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一中简介涓水悠悠,金霞吐翠。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县治移址的举措,使曾经沉寂的易俗河这片热土不断演绎出辉煌与灿烂;县城神奇的山水赋予了县一中独特的灵气和无穷的活力。
坐落于湘潭县新县城易俗河的湘潭县一中,创办于1946年,半个多世纪斗转星移,历史绵久,人文阜盛;花木扶疏,环境优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它经历了从私立到公立,从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从一般普通高级中学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名闻遐迩、声震三湘的名牌学校。这里滋兰树蕙,这里腾蛟起凤。建校近六十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近30000名优秀学子,校友遍及大江南北,四海五洲,各行各业。他们正为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建设以及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目前,湘潭县一中有6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多人,教职工22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88人,中学一级教师72人,湖南省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2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10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湘潭市教学名师培养对象3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3人。这里不仅有一大批富有爱心和责任感、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的名师,而且有一支年富力强、乐于奉献、勤政廉洁、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
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祖国在我心中”作为校训,以“校园优美、校风优良、质量优异”作为办学目标,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作为办学理念,以“名师立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为治校方略,不断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辉煌相继。德育工作方面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初、高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价多年来一直名列全市榜首;体育、艺术教育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先进单位;劳技、科技教育被列为湖南省示范基地;实验、电教被列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生和信息竞赛有200多名学生获得省级奖励。其中2002年有4人获奥赛省一等奖,2003年有9人获省一等奖,2004年有10人获省一等奖,2005年有6人获省一等奖,2006年有5人获省一等奖。有9项教育科研实验课题在省、市立项和获奖。其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被列为全省“十五”期间高中五个学科课题之一。有60余项青少年科技活动作品获全国、省、市级奖励,其中《一种野生鱼类的研究与利用》获2000年全国科技发明二等奖。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湘潭县一中更是独领风骚,为全县人民争足了荣光。从1999年至2007年连续九年高考的各项指标均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近五年来,共有35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深造。其中2003年和2004年均有10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实现了成群结队上清华、赴北大的梦想。2003年更有黄芳同学以696分的高分摘取全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先后还有罗望熙、董佩、陈元、吴家姝、刘婷等同学分别成为当年高考的文、理科市状元。2007年高考,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达68人,占全市600分以上总人数的37%,以绝对优势列全省前茅,居全市第一。其中刘婷同学以687分居全省理科第三名,喜夺全市理科状元;本科一批上线341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一、二批上线651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三批以上上线995人,居全市第一。刘婷、童潇潇、彭浩然、章颖博、刘凯怀、胡哲等6人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我校乘此前连续九年高考辉煌的东风,2008年高考再创佳绩。文理科600分以上65人,占全市600分以上总人数的43.6%,以绝对优势居全市第一,列全省前茅。本科一批上线328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一、二批上线691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上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达1027人,居全市第一。其中彭宇峣以663分喜夺全市文科状元,官亚夫同学以668分喜夺全市理科状元。有六名同学进入全市文科前十名:彭宇峣(663分),全市第一名;曾舒妮(645分),全市第四名;吴晓丹(643分)全市第五名;韩波(640分)全市第六名;谭巧(633分)全市第八名;王瑶(631分)全市第十名;有七名同学进入全市理科前十名:官亚夫(668分)全市第一名;胡博文(666分)全市第二名;谭珂(655分)全市第四名;唐旺(652分),全市第五名;杨天啸(650分),全市第六名;唐斯侃(645分)全市第九名;何泽尚(644分)全市第十名。2008年我校多项评估指标及综合排名继续处于全市首位,取得自1999年来高考连续十年获得全市第一名的辉煌成绩。
