上我已经用手机内置的剪辑软件编辑完成了一部五分钟的记录片《流浪歌手》,而且我甚至可以即时将它发给另一部手机或任何一个电子邮箱!这是一种在以往任何一种电影创作方式中所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当然,我认为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有名的手机记录片是伦敦地铁爆炸案的手机视频,透过这段模糊不清的画面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爆炸时车厢里的真实状况,我们还看到一种普通人记录世界的新方式诞生了!最好的媒体、最好的记者也不可能永远保证出现在任何事件发生的同时现场,但是手机改变了这个现实——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事件现场的记录者。当然,手机电影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记录题材,同样也可以拍摄制作剧情片、MV、专题片等等。建立在目前的技术基础上,同样也会有适合它的内容和不适合它的内容,这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避免的。而且,我们还可以想象,建立在手机电影的特性之上,将会产生一些手机电影独有的语言方式,就象网络出现以后产生了很多网上独有的新词汇一样。
诚然,目前手机的视频音频质量、编辑的复杂程度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但重要的是诞生一种全新的电影创作方式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了,剩下的就是技术上的提高与改进了。而且,技术的发展速度深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可以想象,如果手机电影真的成为一种蔚然成风的文化现象时,具有更强的这方面功能的手机自然会应运而生。
从纯技术角度看,手机电影的拍摄与成像原理和 DV技术并无本质区别,实际上是DV技术的一种新的运用。正是将这种技术与现代人几乎离不开的手机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共享了手机的网络功能,第一次将电影的拍摄、编辑、传送、播放完全整合在同一个小小的随身设备之内,这正是很多人容易忽略但却是真正革命性的变化。
现在我们来明确一下手机电影的概念:手机电影指以手机为主要拍摄与制作工具并能够通过手机平台传输与手机下载、观看的电影。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在手机视频与网络视频传输技术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某些手机电影的制作可能还不能完全避免部分借助电脑等设备协助完成,比如后期编辑、配乐、音响部分,但是,只要在电影的画面素材拍摄中用的是手机,就与那些仅仅将传统电影转换一下的所谓手机电影有着质的区别。那些所谓手机电影仅仅改变了人们看电影的方式,而真正的手机电影则是一种新的拍电影的方式。
当然,商业的需求仍然需要大量的转换格式的手机电影存在,就象人们也可以通过电视频道看传统电影一样。但这只不过是旧酒装新瓶,绝不是什么电影的新概念。反过来,只要技术条件具备,真正的手机制作的手机电影也可以在除手机以外的其他载体上出现、传播,比如电脑网络。
“手机电影”:指通过网络付费方式传输到手机中进行观赏的影片。目前我国手机高端用户即能够达到手机看电影的人群有2000万。这是一场即将开幕的产业盛宴。
手机电影早已诞生并流传;但我们龙图DV俱乐部所说的并非传统的手机电影:可以用手机容纳格式播放的电影作品而是,我们为个人打造的DIY影视作品,它以短小精悍,适宜手机持有者群体任何地点观看,作品题材广泛,个性化独特,针对性强的DIY特性服务打造,不苛求作品水平.仅仅在电影主角扮演者亲朋好友者小范围手机上传播的DV影视作品.以上是我们对手机电影的重新和狭义定义!
手机电影将是 21世纪最强势和时尚的 电影观看方式
常用的手机电影格式有
3GP电影是一种3G流媒体的视频编码格式,主要是为了配合3G网络的高传输速度而开发的一种媒体格式,具有很高的压缩比,特别用于手机上观看电影,也是目前手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视频格式。手机电影格式的分辨率有两种:
1.分辨率176×144, 适合市面上所有支持3GP格式的手机.
