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洁仪著
ISBN:10位[962996158X]13位[9789629961589]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2-1
定价:¥113.00元
内容提要本书从[身份探寻]的角度,研究萧红四部代表作《商市街》、《生死场》、《呼兰河传》和《马伯乐》。在研究方法上,本书运用小说叙事学、文体学、女性主义和心理学等文学理论,并以[现实]为参照,探讨作品与
个人遭遇、社会和文艺的关系,展示萧红如何通过艺术上的[象征]([修辞手法]和[隐含意义]),折射她对[身份]的看法。
本书为2000年度[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人论文奖]之得奖论文。该论文奖颁与香港中文大学每年最杰出的博士论文,以作奖励。
陈洁仪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敦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专业进修附属学院’香港演艺学院,2004年起任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客座助理教授。学术论著有《阅读[肥土镇]——论西西的小说叙事》,其它作品有《娃娃回家》、《校园沟通事件簿》、《我爷爷的古怪老友——动心阅读之旅》等。
目录第一章导论:重读萧红之必要
一、重读萧红的目的及方法
二、四部代表作在论述上的先后次序
三、本书的主题:现实与象征
四、通过[人物]探讨萧红对[身份]的追寻
五、附录:五十年代以来研究萧红的角度
第二章三十年代的东北都会:《商市街》中哈尔滨与萧红[自我定位]的关系
一、[身份]与[自我]
二、迷惘、失落背后的底蕴
三、现代东北下的哈尔滨
四、[俄化]及[国际大都会]下的[局外人]
五、欧罗巴旅馆
六、有[家]的[孤独者]
七、中国民族[同命运]下的无助
八、日本势力下的不屈与不安
九、血缘、家族、家长专制中的叛逆与认同
十、总结
第三章三十年代的东北农村:《生死场》中[人物性别]分派与女性位置的肯定
一、从哈尔滨到青岛的萧红与《生死场》
二、两性关系:女性身体与生产[刑罚]
三、日常生活:女性另一种[生]的磨难
四、民族苦难:女性支持与男性祭典
五、存在境况:死亡考验及影响
六、总结
第四章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自省:《马伯乐》
一、[文协]与萧红写作取向
二、以[可笑]为叙述策略的《马伯乐》
三、反[宏大叙述]的家常生活
四、反[神圣伟大]的术语谐拟
五、反[英雄文学]的顽皮小孩
六、反[中心主题]的枝节故事
七、时间淡化、地标意义与记忆重构的关系
八、[作家形象]、[爱国想象]与身份建构的关系
九、总结
第五章香港时期对[女性命运]、自我和人生的总结:《呼兰河传》
一、引言
二、民俗信仰与[女性命运]的关系
三、跳大神与对[女性]的道德惩治
四、以[成长小说]审视《呼兰河传》的成长主题
五、总结
第六章余论及结语
一、其它作品中的[自我]迷失和不安
二、其它作品中的[女性命运]
三、萧红笔下的[抗战小说]
四、总结
注释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