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浦镇概况

汤浦镇位于浙江省上虞市西南部,毗邻绍兴、嵊州,距上三高速公路、104国道均为3km,距杭州、宁波、柯桥40分钟,距绍兴、萧山机场30分钟,距义乌、慈溪等经济强市均为1小时,距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温州也仅3小时,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百姓殷富。汤浦镇自古为"鱼米之乡"。雷竹、茶叶、蚕桑、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全镇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余人。
地理环境汤浦镇位于上虞市西南边缘,靠近会稽山区,距市19.3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高度在200至300米之间的丘陵集中在南、北、西三面,西部的龙头岗海拔338.5米,是汤浦最高点,东面的山势较底,海拔大都在200米以下。由于汤浦的耕地系小舜江的冲积平原,地势底洼,多小型湖泊和沼泽地,因此古人称此地为“汤浦”,“汤”,意为水;“浦”意为水滨的意思。
俗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汤浦人拥有众多低纬度的丘陵地,自然物尽其用,在丘陵地种满了茶树,盛产茶叶,茶栈纷纷应运而生,除了顺口溜中的七家,其实之前之后还有更多的茶栈在汤浦开张过。例如久大茶栈、元大仁茶栈、瑞昌茶栈、宋跃兴茶栈等等,在汤浦也都是老幼皆知。
汤浦镇的人文历史汤浦镇形成于东汉,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半山区集镇。民国廿一年分属绍兴汤浦镇、舜源乡、官坞乡、胜江乡,民国廿四年合并成汤浦镇。1950年分置汤霞乡、四村乡、胜江乡。1954年上述三乡划归上虞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汤浦镇上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汤浦大地方,潮水汀(音)里江,山水通外江,三庙二祠堂,七爿茶栈一爿当,义丰油车不上庄(音)。”意思是汤浦是个大地方,海里的潮水可以涨到小舜江,山水直通曹娥江。镇上有关帝庙、东岳庙、大庙,还有吴家的大祠堂和小祠堂。镇上还有七爿茶栈,分别是泰兴、瑞兴、元吉、华昌、大同、元龙、吉昌。一爿当店是渔家渡久大所开。区区一家义丰油车店跟茶栈比起来,排也排不上了!从顺口溜中可以听出,当年众多的茶栈是汤浦最大的特色了。
汤浦茶栈中最负盛名的是久大茶栈。同治元年(1862),渔家渡的董庆章与上海吴南皋,由英商怡和洋行出资8000两银子,在渔家渡村,合办“久大茶栈”,收购上等圆毛茶,精制后的成品珠茶,专供怡和洋行外销。[1]
汤浦镇历史文化悠久,人居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浙江省第三大水库--汤浦水库坐落于镇南,四面群山环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明天启四年建造的"永元秀塔"屹立于塔山之颠。汤浦水库休闲农庄——小舜江渔庄已开始运营;上虞市级休闲会务中心——老鼠岙会务中心开发项目正在筹建中。全镇山水相拥,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是极为理想的人居胜地。山水相拥,景色怡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避暑消夏、寻胜揽趣的绝佳去处。

汤浦镇的发展与荣誉近年来,汤浦镇投资环境日趋优越,已建成1.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并成功创建成为省级首批乡镇工业园区——浙江省铜管工业专业区。汤浦镇也已逐渐形成针织童装、铜管两大主导产业。且有“饮水之源、生态之村、铜管之乡、童装之都”的称号。
在汤浦,几乎家家户户发展家庭工业,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620余家。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63.7亿元,销售6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000元。或许是江水的流长,或许是青山的连绵,第一次铜管产业创业的成功,更进一步激发了汤浦人继续创业的热情,人口只占全市五十分之一的汤浦,市百强企业占8家。
2009年3月27日,由浙江日报主办的古越龙山杯浙江省幸福小城镇评选,汤浦镇称为全省8个幸福样板城镇之一,是绍兴众多小城镇中唯一入选城镇。[2]
行政区划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1.58万人代码:330682103邮编:312364
现辖1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汤浦居委会、汤浦村、舜岸村、霞里村、长山新村村、鹤湖村、霞越村、蒋村村、达郭村。镇政府驻响山坡。
2003年底,辖15个村委会,人口15711人,面积31.4平方千米。2006年4月19日,上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汤浦镇行政村规模的批复》(虞政发[2006]18号),同意汤浦镇的行政村由15个调整为8个:撤销上街村、下街村,合并设立汤浦村,村委会驻镇文化中心内;撤销郑岸村、娄岙村、塔山村,合并设立舜岸村,村委会驻原郑岸村内;撤销霞齐村、里村村,合并设立霞里村,村委会驻原霞齐村内;撤销岙岭下村、水坑口村,合并设立长山新村村,村委会驻原岙岭下村内;撤销白鹤村、汤湖村,合并设立鹤湖村,村委会驻原白鹤村内;撤销霞漳村、越明村,合并设立霞越村,村委会驻原霞漳村内;蒋村村、达郭村等2个行政村暂不作调整,维持原状。[3]
荣誉称号2009年
浙江省幸福小城镇样板城镇
2006—2009年度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绍兴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
2007年被评为省级生态镇。
主导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依靠自身优势,加大技改投入,在铜管块状经济突显的同时,纺织、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兴起,为汤浦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强了汤浦经济,富了农民口袋!