2.分辨率320×240, 清晰,适合高档手机、MP4播放器、PSP以及苹果iPod。
目前,一些安装有Realplay播放器的智能手机可直接播放后缀为rm的文件,这样在智能手机中欣赏一些rm格式的短片自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大部分手机并不支持rm格式的短片,若要在这些手机上实现短片播放则必须采用一种名为3GP的视频格式。目前有许多具备摄像功能的手机,拍出来的短片文件其实都是以3GP为后缀的,如诺基亚6230、摩托罗拉V600、阿尔卡特OT756等。其他的格式还有AVI格式,MP4格式等。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手机电影
观点:
现在所谓的手机电影仅仅改变了人们看电影的方式,而真正的手机电影则是一种新的拍电影的方式。
眼下媒体正在热炒手机电影,有关方面纷纷宣布将推出所谓手机电视剧、手机短片、手机电影等等,而且还拉上国内当红知名导演或演艺明星助阵,声势浩大,似乎人人都不愿错过与这个新的电影概念诞生的历史时刻发生关系的机会!而且,方方面面没准还在暗暗争夺到底是谁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手机电影这一历史头衔呢。
那么,这些已经拍摄出来或者正在拍摄中的所谓手机电影,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影吗?绝对不能!为什么?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所谓“手机电影”的概念以及制作、传播和观看方式:通过网络付费方式传输到手机中进行观赏的影片称之为“手机电影”(摘自某大型手机电影活动的网上宣传资料)。这是目前媒体宣传中最具代表性的说法。这个概念的问题就在于忽略了手机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方式!众所周知,现在无论哪一部所谓的手机电影都采用的是常规的电影或电视拍摄与后期制作技术,即用胶片摄影机(名导更要用胶片啦)或摄像要用胶片啦)或摄像机(数字或模拟)拍摄素材,用常规的数字影视后期剪辑和录音设备完成影片的后期制作,再通过专门的软件将电影转换成适合电信网络传播与手机下载播放的格式。虽然导演们也意识到采用不同于常规电影的时长、剧情、构图、表演、色彩处理等,以使电影更适合于网络传输与手机观看,也正是这些拍摄制作上的明确针对性使他们深信自己拍摄的是专门的“手机电影”。但是,这种针对性的调整并没有使这种所谓手机电影与已有的电影形式产生质的区别,因为这个概念中真正产生质变的只是电影的传输、传播与观看方式,电影本身还是传统的电影。按照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任何能通过软件转换成手机格式的电影或其他视频作品都可以成为手机电影!难道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电影概念诞生了吗?显然不能。这只能说是一种新的电影传播与观看方式诞生了!否则,把一幅传统绘画通过扫描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就可以叫做电脑绘画了?再通过网络传送一下就可以叫做网络绘画了?传到手机上就叫手机绘画了?我们能轻易地理解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都知道电脑绘画是指通过创作者操作电脑硬件和软件直接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至少也是电脑加工过的,这时电脑已不仅仅是作品的一个载体,而是创造作品的主要工具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现在的所谓手机电影为什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影了!因为手机在这里仅仅是个载体,而不是主要创作工具!而工具的改变带来创作观念、创作内容、创作主体与作品物质形态的改变才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诞生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影的第一要素应该是用手机作为主要工具创作的电影!当然它一定还能在手机上传播与观看。
进一步说,真正的手机电影诞生前提是建立在具备视频拍摄功能的手机之上的。而可悲的是,具备摄像功能的手机出现已达数年之久的今天,有些手机甚至内置了简单的视频编辑与音乐编写功能,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专业界精英人士在向公众传达一种完全错误的所谓新概念!而且完全无视手机这个全新的记录工具所带来的创作上质的变化与全新的可能性!
在深入探讨手机作为电影的新创作工具所带来的质变与新的可能性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近年来电影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向上下两端同时延伸。向上出现了一些技术含量极高、对人员技术要求也极高、投资庞大、一般人甚至一般制片公司难以企及的电影,好来坞的含有登峰造极的数码特技的娱乐大片就是这种趋势的典型例子。向下则出现了以DV为代表的新的电影拍摄与制作方式,使拍电影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利,普通人也有了拍摄电影的可能,拍摄与制作电影的技术与成本门槛空前降低。伴随着创作工具的改变,创作主体、内容、观念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比如创作这不一定是专业导演,创作视角更广泛,拍摄更灵活,内容更贴近生活,尤其在拍摄记录性的题材方面更有优势等等等等。正因为这些传统电影难以替代的特征,纵使目前DV电影在技术标准上仍不及传统电影,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拍摄电影的方式。而且以蔚然成为一种新的电影文化。那么,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的出现,恰恰是把电影创作的平民化与灵活性又大大往前推进了一步!试想一下,纵使人人买得起DV,也不可能人人都随时随地带着DV,但是,只要有一部具备拍摄功能的手机却是一个随身携带拍摄设备。再加上现在一些手机甚至已经具备了内置的视频编辑以及简单的音乐编写软件,于是,一种崭新的拍摄与制作电影的概念诞生了——这就是手机电影!它新就新在几乎任何人随时随地可以拍摄与制作电影!而且还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即时传送电影!
