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况邮编:351200代码:350322区号:0594拼音:Xianyou
仙游地处福建东部沿海,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县境东邻莆田,西接永春、德化,南连惠安、南安、泉州鲤城区,北介永泰,东南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靠肖厝港口。县域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63公里,海岸线长5公里,区域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折合272。2万亩),其中耕地35.5万亩,山地203万亩,有林地178万亩。从县城至福州交通里程152公里,至莆田44公里,至泉州85公里,至厦门192公里。
仙游山川毓秀,气候宜人。县域整个地势顺趋木兰溪,西北高东南低,形成“马蹄状”,沿海、平原、山区层次分明。著名的东西乡平原是鱼米和蔗糖之乡,东北角的“兴泰里”和西北角的“仙游山”是著名的珍稀林区。全境分布着“七山一水二田”。夏无酷暑的亚热带海洋季风,这些良好的环境为山海发提供优越的条件。仙游县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北纬25°09′-25°44′,东经118°27′-118°56′。总面积1842.1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100.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59万人。通行莆仙方言仙游话。
县人民政府驻鲤城街道,全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鲤城街道、枫亭镇、榜头镇、郊尾镇、度尾镇、鲤南镇、赖店镇、盖尾镇、园庄镇、大济镇、龙华镇、钟山镇、游洋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象溪乡。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地;秦时属闽中郡;汉武帝至三国时属会稽郡、建安郡;晋时属晋安郡;南北朝时为梁所属,隶属南安郡;陈光大二年(568年)起,属莆田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仙游隶属泉州;隋大业三年(607年)起,属建安郡南安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属莆田县。诏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地设清源县,历属武荣洲,这是仙游置县之始。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仙游县,历属闽泉州、南唐清源军;宋代仙游历属清源军、平海军、兴化军和兴安州。景炎二年(1277年)10月后,仙游隶属兴化路,明、清时期隶属兴化府,民国时期历属福建南路、厦门道、兴泉省和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25日仙游解放后,历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专区、晋江地区、闽侯专区、闽侯地区,1970年后,隶属莆田地区;1983年9月至今,隶属莆田市。
2000年,仙游县辖13个镇、6个乡:鲤城镇、榜头镇、枫亭镇、郊尾镇、度尾镇、城东镇、大济镇、龙华镇、赖店镇、盖尾镇、钟山镇、游洋镇、园庄镇、西苑乡、凤山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象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5543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鲤城镇 56598 枫亭镇 94771 榜头镇 116958 郊尾镇 80421 度尾镇 70121 城东镇 31903 赖店镇 68259 盖尾镇 69504 园庄镇 37735 大济镇 71439 龙华镇 55142 钟山镇 20969 游洋镇 27396 西苑乡 9197 凤山乡 5218 石苍乡 12278 社硎乡 9370 书峰乡 11131 象溪乡 7029
