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牛图是禅宗修行的图示,有许多版本。流传较广的有宋朝廓庵禅师与普明禅师的版本各有十幅。
禅宗
廓庵与普明皆以牧童喻心、牛喻性。值得一提的是两者皆不以人驯服牛为终局。甚至不确定是人驯服牛或是牛驯服人。两者亦有其不同之处:普明图中牛色由黑逐渐一段段的变白,隐喻野性的去除,廓庵图中并无此变,喻本性须认清但不见得须由黑变白。普明十牛图以“双泯”告终,相当于廓庵的第八图“人牛俱忘”。廓庵加了“返牛还源”与“入廛垂手”来比喻度众生的慈悲心。
分析心理学
日裔容格学者(Mokusen Miyuki)认为牧童就是自我,牛是自性。十牛图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中的个性化。普明第十图“双泯”的图像是一轮明月,与容格喜爱的曼荼罗(mandala)形象类似。廓庵最后两图可看作自我与自性又再分开,待下次时机成熟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