手机电影的内容题材多样,可以拍摄制作纪录片、剧情片、MV、专题片等等。建立在目前的技术基础上,同样也会有适合它的内容和不适合它的内容,这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避免的。而且,我们还可以想象,建立在手机电影的特性之上,将会产生一些手机电影独有的语言方式,就象网络出现以后产生了很多网上独有的新词汇一样。
诚然,目前手机的视频音频质量、编辑的复杂程度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但重要的是诞生一种全新的电影创作方式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了,剩下的就是技术上的提高与改进了。而且,技术的发展速度深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可以想象,如果手机电影真的成为一种蔚然成风的文化现象时,具有更强的这方面功能的手机自然会应运而生。
从纯技术角度看,手机电影的拍摄与成像原理和DV技术并无本质区别,实际上是DV技术的一种新的运用。正是将这种技术与现代人几乎离不开的手机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共享了手机的网络功能,第一次将电影的拍摄、编辑、传送、播放完全整合在同一个小小的随身设备之内,这正是很多人容易忽略但却是真正革命性的变化。
现在我们来明确一下手机电影的概念:手机电影指以手机为主要拍摄与制作工具并能够通过手机平台传输与手机下载、观看的电影。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在手机视频与网络视频传输技术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某些手机电影的制作可能还不能完全避免部分借助电脑等设备协助完成,比如后期编辑、配乐、音响部分,但是,只要在电影的画面素材拍摄中用的是手机,就与那些仅仅将传统电影转换一下的所谓手机电影有着质的区别。那些所谓手机电影仅仅改变了人们看电影的方式,而真正的手机电影则是一种新的拍电影的方式。
当然,商业的需求仍然需要大量的转换格式的手机电影存在,就象人们也可以通过电视频道看传统电影一样。但这只不过是旧酒装新瓶,绝不是什么电影的新概念。反过来,只要技术条件具备,真正的手机制作的手机电影也可以在除手机以外的其他载体上出现、传播,比如电脑网络。
用手机拍电影,玩的就是个人化。拍什么,怎么拍,一切仅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但是,你如果不仅仅是自娱自乐,还想要好的 “票房”成绩,也就是让别人喜欢,就要动一番脑筋了。当然事情也不会很复杂,毕竟你需要搞定的仅仅是一部手机而已。
下面就以拍一部故事性的手机电影短片为例,看看一部手机电影是怎样拍成的。
技术常识:
市面上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不少,但真要用它完电影,尽量要选择拍摄画质高、时长不受限制、储存量大的手机型号,比如索爱k750c,最关键的是它还有简单易学的内置剪辑软件。手机的视频拍摄格式一般是3gp或mp4。如果要上传到英特网与他人共享,建议用格式转换软件(比如Im Too 3GP Video Converter)转成avi或swf,便于更多人下载观看,其实如果电脑安装了暴风影音播放器,也能直接播放3gp或mp4视频文件。
一部手机电影的创作过程基本分为编、拍、剪三个步骤。
编的要点:
第一、 篇幅要短。尽量限制在两到三分钟之内,不是手机拍不了更长的电影,而是因为用手机编剪一个太长的片子一定会让你觉得力不从心的。再说考虑到在网上下载看你片子的人的耐心,不要让人等太长,别忘了你拍得可不是什么明星秘闻哦。还有,片子长文件就大。
第二、 内容要简单但耐人寻味。正因为短,注定讲不了多少复杂的事,所以在构思剧情时一定要把功夫花在耐人寻味上,手段既可一是对白也可以是画面,这得看你的擅长。
第三、 故事背景尽量生活化。因为这样拍摄场景随处都能找到,再说你可别指望手机电影玩什么特技。手机电影的精髓就在于随处可拍、因地制宜,决不大动干戈。
拍的要点:
第一、 镜头量能少就不要多,这样剪辑起来就不那么累了,当然主要还是要看你表达的需要。拍以前要对镜头大概有一个构思。为了便于与演员沟通,能画个小草图就更好了。
第二、 拍摄距离能近的就不要远。虽然你觉得脑子里有太多的电影里的恢宏场面,但是千万别忘了,你现在只是在用一部手机在拍电影,它的画面比邮票大不了多少!要想让人看清你拍的是什么,就要尽量让画面里的内容简单明了,人物多用近景或特写。特别是有对白的镜头,离得太远手机就录不清楚演员在说什么了,我们可是同期录音。
第三、 光线、颜色要亮。因为目前的手机摄像水平对光照不足、颜色灰暗的画面表现还不理想,通俗的说这种条件下画面显得很糙(在手机摄像水平大幅提高之前,只能少拍夜景了)。特别提醒的是一定不要让演员穿太花哨琐碎的衣服,尤其是细条纹,原因还是我们的画面太小。
第四、 动作要慢。不要以为做一个手机电影的演员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动作一快,画面很容易出现马赛克。当然,不让演员动那还叫电影?而是要巧妙,比如将动作设计得尽量简洁、过程尽量缓慢、有尽量多的停留。另外别忘了,你在拍摄中要用很多推拉摇移的镜头运动时,记得动作一定要慢要稳。
拍摄的实际操作:
以索爱k750c为例。直接打开镜头盖进入手机拍摄模式,摁下快门“嘀”的一声拍摄开始,再摁“嘀”的一声结束。如果你不是要刻意拍一部竖着看的电影,拍摄时还是把手机横过来。拍摄完毕后手机会自动生成一个文件。手机的拍摄设定里有一项叫“白平衡”的选择设置,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在不同光源条件下使光线表现更真实。但是有时候刻意反其道行之,也会得到特殊效果,比如在灯光条件下选择“阴天”模式,会使画面更加象古典油画的色调,看起来更像电影。这一点自己试试就知道了。设定里面还有一项“效果”设置,试试“黑白”或“棕褐色”会使你的影片看起来更专业更酷哦!
