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瓷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的色彩,天然的神韵成为元明清时期制瓷业的主流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许多品种由于其色彩所具有的特殊含义而被皇家所垄断。黄色在明清时期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因此黄釉成为被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民窑不许生产。釉是陶瓷的外衣。在中国陶瓷史上,釉的发明和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釉中掺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温度中,釉便能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明清时期的黄釉瓷器,是以铅为溶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成的。这种黄釉器产生于明代宣德年间,到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它的釉色纯正,淡雅娇艳,又被称为“娇黄”。清代从康熙时期开始大量生产黄釉瓷器,虽然也追求明代弘治时期的娇黄效果,但色泽要比弘治时期的黄釉偏深。嘉靖之后又出现了被称为鱼子黄、鸡油黄的黄釉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