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西坑村四都源至龙殿分东、西二支流(坑),西坑村在西边的支流边上,故名。距县城13公里,县城往北上松线至寨头岭山洞口沿右侧老公路前行,经下包村至河坌路口,沿左侧康庄路1公里处之山腰。300余人口,以叶、丁两大姓为主。
现存《叶氏宗谱》、《丁氏宗谱》。未次修订均在解放前夕。
叶氏族人源出古市塘岸,均为道教鼻祖法善之后裔。属南阳郡。今祭祀所用灯笼,笼壁均有“石林世家”字样(注:叶梦得,号石林居士)。丁氏族人源出西屏南门丁家祠堂。
叶、丁二姓均有“拜月半”之俗: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叶、丁二姓祠堂内每男丁各贴一副对联,祠堂摆八仙桌若干,每户奉上三种祭品,按排行长幼自上而下排列,多为糕饼糖果,以碗盛之,高高垒叠,蔚为壮观,至十六日午毕,首尾三日,日夜由“八个头”轮流值守。此俗意在祭祖。
又有“拜石玄头娘”和“拜樟树娘”之俗——村人喜添新丁,多排八字,若说与母相冲,则认“石玄头娘”;若说五行缺木,则往往取名带“木”,另认“樟树娘”。“石玄头娘”位于村后山腰,半小时行程,一石高约三米,一石高约一米,相依相伴,有若母子相依。“樟树娘”位于本乡下包村口,为一棵数百年的大樟树。每年大年三十和端午日前往祭祀,至小孩长至十岁或十六岁止。
俗语云:四都萝卜三都姜、五都六都落花生。西坑村为四都萝卜主产村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犹盛。因熟地退化,近年面积锐减,改以稻田种西红柿、四季豆、菜椒等。
村西有一片原始林,多常绿乔木,或独立挺拔,只争向上,或傍逸斜出,曲折遒劲,一树一姿,妙趣天成,外人无不惊叹。站在村口南眺,四都源水库两侧,大山夹出一个巨型“V”字,而云岩山夹在“V”字中央,极似一尊巨佛,头西脚东,怡然仰面而卧。目光东移,邵尖山即跳入眼前;再向东越过绵延的几个山头,有一“笔架山”(当地人谓之“三牙尖”)。东面有寨头尖,海拔1002米,山腰为寨头岭。一山一景,景随目移,良多意趣。
村后有海拔1129米之大种山,山势层峦叠嶂。夏日雨后,小村安居黛山之中,云蒸霞蔚,龙腾虎跃,变幻莫测,恍若仙
境,为县内不可多得之摄影胜地。近几年已有百余批次的中外摄影家聚焦于此。其中本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毛进军、丽水籍摄影家王培权等以该村为背景拍摄的照片获全国奖项的达数十幅。2005年10月第二届丽水国际摄影节期间,曾有23辆小车齐聚该村,其中不乏美、德、葡萄牙等国的摄影家。
1984年架通高压电。1985年,本村从“横坞”引山泉水2公里至每家每户。水质极佳,可当作矿泉水直接饮用;水源充足,维护工作由村集体承担,整个系统未安装一只水表,村民可免费尽兴享用。1986年开通机耕路。2004年,村巷浇筑了水泥路,卫生实行划片包干。2005年建成1.2公里的通村康庄路,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2、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乡西坑村西坑村,位于大地南4公里,属郑公垟行政村。32户,161人,汉族。康熙五十二(1713)年,庆元县荷地区官塘村民徒此建居,因屋前坑水西流,故名。现在毛姓为多。村后1公里许的高山大路边,有一西坑殿,方圆数百里闻知此名,来此敬香朝拜者络绎不绝,神名远扬也。
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登塘镇西坑村西坑村又称新西坑村。地处田东乡之东南端,距乡政府2.5公里,南邻白茫洲、枫树员,西接横洋村,东与东坑村隔溪相望。清康熙(1662一一1723年)有张氏迁来,后又有陈、黎两姓来此定居。其时曾有邓、林、江、李姓先后在此创居。后因张、陈、黎姓的发展,引起不和而外迁。其村落在西山溪西边,故名。1931年潮州市地名普查时因与磷溪镇西坑村同名,改名为新西坑村。
西坑村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有上西一和上西二两个自然村,共202户,1099人。耕地358亩,宜植水稻、甘薯、花生等作物。山地10259亩,主种杉木、松柏。四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曾盛产杮、菠萝。1983年以来,调整生产布局,把旱坡地、低产田改种经济作物。利用山地大力发展香蕉、菠萝、柑桔、青梅等水果。1986年全村共种香蕉150亩、菠萝1176亩、荔枝154亩、柑桔11.5亩、青梅917亩、橄榄365亩、杂果106·5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西坑村工副业有很大发展,甘蔗榨糖从五十年代的牛力发展到七十年代机榨。还有粮食,饲料加工,实现电灯照明,村前有一水利沟渠3公里环绕村间,农田受益280亩。小学l所,5个教学班,教职工10人,学生219人。
4、福建省泉州南安市东田镇西坑村西坑村位于东田镇政府驻地西部6公里处,以驻地命名。村委会设在吴厝,聚落在鸡冠寨东北麓。有吴厝、杜厝、竹林、寮仔、高厝宅、跳坑、湖尾、冬仔田等8个自然村,有7个村民小组,村民413户、1539人。
西坑村在宋代时期为归善乡经善里,元、明、清统于二十八都,民国年间辖于山西保,解放初属山西乡,1958年公社化时命名为西坑大队,1984年为东田乡西坑村委会,1991年改称东田镇西坑村委会。
西坑村有耕地849亩,主产水稻、甘薯;山地5000亩,以马尾松、茶叶为主。有小学、卫生所。村道接桃园通南同公路。[1]
5、福建省泉州晋江市东石镇许西坑村【地名含义】
原名浒水西坑,地处岱山(石佛山)南麓,村落坐东向西,村前有一条成溪活源,从北至南,转西向东流归大海,即名浒水。而村盘系一低凹盆地,故名西坑,所以取其系为浒水西坑者,简称浒里。吾祖诒谋公,乃唐左侍讳爱公之十六世孙,六世祖文耸公之裔孙,由后聚居诸姓者纷纷外移迁出。唯吾许氏独居,故称许西坑。
【历史沿革】
明、清属九都。民国33年(公元1944年)属东石镇南天保。建国后,1956年属东石区蓬山保;1961年属东石公社许西坑大队;1984年改东石镇许西坑村委会。
【行政隶属区域】
许西坑行政村位于东石镇的北部,距离东石镇政府5公里。东连大白山村,西邻山前村,南接湖头村,北毗安海镇的坑边村。四面环山,东面有达群水库,一条小溪流名叫务露桥溪,直通湖头村、下庄村入海,西面岱山(石佛山),南面铜钵山(岩山),北面可山头。
【村落与居民】