一流的师资、严格的管理、良好的校风、省内领先的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成就了湘潭县一中这一教育品牌。一中人明白,荣誉属于过去,竞争日趋激烈。一中人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居安思危,自加压力,不待扬便自奋蹄,在实现了“三年夯实基础,五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之后,学校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跻身“全国千所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上,正如一艘张满风帆的航船,驶入了竞争全国一流的新航程。学校启动了“名师工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以提升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在校园里开展“做文明一中人”的活动,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节”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施新课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映日金霞展宏图,求真务实创辉煌。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1个亿,占地328亩的县一中新校园,已经崛起在金霞山下,湘江岸旁。名山、名水、名校,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新县城易俗河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湘潭县一中这艘航船正满载着党的期望、人民的重托,乘着高质量、优生源的良好发展态势,从金霞山下、湘江岸旁驶向通往“全国千强”的辉煌明天。
湘潭县一中校史

20世纪上半叶,国家的积贫积弱唤醒了中国人的强国梦,一批志士仁人本着教育救国的信念,投身教育,兴办学校。1946年1月,王文吉先生凭着一腔热血,在湘潭县易俗河八斗丘创办了“私立石浦中学分校”——这就是湘潭县一中的前身。1947年初,取“涓江之滨,书声琅琅”之意,改校名为“湖南私立江声中学”。其后的几十年间,“湘潭县第二初级中学”、“湘潭县立第一初级中学”、“湘潭县立第一中学”、“易俗河区中学”、“湘潭县‘五七’大学”……名称不一而足,至1978年,始正式定名为“湘潭县一中”。几十年艰难岁月,数十载人事变迁,湘潭县一中经历了建国初期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承受了十年“文革”的空前浩劫。但是,抹不去的是一中人对严谨治学精神的坚守,对理想与品格的执著,学校依然弦歌不绝、书声不断。
到了80年代,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绿了湘潭县一中的校园。从此,湘潭县一中走上了她的持续辉煌之路,经过王俊德、易克立、唐海秋、唐新华、欧阳求是等历任校长20多年的开拓进取,经过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努力耕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99年,湘潭县一中正式晋升为湖南省重点中学,并凭借良好的师资、严谨的教风、严格的管理,而逐步发展成为了省内外都有重要影响的省示范性中学。
2002年12月,在湘潭县一中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随着学校声誉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校区容量已处于超饱和状态,办学设施严重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这种办学条件滞后的现状,促进湘潭县一中更快更好地壮大发展,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要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愿望,湘潭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浓墨重彩的手笔为学校打造一个全新的校园,整体搬迁湘潭县一中至金霞山!2004年12月25日,县一中搬迁工程正式启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工程建设的一期工程。2005年12月20日,随着最后一批学生进入新校区学习,湘潭县一中整体搬迁工作胜利完成。这样的搬迁速度被社会各界誉为“创造了工程建设的奇迹”的“一中速度”!现在,投资1亿元、占地328亩的新一中已巍然屹立于湘江之滨、金霞山畔。如今的湘潭县一中也已发展成为拥有八斗丘、金霞山两大校区,占地近500亩,拥有7000多名师生,名闻四水、声震三湘的湖南省一流名校。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半个多世纪的不懈耕耘,湘潭县一中从私立到公立,从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从一般高中到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从八斗丘到金霞山,经过了办学史上的四次跨越,她已成为了湘潭大地上文脉相传、教育革新的一面旗帜。湘潭县一中的学子,遍及海内外,涉足各行业,其中有原广西区委书记曹伯纯、科学院院士彭先觉、将军贺先觉、有联合国高级翻译彭启红……而更多的学子则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奉献、默默耕耘,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挥洒着自己辛勤的汗水。湘潭县一中成了湘潭县最为出色的人才孵化器,成了湖南省最为知名的教育品牌之一。
校名变迁1946年 创办私立石浦中学分校
1947年 更名为湖南私立江声中学
1951年 更名为湖南湘潭县第二初级中学
1955年 更名为湘潭县立第一初级中学
1956年 更名为湘潭县立第一中学
1970年 更名为易俗河区第一中学
1976年 更名为湘潭县“五七”大学
1978年 更名为湘潭县一中
现任校长:赵罗海 现任党委书记:齐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