2002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2002]270号)批复同意仙游县调整部分行政区划:(1)撤销凤山乡,并入西苑乡,调整后西苑乡辖西苑、岭峰、广桥、前洋、西土乾、半岭、仙山、仙东、仙西、凤顶、凤山、前县、前溪、柳园、白岩、顶东湖16个村委会,乡人民政府驻西苑村。(2)撤销鲤城镇,设立鲤城街道。辖原鲤城镇的木兰、十字、洪桥、城内、南桥、仙糖6个居委会,以及原城东镇的坝垄、龙泉、玉井、来洋、蜚山、东门、万福、北宝峰、富洋9个村委会(其中坝垄、垄泉、东门、北宝峰4个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和大济镇的金井、白塔2个村委会,办事处驻洪桥居委会(原鲤城镇政府驻地)。(3)城东镇人民政府驻地从东门村迁移到仙安村,更名为鲤南镇,同时调整行政区域。调整后,鲤南镇辖原鲤城镇的柳坑居委会,原城东镇的仙安、霞苑、下楼、涵井4个村委会,以及原龙华镇的大坂、平原、象运、象林、象坂5个村委会和赖店镇的西埔、温泉、圣泉、玉田、玉塔、横塘、东山7个村委会。(4)郊尾镇的芹林、盖南和新窑3个村委会划归盖尾镇管辖。2002年底,仙游县辖1街道12镇5乡:鲤城街道、鲤南镇、榜头镇、枫亭镇、郊尾镇、度尾镇、大济镇、龙华镇、赖店镇、盖尾镇、钟山镇、游洋镇、园庄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象溪乡。
2003年,仙游县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鲤城街道、鲤南镇、榜头镇、枫亭镇、郊尾镇、度尾镇、大济镇、龙华镇、赖店镇、盖尾镇、钟山镇、游洋镇、园庄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象溪乡。通行莆仙方言。
仙游为福建糖蔗、柑橘、龙眼生产基地。农副产品有稻米、小麦、甘薯(枫亭薯著名),花生、黄麻、大豆、蔬菜、油菜籽,兴化桂圆、度尾无籽蜜柚,陈燮柿、云庄栗、蜜枣,宝坑番石榴、榜头梧店芒果、书峰青靛、龙华金沙薏米、古洋晒烟皆为特产,香蕉、枇杷、猕猴桃,油茶籽、油桐籽、山苍子、板栗、药材,蛏、牡蛎、蛤、马鲛、鲤鱼、鳗、蟹,家畜良种黑白奶牛、长莆猪。仙游是福建制糖工业中心之一,誉称“福建糖仓”,工业门类还有林产化工、食品、机械、制盐、造纸、皮革、日用品等,特产兴化米粉,工艺品有木漆碗、木雕、竹编、竹插、刺绣、抽纱。福泉高速公路境内3.8千米,以国道324线,省道212、213线为主干的公路通车512.5千米。木兰溪通航木船。海运由枫亭港出湄洲湾通沿海各主要口岸。
主要城镇——鲤城:县人民政府驻地。
榜头:侨乡,溪尾、紫洋,坝下工艺木雕、漆器著名。
枫亭:侨区集镇。
郊尾:公路国道324线和省道212线交汇处,侨乡。
度尾:县茶叶、柑橘,文旦柚盛产地。
赖店:主要侨区,县华侨中学设此。
盖尾:兴化桂圆主产地之一。
游洋(旧县):宋代兴化县治,誉称“山中邹鲁”。
城南虎啸山有烈士纪念碑,城区古迹有文庙、天地坛、雁塔、东门“乐善好施”坊,明代抗倭战场虎啸潭、九战尾、十八战。枫亭有宋端明殿学士、书法家蔡襄墓,宋代荔枝树、会元寺,明末所立戚继光纪念碑。钟山九鲤湖景区素以水胜名天下,飞瀑九祭,佳景各异。凤冠山危岩突兀,八峰环拱,有九座寺(太平院)、龙潭、无尘塔诸景。大济千年古刹三会寺面貌日新。盖尾差帽龙纪寺瓷塑罗汉群像精美生动,为国内所罕见。名胜古迹还有游洋龙穿城,大济广化堂,榜头闽越王鸡子城遗迹、圆通寺(后坂寺)灵山寺、度尾南潮宫、杨泗宫,龙华狮子岩、仙门寺、龙化寺,鲤城金石山、九龙岩。
仙游地处福建东部沿海,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县境东邻莆田,西接永春、德化,南连惠安、南安、泉州鲤城区,北介永泰,东南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靠肖厝港口。县域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63公里,海岸线长5公里,区域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折合272。2万亩),其中耕地35.5万亩,山地203万亩,有林地178万亩。从县城至福州交通里程152公里,至莆田44公里,至泉州85公里,至厦门192公里。
仙游山川毓秀,气候宜人。县域整个地势顺趋木兰溪,西北高东南低,形成“马蹄状”,沿海、平原、山区层次分明。著名的东西乡平原是鱼米和蔗糖之乡,东北角的“兴泰里”和西北角的“仙游山”是著名的珍稀林区。全境分布着“七山一水二田”。夏无酷暑的亚热带海洋季风,这些良好的环境为山海发提供优越的条件。仙 游 县 地 质 构 造
仙游县大地构造位于东亚新华系第二隆起带的东部沉降带和南岭纬向构造体系的交汇处。此外,还有北西向构造。这三组构造互相折冲交汇、叠加的结果,深刻地影响境内地形的山河大势。
褶皱在境内不居重要地位,构造主要表现为不同走向的断裂。
一、东西断裂带
东西向断裂是福建“漳平--仙游东西向断裂”的东段,为南岭纬向构造在福建的主干部分。东西向断裂在仙游又分为南北两带。