许西坑行政村包括四个自然村:许西坑、郭厝、松柏山、深垵。总人口4680人,居民姓氏有许、张、郑、黄、戴,是东石镇中较不发达的村落。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村民勤劳置建的石屋,及古老的杉木、砖、石结构的古厝,近期来水泥结构的房屋微少,但也正在规划改造。村民大部分务农,但水源缺乏,又四面都是山域较高的山地,天久无雨就旱灾,农业收入越来越不好,农作物大部分是地瓜,小部分水稻及蔬菜类。现在村民大部分外出打工谋生,有打石工、缝衣工、雨伞工及其他零星什工等。
【交通运输】
西有石东公路,北有通往安海至金井的老道路。现在四个自然村有通达的水泥路,并四个自然村均有环村水泥路。
【域内设施】
1、一所完小,三层水泥结构,完整的办公楼、教学楼,可容纳600多师生。现有在校生400余人,员工18人。一座完善的三层楼老人活动中心,底层为五保户安居工程,二、三层老协会,设有老协会办公室及配套办公室、图书室、文娱活动场所、老人学校,大埕有老人健身活动器材、村中灯光球场一个,一座完善的村委会办公大楼及服务大厅。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大专生年年倍增。
2、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起步慢,现有10家小企业,包括电池、汽配、伞业、铁艺、塑胶、石材等。[2]
6、福建省漳州平和县市坂仔镇西坑村福建漳州市西坑村地处山区,距平和县城20多公里。从镇政府所在地坂仔镇到西坑村要走1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沿途山岭陡峭,岔多弯急,西坑村最著名的别墅群落——甘坑。果树、竹林掩映中的甘坑别墅群格外醒目,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排列整齐,大理石柱、绿化草地、停车场、升旗台……乍一看,颇像一个旅游度假之地。
甘坑别墅群是西坑的示范点,每幢别墅大约占地100多平方米,当时的平均造价就超过了10万元,建成后立即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
西坑村温泉距镇区4.2公里,温泉出水流量17吨/小时,水温69.3℃。目前已完成温泉点征地工作(周边已征地5亩)并建成浴室2间,游泳池1个,可供50人同时使用。
7、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永和镇西坑村【地名含义】
西坑村由马坪锦马分居而来,原名“栖乡”,即居于此村之意。方言谐称为“西坑”。
【历史沿革】
明、清属十二都,民国33年(1944年)属至善乡容乡保;建国后,1956年属东石区马坪乡;1959年属东石公社周坑大队;1961年划属永和公社周坑大队;1984改为永和镇西坑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位于永和镇政府驻地西南2.8公里,溪边水库东南侧,界安海镇赤店村,永和至英林公路经此。
【村落与人口】
辖西坑、下店、上前坑、下前坑4个自然村,村委会设西坑。329户,1682人。耕地975亩(水田246亩,农地729亩)。农作物有甘薯、花生、大豆等。种植甘蔗。小学1所。[3]
8、广东省潮州市磷溪镇西坑村西坑村,在磷溪镇镇政府东北面9公里,由西坑、张厝角、乌树埔三个自然村组成,东至饶平青岚山,西邻英山村,南接芦庄村,北至意溪锡美村。面积6.45平方公里,耕地848亩。2005年12月,全村242户,940人。其中西坑154户,602人。张厝角64户,240人。乌树埔24户,98人。
西坑村是清乾隆年间李永祯从福建永定英坑尾来此所创。张厝角是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张德猗从福建莆田来此所创。乌树埔是道光十一年从福建清河来此所创。全村有李、张两姓。
西坑村是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地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是革命母亲李梨英的出生地。
9、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方前镇西坑村西坑村位于方前镇的南,与维新交界,地 处在方前镇和维新乡的小岭村,地势 相对较高,地形较陡,三面环山 北面 是与里田石自然村想连,全村工有农户32户,117人.近几年来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道路硬化.有线电视联网,移动机站开通,程控电话开通.信息方便.该村四周森林覆盖.村口枫树参天,环境优雅,民风古朴.由于地势,地形形成气候凉爽,雨水丰沛.农户以种植业为主:水稻,玉米,西瓜等 ,并种植传统的蔬菜自给.该村的白术,玉竹,玄参等传统中药材种植在四协片有名.基本上每户在家农户种植.是当地在家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这纪念外出务工和跑运输的人口逐渐增加.今年村庄又经过饮用水改造.并在奔小康建设中规划,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进行毛竹低产林改造,不断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4]
10、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务溪乡西坑村西坑行政村是雾溪乡最大的一个行政村,分杨梅砻、阴面、阳面、对山、西坑岙、龙井6个自然村,中心村距县城16.2公里,平均海拔高度650米 。现有农户147户554人,有耕地面积329亩,面积林地 17358亩,其中毛竹面积4823亩,茶叶面积394亩,是我县的盛产毛竹之村。[5]
11、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镜岭镇西坑村西坑村由西一、西二、西三及石宕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有816户,总人口2086人,党员68名,村民多为陈姓。
历史人文