剪的要点:
在一部手机电影的创作中,剪辑是看起来最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了。至于剪辑中涉及的电影镜头技巧,大家自己在家看碟时悟吧,因为我不打算把这篇文章写成一本书,你也没必要为拍手机电影去电影学院上四年。我唯一要说的是,叙事要简洁,不要拖泥带水,别忘了一共才两三分钟!其他的,千万别被什么专业的电影知识吓倒,让别人看懂就是好!
剪辑的实际操作:
以索爱k750c为例。进入娱乐模块的VideoDJ软件界面,选择添加,选择你刚才拍摄的素材片断,被选择的素材片断就会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一般我们总要对拍摄的原始素材进行一下裁剪的,也就是只用其中的一段,选择“编辑”,再选择“裁剪”,进入裁剪界面,随着影片的播放一个进程标志自动从左往右走,你认为哪儿是开头就选择“设置”再选 “开头”,哪儿是结尾就选择“设置”再选择“结束”,不准确的话可以重来,然后选择“完成”,软件就自动生成裁剪后的这个镜头了。接下来以同样的方式对后面的镜头进行加工。
当你开始剪片子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软件界面上只有五个镜头的位置啊!可是我的电影不止五个镜头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先把这五个镜头生成一段电影,退出VideoDJ再重新进入或在“更多”选择“新影片”,这时候再把那个刚生成的电影片段拿进来当成第一个镜头,依此类推,就不怕片子的镜头多了。生成一段影片前还可以选择“更多”里的“预览”,对不满意的地方再精心裁剪,也可以在“编辑”里面选择“替换”,这样就可以重新选择另一个镜头代替不满意的镜头,当然也可以选择删除这个镜头。预览满意了以后在“更多”里选择“保存”,起一个名字,稍等片刻,手机就将完成的影片生成了。一部电影当然要有片名,而且,这可是你一手导演的电影,怎么能没有你的大名呢!所以在设置第一个镜头时可以选择添加“文本”,输入片名,设定文字的颜色和背景,同样的方法可以在片尾加上你的大名、日期等等。当然,你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在电影的任何位置加入其他文字(比如“两年以后”之类)。为了使你的电影显得更正式,你可以事先制作一张能代表你的图片或标志存在手机里,作为每一部你的电影的开头——每一家电影公司都会有自己独有的标志性片头的。
如果你的电影没有现场对白,你只想给它加一段音乐,也可以在“更多”里选择“配乐”,然后选择自己预先储存在手机里的音乐文件即可。
当然,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可能创造自己独特的手机电影语言,这才是手机电影的魅力。
想想一部完全由你创作的电影就在你的指尖诞生了,是很有成就感的。尤其当你的朋友张大眼睛问你这是哪个导演的作品时,你轻描淡写地告诉他,这是你的作品,而且你仅仅只用了一部手机而已,朋友的眼睛一定会睁得更大。
手机电影的多方式发展.
1.手机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和人们生活的必要性。

2.网络电影的共享广泛性。
3.手机3G技术的普及:(3G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
、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
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
、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4.智能手机的技术的成熟: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
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GPS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
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
载、音乐图片下载等等。结合3G通信网络的的支持,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势必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
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
手机电影的来源不只是来自手机的自拍自录了,在网络上下载适合的支持手机播放格式和直截在线观看电影也是越来越广
泛了。
3GP电影是一种3G流媒体的视频编码格式,主要是为了配合3G网络的高传输速度而开发的一种媒体格式,具有很高的压缩
比,特别用于手机上观看电影,也是目前手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视频格式:分辨率176×144, 适合市面上所有支持3GP格式
的手机.
MP4是智能手机的所技持的一种高清手电影的主流格式:分辨率320×240, 清晰,适合高档手机、MP4播放器、PSP以及苹
果i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