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宝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地处贡井区西南,东与荣县龙潭镇、鼎新镇接壤;南与荣县莲花镇、牛尾乡接壤;西与宜宾县古罗镇相邻;北与荣县古文乡接壤。距县城36公里,全镇幅员面积74.29平方公里,所辖23个村,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32137,有耕地面积32920.5亩。五宝镇地处浅丘,海拔高度平均4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达200天,年降雨量950-1050毫米之间,夏季最高气温38℃,冬季最低气温-1℃,无霜期达325天,主产水稻、花生、玉米、红苕、小麦、油菜等。

农业生产

全镇有耕地面积29997.3亩,其中田19829亩,土10168.3亩;有林地24430亩,其中天保工程等18000亩,实施退耕还林2500亩,荒山造林3930亩;全镇现有劳动力16738个,有水利工程235处,其中水库3座,石河堰24道,山平塘208口,渠道总长55.5公里,总蓄水量56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9立方米;现有堤灌设施4处,镇道公路3条19.4公里,县道公路1条6.5公里,村道17条56公里;维护整治乡道公路12公里,村道公路54公里,整治山平塘36口;农民人均纯收入2483元。

全镇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冬洋芋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2004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58028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6976亩,经济作物面积14723亩,其他农作物面积6329亩,生猪出栏37509头,肉羊出栏17743头,肉兔出栏21421只,小家禽出栏47.3万只,肉类总产量35840吨,粮食总产达15962吨,油料产量1163吨,蔬菜总产10683吨,水果总产量2978吨,蚕茧产量3.4万公斤,水产品产量1197吨,劳务输出8000多人,劳务收入1372万元,农业增加值增长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为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483元。

五宝镇在巩固“花生”这一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按照大力培育“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抓了冬洋芋反季节种植,水产养殖,小家禽养殖,西瓜种植,蚕桑生产,同时积极培育小红椒“天宇三号”和“九叶青”优质花椒种植,使之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传统产业种植面积达5495亩,产量1100吨,产值396万元,人均实现收入130余元;二是冬洋芋种植面积可达7000亩,产量10500吨,产值达840万元,人均可实现收入280余元,川南地区最大的洋芋反季节种植基地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三是水产养殖产量实现1400吨,产值700万元,人均可实现收入230元;四是小家禽养殖出栏可望突破50万只,其中专业养殖大户突破210户,产值750万元,人均可实现收入250元;五是西瓜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8000吨,产值实现480万元,人均可收入160元;六是蚕桑生产进一步得到恢复,养蚕1400张,产量4.9万公斤,产值78.4万元,人均实现收入26元;七是“天宇三号”小红椒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达6000吨,产值1200万元,人均可实现收入400余元,小红椒种植将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又一增长点;八是“九叶青”优质花椒种植达65万株,栽植面积达3000余亩,两三年后将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五宝镇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三个,分别是渔业养殖协会、土豆协会、养殖生产协会,另外,养鸡协会正在筹建之中,这些协会的成立大大促进了该镇水产、洋芋、养殖生产的发展,较好的发挥了农村专合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为该镇农民增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网化公路建设

从2000年开始,镇政府共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65公里长的水泥网化公路,使五宝到荣县、自贡实现了全水泥网化公路,现在从五宝到荣县36公里路程40分钟即可到达,五宝到自贡54公里路程1小时即可到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投资100多万元集中对街道街面进行了整治,彻底改善了街道的基础设施和卫生状况。今年将要开工建设的威宜路将从五宝穿境而过,到威宜路建成时,五宝又多了一条便捷的通道。

2、通讯设施建设

五宝镇目前有2000门程控交换机一台,实现了全国联网,移动、联通均在五宝建立了基站,通讯快捷方便,无通讯盲区。宽带网建设将在年内开工,宽带网建成后,将使五宝与外界实现了全方位联系。

主要土特产生产情况

1、土豆

五宝属典型夹关士组的丘陵地貌,适合土豆生长,常年种植面积4000亩左右,产量5000吨左右。

五宝镇所产土豆品质好,颜色较白且嫩,表皮光滑细腻,品相好,在重庆、成都等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自贡五宝土豆己是重庆市场上知名度很高的品牌

