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09年,己酉年(鸡年);契丹统和二十七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越南景瑞二年;日本宽弘六年。 以下为本年发生大事。
1009年-大事记1、于阗王遣使到宋
安史之乱后,于阗(故地今新疆和田)中断派使节到中国。后晋天福(943)中,恢复交往。宋朝建立后,来使渐多。大中祥符二年 (1009)三月,于阗黑韩王派回鹘罗厮温等到宋朝贡方物。此时于阗已皈依伊斯兰教,属于哈拉汗朝。罗厮温称于阗到敦煌的道路通畅,行旅如流。于阗使节又多是商队,贡品有玉石、乳香、琥珀、棉织物、琉璃、胡锦等,于阗从内地带去的物品则有丝织物、金银器、茶叶等,远销至中亚。北宋时期,于阗向宋进贡三十八次,于阗一道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路线。
2、宋大建道观
大中祥符二年(1009)十月,宋号召各路、州、府、军、监、关、县择选官地营建道观,并以“天庆”题额,民有自愿献地备材建置.道观者亦听便。前此,道教仅在江西、剑南等地区流行。之后,各地始遍设道像,唐末五代以来毁掉的道教宫观又恢复起来。
3、宋立应天府书院
应天府书院在河南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商丘旧名睢阳,故又称睢阳书院,原为五代末年名儒戚同文隐居讲学之所。大中祥符二年(1009)二月,应天府富民曹诚捐资三百万金,就戚同文旧址,建学舍一百五十间,聚书一千余卷,广招学生,讲习颇盛。应天府奏上其事,真宗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戚同文孙奉礼郎戚舜宾主持院事,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曹诚为府助教。书院订立学规,凡讲课、考试、劝督、赏罚,皆有立法;休假、探亲时间,亦有规定,曲尽人情,士人皆愿入学。景祐二年 (1035),以书院为应天府府学,给学田十顷。庆历三年(1043),又改府学为南京国子监。应天府书院为宋四大书院之一。
4、宋始建清净寺
清净寺坐落在福建泉州市涂门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之一。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始建,由耶律撒冷人阿哈玛特出资修葺。其后,元、明、清三代均有修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其中大门最具特色,门高约二十米,宽约四点五米,用花岗石砌筑,分外,中、内三重,皆为圆形穹顶尖拱门。寺内还存有古阿拉伯文《古兰经》石刻等。
1009年-出生苏洵,北宋文学家、散文家(1066年去世)。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亦有一女,名唤小妹,人称苏小妹。
1009年-逝世统和二十七年(1009)十二月,辽萧太后卒,报哀于宋、夏、高丽,宋等遣使吊慰。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契丹族,景宗睿智皇后,圣宗母。乾亨四年(982),景宗殁,圣宗继立,年仅十二岁,后奉遗诏摄政。次年,称承天皇太后。命南院枢密使韩得让(耶律隆运)、北院枢密副使耶律斜轸参决大政,任于越耶律休哥总领南面军务。后摄政凡二十七年,习知军政,能用善谋,故群臣咸竭其忠。
李承英也是1009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