南带:为“永春城关--仙游盖尾断裂”的一段。木兰溪干流自度尾至莆田濑溪就是本断裂带经流水冲涮侵蚀而成,顺断裂破碎带有东西向燕山晚期石英闪长岩岩基侵入。本断裂带内有度尾岭尾、赖店温泉、榜头南溪等三处温泉出露。此外,仙游县南部的洪山--大帽山、枫慈溪中游河谷、西崩山--莆田邱秀山、湄洲湾北岸都成东西走向。
北带:称“仙游小沽--福清东张断裂”。北带西段位于本县东北部,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折冲叠加,所以山河走向较为复杂散乱。东段在莆田及福清境内发育成大洋溪及东张溪。
二、新华夏系断裂
本断裂有许多近于平行的次一级断裂,成北东--北北东走向,斜贯仙游全境。自东至西有:“仙游郊尾--莆田华亭断裂”、“游洋--榜头--鲤城--龙华断裂”、“游洋--钟山--书峰断裂”、“游洋--石苍--象溪--社硎--度尾断裂”、“兰石--书峰--大济断裂”等主要断裂。鲤城以北的大蜚山--宝峰一带丘陵地带,东西距离16公里的范围内,沿北东--北北东走向裂侵入的燕山晚期花冈斑岩脉即达30--40条之多。
三、东南火山岩带
仙游县是福建省东南火山岩带的一部分。火山岩分为中生代晚侏罗纪和白垩纪两期。前者分布于县境绝大部分地区,后者主要分布于凤山、石苍、象溪、游洋一带。两期火山系共占全县地表地层的70%以上,其余30%主要为燕山早期及晚期各类侵入岩。书峰及游洋东部有古火山口遗址各一座。
四、北西向断裂
仙游县北西向断裂相当明显,多成平行等距排列,它们多数为张性及张扭性断裂。岩层断裂带破碎严重,受地表径流侵蚀易发育成河流。溪口溪、大济溪、仙水溪、九鲤湖溪等木兰溪一级溪流就是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形成的。
由于受新华夏系北东及北西两个构造体系复合、折冲、改造的影响,仙游县河流无论大小,或干流、支流,它们在上下游之间,都是北西向与北东向交替成90度转弯。
五、地势
仙游县地处戴云山脉东坡,地势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主体成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境内以丘陵为主,盆地、河谷错杂其间。各地海拔差别很大,西北边境的石谷解海拔1803。3米,是全县最高峰,东南部枫亭海滨海拔仅5米,是全县最低点。境内分成四个不同的地貌地带。
六、地貌类型
山地主要分布在县西北部、东北部及东、西、南部边境。西北部的凤山、西苑、社硎乡多为中山,海拔在800米以上。东北部的游洋、石苍、象溪、钟山乡镇多为低山,海拔在500--800米之间。东、西、南部边境,由低中山逐渐降低为丘陵。
丘陵 主要分布于中部及南部盆地,谷地周围,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 主要分布于中部。多呈卵圆形。有度尾、大济、鲤城、赖店、榜头、盖尾、郊尾等盆地。县城以东的盆地统称东乡平原,县城以西的盆地统西乡平原。东西乡平原总面积352。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3%。
河谷平原 主要分布于木兰溪干流上游及支流两岸,以及枫慈溪、粗溪、九鲤湖溪、九溪沿岸等。
七、地貌分区
西北部--中山区 分布在凤山、西苑、社硎、象溪等乡。海拔在800--1800米之间,山高谷深,是全县的最高地带。面积447。1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64%。
东北部--低、中山区 分布在石苍、游洋、钟山等乡镇,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面积43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12%。
中部--丘陵、低山及盆谷交错区 分布在度尾、大济、鲤城、城东、书峰、赖店、榜头、龙华、盖尾等乡镇,海拔在40--700米之间。面积654。4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6。06%。
南部--丘陵、台地区 分布在园庄、枫亭、郊尾等地,海拔在10--650米之间。面积234。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9%。枫亭浅海630亩,滩涂面积7110亩,其中可利用的有1000多亩。
仙游现代名人陈至立: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
女,汉族,1942年11月生,福建仙游人,196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介质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
顾伟正:上海电视台记者,慧之堂英语集团总裁,拍摄影视《游侠的童话》制片人兼参演,《土楼之光》总制片人等等
