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角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念拐角枪(corner shot)拐角枪,也叫“拐弯枪”,是以色列在2003年研制的新型反恐武器。该系统是一种可以绕过拐角观察

以色列拐角枪应用示范

和射击目标的高技术武器系统,它能在建筑物拐角、掩体、路障后方灵活观察搜索恐怖分子,准确完成瞄准、射击。拐角枪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是一个手枪加摄像头的载体,后边则是一个屏幕加击发装置的枪托。两部分用铰链结构连接,射手可以利用机械臂直接拐弯进行搜索、瞄准和射击,摄像头拍摄的影像会传到后面的屏幕上,在实战中避免暴露身体的任何部分即可击毙敌人。

原理子弹走抛物线,但不会拐弯

在瞄准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归零。所谓归零,就是调整枪械瞄准具,使发射出的弹头在特定的距离时,能正确地命中瞄准点。一旦在某一距离归零完毕,只要按照枪械瞄准具上的刻度简单调整,及时在其他距离下射击,也能命中瞄准点。由于每支枪间都有差异,而且不同的海拔和气温甚至湿度都可能影响枪械的命中点,所以归零最好在每次射击前都进行一次。严格说来,甚至每一批弹药间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狙击手拿到一个新批号的弹药时,通常会对该批号的弹药归零,然后一直使用该批号弹药,直到用完为止。电影中的杀手喜欢把枪分解了,到了目的地再拼装好杀人,这看起来很酷,但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因为重新拼装的枪械,归零值肯定会有问题,如果是近距离还好,远距离的狙杀就很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这种武器的特点就是让子弹‘拐弯’,奥秘就是在枪管上安装了电视瞄准镜,电视瞄准装置,可以让射手与人体视线呈90度角瞄准,将目标影像传输到射手头盔的液晶显示器上,队员对目标形成间接瞄准,实施隐蔽射击。因此,该种武器刚推出就受到反恐界的追捧,我国奥运安保,也进口了一批装备北京特警,各国纷纷推出类似的仿制品。自此,虽然拐弯子弹只是一种电影艺术的效果,但是,拐弯枪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军警系统中了。

战场需要催生拐弯抢

虽然子弹不可能拐弯,但现实中却真有拐弯枪的存在。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出现了拐弯枪的设计。交战双方由于依托堑壕作战,因此一旦露头就会被机枪、步枪等直射武器密集射击,很容易被杀伤;如果不露头盲射,又很难命中敌人。如果有一种武器能够不用暴露自己,而且还能准确瞄准敌人那就完美了,交战双方的国家都努力研发此类武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在枪上装个潜望镜,通过潜望镜中的图像,就可以瞄准对手射击。后来由于坦克的出现打破堑壕战的模式,这种武器昙花一现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到了二战时,拐弯枪又被搞出来。这次是由于在坦克交战中,坦克车万一被步兵围困,需要一种可以直接在坦克中发射的枪械自保。德国人给冲锋枪和突击步枪上套上了一个弯的管子,这样子弹出了镗之后就会沿着弯曲的枪管继续运行,可以射击90度角的目标;如果需要下车作战时,可以把管子拆下来,变成普通的步枪或者冲锋枪。这种纯属最后保命的手段到底有多大效果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坦克兵能被敌步兵近距包围,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二战结束后,步兵战斗车与坦克协同作战时结合得更加紧密,拐弯枪由于射程有限,而且射界不大,所以基本没再见到。进入上世纪末,反恐作战频繁爆发,由于和恐怖分子的较量多半集中在城镇里边,以色列在2003年研制了新型反恐武器系统“拐角枪(corner shot)”。

现代拐角武器系统研发以色列拐角枪(corner shot)拐角枪系统的发明者是原以色列反恐作战小队的副指挥官阿莫斯·戈兰,另一名高级官员阿萨夫·纳德尔也参与了研制,研制工作前后历时三年,于2003年12月15日正式在

