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天津卷烟厂始建于1919年,前身系天津英美烟草公司,拥有80余年的卷烟生产历史。
企业规模经过“八五” 技术改造,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园区,厂区占地面积190413.6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4600平方米。生产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生产能力40万箱。经济效益每年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长。有11个品牌18 次获得部级、市级优质产品称号,恒大为著名品牌,曾三次被评为部优产品和畅销牌号。
成绩1998年又被天津市政府认定为名牌产品。1999年天津卷烟厂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从12月7日起,上海烟草集团(简称上烟)正式接盘天津卷烟厂。经过半年时间的资产、人力、物力的清点,天津卷烟厂正式纳入上海烟草集团。”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唐煦介绍。12月7日“津沪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管理工作交接仪式”在沪举行,这是继去年年底
京沪卷烟工业企业管理交接后,上烟集团在跨地域战略重组中迈出的又一大步。
至此,“京津沪铁三角”初具规模,继目前已在东北、西南、海南进行了重组,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的云南红塔集团重组之后,上烟作为第二大烟草集团正式登场。
成长相关京津沪卷烟重组“集团花了半年时间清点资产、理顺关系,这次交接之后,就可以实施集团的方案了。天津卷烟厂开始正式生产上海卷烟厂的品牌,12月22日,由天津厂生产的上海卷烟厂品牌‘牡丹’将在北方上市。”唐煦透露。
“集团现在的任务就是研究怎么样把集团的管理输入到天津厂,内部已经初步确立了一套包括资金输出、品牌整合在内的方案。”
早在2004年5月27日,上海烟草与天津卷烟厂签订联合重组协议。重组后天津卷烟厂实行内部独立核算,上海烟草对天津卷烟厂实行产供销、人财物的集中统一管理。天津卷烟厂现有资产、债务及生产指标也全部划拨上海烟草集团。
接下去的半年,津沪两地的烟草集团重组进入决策程序和实施程序,重组双方在对国有资产划拨或购买、品牌重建、地方税收、人事安排等难题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协商。
“天津卷烟厂取消法人地位,将作为上烟集团的一个生产车间,集团负责原料采购、生产计划、营销。天津厂原有的小品牌会取消,保留部分有一定市场能力的品牌。”
2004年11月,北京卷烟厂异地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批复。作为上烟集团接盘北京卷烟厂之后的重大投资项目,此次异地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完工后企业的产能将大大提高。借力三角 上烟跨过黄河对于上烟集团,尽管京津沪三地卷烟厂重组是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指导意见下达成的联合,但却恰好满足了上烟集团的野心。“北京、上海、天津三地都是沿海或者直辖市,相对于内地烟厂的整合,三家企业文化比较容易融合。”沐古(上海)管理咨询公司执行董事、烟草行业的专家李克认为,这是三地能够整合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京津沪三角形成,也意味着上烟跨过黄河”。李克认为三地整合对于上烟的品牌扩张至关重要,“上海烟草集团除了中华烟,以往其他的卷烟品牌一直过不了黄河。因为从烟的吸味上来说,上烟属于南派,南派重烟香,北派重烟气。过去上烟除了‘中华’外只在黄河以南卖,购并北京、天津烟厂后,上烟拥有了‘中南海’、‘恒大’、‘江山’这三个品牌,就很自然地跨过了黄河,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上烟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过黄河的问题。”
重组的重要内容是整合品牌。其中,做大做强“三红一白”的“四小天王”,即 “红河、云红梅、红金龙”和“白沙”,做精做细四大极品卷烟“华溪楼王”,即“中华、玉溪、黄鹤楼、芙蓉王”,“中华”榜上有名。
“中华”作为价格最高的香烟品牌、我国出口量在10万件以上的四大卷烟品牌之一,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曾就上海卷烟品牌扩张问题指出,国家局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上对“中华”卷烟原料问题要给予保证;在计划、销售管理体制和考核体系上,要加强研究。
“三地整合对于上烟集团,不仅使上烟集团迅速完成了在华北地区的网络布局,而且通过对京津沪三家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供产销一体化,大大提高了集团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集团的年产量从100多万箱跃至200万箱,成为第二大烟草集团。”唐煦介绍。国烟重组 抵御外敌上烟集团的重组动力来自于外忧内患。国家有关部门计划首先逐步关闭年产10万箱以下的企业,再逐步关闭年产10万至30万箱的企业,把中国烟草企业争取减少到50家。重组大潮中,云烟、沪系、湘烟三股强势力量已初步形成。
国内老大当属云烟。2004年9月10日,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举行企业重组揭牌大会。新的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红河卷烟总厂以及曲靖卷烟厂揭牌,标志着云南省烟草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九变四”格局正式确立。
在今年8月国烟运2004542号文公布的卷烟产品百牌号中,云南烟草品牌以总数第一的排名共占据了23个席位,其中仅玉溪和昆明两家就占据了15席之多,而包括北京、天津两地在内的上海烟草集团仅占有8个品牌。
重组完成的上烟集团位居第二,但是更大的威胁来自于外敌入侵。
根据世贸承诺,2004年1月1日开始,针对外烟销售的“特种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已经被取消,外烟可以合法地在全国400多万个零售终端进行销售,同时烟草关税由65%降为25%。外烟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声已经清晰可闻。
尽管英美烟草宣布要在中国建立合资烟厂的消息再次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出面郑重否定,但这已是英美烟草自2001年5月以来第三次扬言要在中国合资办厂了,英美烟草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加拉赫和帝国公司都分别同中国的红塔和上海烟草公司达成了在中国生产和经销其一个国际品牌的协议。烟草业全球第一的美国菲利浦·莫利斯公司,在停止了中国市场的烟草业务后,其亚洲高级管理人员出现在昆明卷烟厂。前景瑞士银行集团(UBS Warburg)的分析师Jonathan Leister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烟草市场。以往的数据表明,中国一年大约消费1.75万亿支卷烟。这是西欧卷烟消费的2.5倍,实际上是世界总消费量的1/3。”
很显然,在今后的10到20年内,对国际烟草公司来说,中国是最大的增长机会。这令国烟重组的进程不得不加快。
按照专卖总局关于中国烟草业的发展构想,力争在今后5至10年内至少要有一个中国烟草工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按照资产一体化和适度规模经济的原则,组建三个生产规模1000万箱至1300万箱的卷烟工业集团。无论是200万箱产量的上烟集团还是总产能750万箱的云烟系,距离1000万箱的目标都还极其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