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调研员男,教授,江苏大学人文学院调研员,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组长。近5年来,出版专著3部:《生活德育论》(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教师职业道德新论》(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荣辱观教育教师读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6年),参编专著2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其中有《回归生活:德育改革与创新的价值选择》、《与时俱进,全面促进高校德育改革》、《论道德接受的人性基础》、《教育公正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意义》等。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有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子课题(TSW2102)、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德育改革研究”(19-107-14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当代大学生性健康研究与性教育实践探索”(B-b/2006/01/018)、江苏大学“十一五”重点攻关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等。
宁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炳生(1961.10-),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宁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宁波市法学会副会长,宁波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绍兴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从事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律科学》、《浙江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及其他各类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司法部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
《合同错误的比较法研究》,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商标功能的实现途径与反向假冒的危害》,政法论坛,2005年第6期。
《遗失物拾得研究》,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
《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对现行设计方案的质疑》,法律科学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合同错误效力的比较法考察》,浙江学刊,200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
《检讨与重构: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关相互关系厘正》,浙江学刊,2006年第1期。
《论反向假冒》,浙江学刊,1999年第4期。
《TRIPS与原产地名称的法律保护》,浙江学刊,2000年第2期。
《国际贸易中的地理标志及其法律保护》,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200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地理》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冲突和对外贸易法的协调功能》,二十一世纪法学评论2006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海外法学》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
《商业应用软件的可专利性评析》,法律适用,2005年第3期。
《论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规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2006年第3期。
《知识产权新论》(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目前承担的研究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企业知识产权-标准战备研究》
宁波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宁波市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宁波市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研究》
宁波市经济社发展重点课题:《宁波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研究》
宁波大学教学研究课题:《合同法判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