以色列拐角枪应用示范

以色列亮相。以色列国防部已经开始将这种新型枪支配备以色列国防军。美国未来勇士系统美国陆军的“陆地勇士(Land Warrior)”研究概念,可以称为单兵装备发展路标。这是有史以来“着眼于士兵被看作的一个完整武器系统”。在此系统中,士兵可以通过头盔上的显示器和枪身的摄像头瞄准目标。在巷战中可以从任何缝隙中伸出枪管无需目视即可瞄准射击。美国XM-25武器系统XM-25的全称是“XM-25单兵空爆武器”,作为美军饱受争议的“个人目标战争武器”项目的组成部分,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隔墙杀伤”。据介绍,XM-25的高射击精度要归功于其优异的火控系统。该系统首先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得目标数据,并传送给待发的25毫米榴弹;弹丸出膛后,根据事先输入的参数在飞临目标头顶时准确引爆,从而给藏在墙后、建筑物内或散兵坑内的敌军以巨大杀伤。也就是说这种弹药在飞入室内后,通过爆炸破片可以杀伤隐藏在角落的敌人,达到拐弯武器同样的效果。

中国武警特战分队配备拐角枪恐怖分子绑架人质事件夕阳西下,京郊某演练场,“啪!啪!”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武警特战分队反恐训练考核拉开序幕。“都别动,谁动就打死谁!”15名杀气腾腾的“恐怖分子”突然冲进某中学教室。他们,就是首次现身武警特战分队反恐训练考核的“恐怖分子”。

“过去考核也采取对抗方式,但只是随便找几个人充当‘恐怖分子’,现在对手却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员!”武警特战分队队长伍志刚告诉记者。

记者从望远镜看去,一个“恐怖分子”的“小头目”带领两个下属站在前台,手舞足蹈地叫着,“大头目”却悄悄与人质混在一起,不停地用对讲机和手语遥控全局。

“这就是‘恐怖分子’的狡猾之处,他们一旦发现我方狙击手有射击迹象,或是我方一旦击毙‘小头目’,‘大头目’就会下令疯狂报复,甚至杀害人质。”伍志刚悄悄地说。这该怎么办?武警特战队员反恐利器记者环视四周,特战队员们个个屏息静气,按兵不动。

记者禁不住纳闷:“都火烧眉毛了,怎么还没见行动?”

“嘭!”这时,只听一声钝响,“大头目”应声倒地,人质安然无恙。“射手人影未见,歹徒就被击毙,难道子弹会拐弯?”记者大惑不解。

“你猜中了,我们真能让子弹‘拐弯’,奥秘就是在枪管上安装了电视瞄准镜,这种枪用电视瞄准装置,可以让射手与人体视线呈90度角瞄准,将目标影像传输到射手头盔的液晶显示器上,队员对目标形成间接瞄准,实施隐蔽射击。”现场指挥员孔德明介绍说。

拐弯枪在中国武警特战队中运用

一声枪响,“恐怖分子”顿时乱了阵脚,作鸟兽散。这时,一个“歹徒”铤而走险,试图引爆爆炸装置。紧急关头,从防弹车车顶射出的一颗子弹,将他击中。原来,一名特战队员潜伏在防弹车内,早就运用电视瞄准装置锁定“歹徒”,把一颗“拐弯子弹”准确送进“歹徒”脑袋。

“拐弯枪是让‘恐怖分子’逼出来的!”伍志刚告诉记者,此次考核,特战分队针对“恐怖分子”活动的新特点,使用了爆炸物探测仪、电子耳、排爆机器人等许多新装备。“我们考了个满分,新装备也经历了实战检验,战绩不俗!”伍志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现代反恐考核“人与装备一起考”军人素质和装备性能,是构成战斗力的两大要素。再优秀的军人,手中没有先进装备,也难以用较小代价赢得战斗胜利。以往考核,我们往往偏重于“考人”,认为装备是相对稳定的,人是相对活跃的。但是,这种“重人轻物”的考核无疑会造成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的“失真”。“恐怖分子”逼出“拐弯枪”,这个现象启示我们——理想的考核应当是“人与装备一起考”,让变化的对手逼出我们变化的战术和变化的装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