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潘英
ISBN:10位[756172134X]13位[9787561721346]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0
定价:¥11.00元
内容提要社会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迫切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险制度。
编辑推荐社会保险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迫切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险制度。
目录第一章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资本主义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国际劳工组织与社会保险
第二章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社会保险的定义及其特征
……
书摘1.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劳工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组织之一,它正式成立于1919年。
早在19世纪初期就有些关心劳动问题的思想家,如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和法国社会活动家李格兰等,他们观察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倡议采取国际行动来制定劳动立法。自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一些国家各方面代表虽然经过长期的酝酿、讨论、谈判,同时经历了多次官方的、非官方的各种会议,但都未取得重大进展。直至1905年由瑞士政府发起,在伯尔尼召开两次国际会议,通过了最早的两个国际劳工公约。一是《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做夜工的公约》,其中规定,凡使用机器和雇佣10个工人的工厂,不得让女工在晚10时至翌晨5时之间工作。二是在《关于使用白磷的公约》中规定,火柴工业不准使用白(黄)磷为原料。国际劳工立法联合会第二次会议,于1913年9月制定了《关于禁止未成年工做夜工公约》与《关于女工和未成年工每日最多工作时间的公约》,准备提交1914年国际会议批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未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战国于1919年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在第一次预备会议E决定组织一个专门委员会,讨论有关国际劳动问题。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和争议,拟订了一个《国际劳工组织章程草案》和一个包括九项原则的宣言,于1919年4月提交和平会议讨论,通过后被编入《凡尔赛和约》第13篇(第384~427条),即“国际劳动宪章”,并建立了“国际劳工组织”。它是作为附属国际联盟、与国际联盟有联系的常设机构而成立的,并通过国际公约的方式从事制定国际劳动立法的国际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