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肃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陈肃立(1906年~1945年),又名兑光,中共党员,金本洲头村人,父早丧,兄因生活无着而远渡南洋谋生,赖母辛劳维持家计。肃立年幼时在邻乡骊坑仙观学校读书,后因家贫而辍学回乡务农。

肃立年稍长,在民军陆兰清部当文书。1924年实现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高潮,时年18岁的肃立带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回家乡西区,与陆伟昌、邓熙农、程鸿博等从事农民运动,发动农民组织农会。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三水反动当局于4月19日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陈肃立在家乡难以立足被迫辗转隐蔽,于1928年初远渡星洲,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

陈肃立于1930年从星洲回到家乡。次年,在村内创办义学。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联共抗日条件,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日。陈肃立在此有利形势下到三水中学向学生讲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壮举,抗日战争之有利形势;宣传抗战靠共产党领导之道理,鼓励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9月,肃立由党组织派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

1938年10月下旬,陈肃立受组织派遣到第七战区挺进第四纵队(简称“挺四”,以下同)工作,由于他干练,颇受“挺四”司令伍观祺信任,委为参议,后为服务团副主任。

1940年夏,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逆流,陈肃立被迫离开伍部。经组织决定,他回已沦陷的西区家乡,以务农为掩护开展活动。

1942年10月粤北省委遭破坏后,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局的指示,广东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组织停止活动。

1944年7月,在西区活动的中共党员,或奉命调往西江地区,或调入南三大队,惟肃立独留三水西区,继续从事艰苦的地下活动。

1945年2月25日,陈肃立在金利圩为李教传杀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