五宝镇土豆的种植时间在每年的10月前后,收获期在翌年的2-3月,供货时间较长且比较集中,适合大批量集中贩运。

2、花生[br] 花生是五宝镇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面积在8000亩左右,产量在4000吨左右。

五宝镇是目前川南最大的花生产品聚散地,年花生销售量在10000吨以上。五宝花生食品厂年产量80吨左右,生产有咸脆花生等系列品种,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31万元。

五宝花生在成都、重庆等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其品质好,色泽鲜艳,籽粒适中,香甜酥脆,深受消费者喜爱.

五宝花生种植时间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收获时间在当年的8月,收获期相对较为集中,五宝镇的农民有储存花生的习惯,每年储存的花生在2000吨以上,这样保证了淡旺季的均衡供应,所以有“抽不完的自流井,搬不空的五宝镇”的民间说法。

3、西瓜

五宝镇种植西瓜历史较长,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五宝西瓜在自贡己是响当当的品牌,目前,五宝镇常年种植西瓜2000亩左右,常年产量在6000吨上下。

五宝西瓜具有香甜爽口,皮薄肉脆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五宝镇种植的西瓜在每年的3月中旬播种,收获期在当年的6月至7月中旬,收获期相对集中,有利大规模集中贩运。

4、水产养殖

五宝镇的水产养殖面积有5700多亩,产量960吨,不但养殖有常规的草鱼、鲢鱼、鲤鱼等品种还养殖有大日鲶、武昌鱼、青鱼、淡水白鳗等珍稀鱼类。每年从元月到12月都有不同规格品种的成鱼上市。

5、生猪和小家禽养殖[br] 五宝镇生猪养殖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年出栏生猪3.36万头。

五宝镇有养殖10000只鸡以上的养鸡场3个,他们分别是肖朋才、何康和刘明涛,还有规模不等的小型养鸡场100多个,年出栏肉鸡26.5万只以上,其他农户散养的小家禽10万只以上。

2、重庆市江北区五宝镇五宝镇位于下段边缘。1995年由原江北县划归江北区管辖。辖区面积40.78平方公里,耕地1.45万亩。全乡现有人口1.37万人,农业人口占88.27%以上。辖7个村,105个合作社,1个居委会。长江和御临河水系流经本乡,地形地貌属中丘中谷沿江河谷地形。水力资源、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镇。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近年有新的发展。建有蔬菜基地1523亩,商品鱼池520亩,小桑园520亩。引进8户企业和下岗职工投资300多万元开发四荒地,建成有花卉、粮物、禽场、果林、养鱼基地共2000亩。1998年,完成粮食产量7220吨,出槽生猪12770头,生产蔬菜3145吨,鲜鱼100吨,家禽6.2万只。完成农业产值1455万元、总收入2170万元。乡镇企业主要有水泥厂、青石厂、红砖厂、预制场、采石场等建材行业254家。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676万元,总收入 656万元、总利润亏4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59万元。

基础设施改善。按照“超前规划,房路先行,城乡并进,改善环境”的思路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到1998年新建居民住宅达2114户,竣工面积42万平方米。实现自来水改造2500户,安装闭路电视1270户;村村建有办公楼,通程控电话,全镇共安装电话139门;村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52.4公里,有水路交通与市区相连。擦肩而过的渝长高速公路,缩短了与市区的距离;正在规划中的渝怀铁路贯穿辖区,将勾通与外界的联系。

小康建设取得实效。广泛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一学五创”活动,涌现出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小康示范户共计2625户。计划生育率达95.9%,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创建有3个安全村。民政事业协调发展,建敬老院一所。全镇人均收入1766元,已基本实现小康。

展望未来,将紧紧抓住城建带动战略,结合三峡移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外界的交通。实施小城镇规划,抓紧已规划0.3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启动,树立城镇新形象。按照“山边片”大力发展禽牧业和经济林,“中坪片”发展蔬菜、渔业、花卉、果业,“沿江沿河片”建设长防林、经济果林的“三个片”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招商引资,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特色经济,富民强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