已形成针织童装、铜管两大主导产业。目前,全镇共有600多家企业,其中规模企业48家,省批集团公司1家,上虞市百强企业7家。铜管产业是我镇支柱产业,2007年,实现产值超50亿元,被美誉为“江南铜管之镇”;童装产业块状遍布全镇,2007年,从业人员已占总人口的1/3,成为新兴富民产业;铜 管以全国第五大铜管制造企业——浙江星鹏集团为代表,汤浦的铜管业,经过30余年的精心培育、扶持,以及企业的不断投入、改造、扩大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共有铜管生产企业150余家,主要生产空调管、冰箱管、水道管等系列产品,拥有我国最先进的铜管生产设备。已建成1.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创建成为省级首批乡镇工业园区——“浙江省铜管工业专业区”、第三批国家级乡镇企业科技园区,以铜管为特色的块状经济不断壮大,成为上虞市“四大”块状经济之一形成了全国第四,江南最大的铜管生产基地。一个"江南铜管之镇"已耸立在虞舜大地上,被誉为“江南铜管之镇”。
2008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注重节能降耗,千方百计从科技创新、降低能耗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以星鹏集团为龙头的铜管企业实现产值54亿元,全镇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3%。针织童装是汤浦镇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是上虞工业经济四大特色块状之一。全镇现有童装加工及相关配套企业400多家,童装加工设备近6000套,拥有各类技术人才1000多人,正在实现从设备到人才的双重跨越,全镇针织童装产业年产值2.5亿元以上,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并已与全国著名童装生产基地-湖州织里镇结成对子关系,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
目前,绍兴汤浦童装产业园一期436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全部投入运营,二期50亩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汤浦这块创业乐园已成为年产各类童装近1亿套的全省最大的针织童装生产基地。
建设中的汤浦中国针织童装城项目占地6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其中一期市场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2011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整合童装产业链上贸易、展示、研发、信息、物流、电子商务等于一体,为童装企业提供一站式营销服务平台。光伏在做大做强铜管、童装两大产业的基础上,2008年,以晶盛机电公司为带动的新兴光伏产业在汤浦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一些企业投身于这一产业。“晶盛”研发的全自动晶体生长炉采用直拉法生长单晶硅材料,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控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申请专利7项,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一产业已发展成为汤浦的第三大产业。
勤劳热情的汤浦人民热诚欢迎您和您的朋友前来汤浦投资设厂、观光旅游!
农业汤浦镇拥有耕地面积9201亩,山林面积300644亩,经济林面积12000亩,山林资源丰富。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不断升温,我镇注重抓农业结构调整文章,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鼓励引导规模经营,目前全镇形成了以雷竹生产为主,茶叶、蚕桑等经济作物综合发展的农业特色经济。
全镇共有雷竹种植面积53000亩,采用垄糖覆盖技术的1000亩,每年生产雷笋1.4万吨,年产值1500余万元,并有达郭等八个村被上级部门命名为“雷竹生产专业村”。汤浦镇已被命名为浙江省森林食品甚地,“汤浦牌“雷笋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
开发农业上完成了三大基地和三大园区的建设。即:海涂连片700亩优质梨基地,连片580亩高档水产养殖基地,连片1300亩出口蔬菜基地建设和达郭雷竹科技高产星火示范园区,下漳村竹类新品种引进开发试验园区,越明村金龙尖生态农业实验场水果有机茶示范园区的建设。
全镇共有农业龙头企业9家,分布在茶叶精加工、笋产品深加工及特种动物养殖项目上,特别是茶叶远销上海市场,在上海茶文化节上设推展销,获得上海市民的普遍赞誉,笋加工企业主要加工雷笋笋干和具有特色的多味笋,年加工量在200万公斤左右。特种动物养殖龙头企业“汤浦蜗牛养殖场”。
著名人物徐光宪:出生于汤浦镇郑岸(今舜岸村),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