秦俊杰:“谋男郎”拍摄影视《满城尽带黄金甲》《摊开你的地图》《网球王子》
李 耕:
李耕(1885-1964),字砚农,原名李实坚,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号菜根精舍。出生于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一个民间绘画世家,生前系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文史馆员等。擅长古典人物、山水花鸟画,兼通书法、诗文、金石、雕塑、弦琴等。其画气势雄健,挥洒自如,形成“李耕画派”。有“南李北齐”之称。
1925年,《弥勒佛》等作品参加“东南五省画展”,被评为第一名。同年,与名书画家李霞、陈子奋等在福州创办福建省现代史上第一个艺术团体----龙珠画社。1928年,《弥勒佛》、《东坡笠履图》、《秋雨归帆》等作品在中法绘画联展中被评为第一名,徐悲鸿为此在《申报》发表画评:“有以奇拙胜者,首推李君耕,挥毫恣肆,可以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
1959年成立李耕国画研究所,自任导师,培养出一大批国画人才李耕先生为人正直,品德高尚,广收门徒,热心培养一大批后起之秀,为国画艺术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福建省人民政府为弘扬仙游画派艺术,同年批准在我县成立了李耕国画研究所,对仙游画派创作技法开展研究,培养了一批国画艺术人才,其入门弟子有蒋金读、陈毓和、孙仁英、李朴、周秀廷等。1960年,李耕先生与陈子奋、李硕卿在北京举办福建省著名画家联展,深受好评;同年为人民大会堂国宾厅绘制了巨幅屏风画《松青鹤白东方红》、《松鹤遐龄》等作品。先后多次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地举办李耕作品展,出版有《李耕画集》、《仙游画家》、《李耕画录》、《五百罗汉图》等画集。生前曾把自己长期珍藏的作品三百二十幅献给国家。2001年作品《春夜宴桃李园》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并选登《百年中国画集.优秀人物画作品选20幅》,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达摩》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蔡若虹题赞:“李耕是我国画坛首屈一指的大师,画技独特,自成一派”,李耕艺术是“国之瑰宝、画坛之光”。
改革开放以来,仙游县知名画家陈毓和在新加坡举办画展、李耕国画研究所在厦门举办画展、李耕后代李朴在济南举办画展,孙仁英分别在厦门和北京举办画展,受到了专家的赞赏。
画家李霞:(公元1871 - 1938年) 字云仙,号髓石子,莆田仙游县赖店人。少时随伯父(民间雕刻艺人)学画,为庙宇作壁画。16岁始以卖画为生。1908年在北京故宫以《麻姑晋酒图》誉满京城,被称为“麻姑李”。1910年,先后在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轰动一时。1914年,其名作《十八罗汉渡江图》被选送巴拿马参加世界博览会,获优等奖章。1923年所绘的《函谷跨牛图》在美国纽约赛会上又获优等奖章。李霞的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及神话,笔法神逸,老练奔放,继承中国画传统技法,又有独特艺术风格。李霞一生遍游名山大川,追求艺术真谛,成就卓著,为祖国画坛增添光彩。抗日战争期间,他抱病卖画,捐助抗战,直至病逝,精神可嘉。
黄羲
黄羲(公元1899-1979年),原名文清,又作文倩,字可轩,号大蜚人,仙游县人。中国著名的古装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少年时,拜李耕为师,后随要霞学画。浪迹苏州、杭州、上海、上海福建闽南和台湾等。1926年考入上海美专,又进新华艺术进修,毕业后任教42年。其画既继承传统的国画技法,又吸取民间艺术的气质和特点。代表作有《风尘三侠》、《伯乐相马》、《伏生传经》、《文姬归汉》、《麻姑》、《达摩》、《观音》等。1957年应著名画家潘天寿邀请,受聘于浙江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古装人物画传统技法,著有《说画》和《中国画理法研究》等书。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和闽、浙美术协会联合举办“黄羲遗作画展”,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题词“意思横逸,动笔新奇”,给以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