西坑村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如古民居保存完好,近期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吹鼓亭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已被列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另外,该村还特产西坑青石。
经济发展
全村拥山水田788亩,旱地438亩,山林8374亩,2005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900元,其中石宕自然村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茶叶与采石,其余自然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家庭工业、企业工资、茶叶茶苗、特色农业等等,该村依托浙江印染公司转移劳动力近千人,而且特色农业基础较好,目前主要有野猪圈养、吊瓜种植、功能蔬菜、小龙虾养殖等等。上将畈工业小区也位于该村。[6]
12、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宋畈乡西坑村西坑村距宋畈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处,交通便利,宋桐乡村公路贯穿境内。下辖5个自然村,农户176户,人口679人,其中党员20名,村民代表22名。全村耕地面积312亩,其中水田面积300亩,山林面积9293亩,柑桔、胡柚面积212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56元,村集体收入1.2万元。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及外出务工。全村农田土地平整全面完成,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村建有120平方米办公大楼,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配备齐全,党员学习制度健全。近年来,该村深入开展“文明和睦村”创建,扎实推进农村“先锋工程”,推行党员、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全村民风淳朴,班子团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7]
13、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惠环街道西坑村一、 基本情况:
西坑村前有村委会办公楼一幢600平方米,村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4名,支部委员4名,村委委员3名,团、妇、兵等配套组织健全。辖区面积8平方公里,常住固定人口834人,流动人口约7000人。下属有永光、日光、大光、田段、河背、石屋、下塘7个村民小组,全村开通有线电视、电话。有一所小学占地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2幢。
二、 地理交通:
西坑村地处市郊4公里,位于惠环办事处南边,惠环工业园区内,惠台工业区旁边,离海关4.5公里,通仲恺大道,通三环过境公路,且村内开通了22路公交汽车直通市汽车总站。近两年,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村内道路全部硬底化。
三、 村集体经济情况:
西坑村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有厂房、店铺、市场、土地、鱼塘出租,2006年总收入230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
四、 村治安、卫生环境情况:
建立健全村治保组织和保洁队伍。组建由村干部挂钩的警务区,全天候24小时在辖区内治安巡逻和签到管理,在主要交通要道设置治安视频监控,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或上报。多年来,无重大恶性事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黑恶势力、无发生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和械斗事件,村内治安稳定,群众有安全感。在环境卫生方面,村每年投入10万元资金,居民区有专门上门收集垃圾人员,主要道路有专职保洁卫生员8名早中晚对辖区道路进行卫生保洁。
五、 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里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开展一次“好媳妇”、“文明家庭”、“文明村组”等一些村民们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对先进者大力表彰,弘扬正气。每逢节日,组织各种体育比赛等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从而形成了一种“村风文明、民风纯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村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尊师重教,07年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整修校园,新建标准化校舍一座,改善教学条件,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无青壮年文盲。引导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全村参合率达100%,使广大群众得到了贴身的利益。99年投入资金10万元完善村卫生站,解决了本村及外来人员的看病就医问题。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村里补。此外村内还组织了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等公共设施。[8]
14、福建省沙县南阳乡西坑村位于南阳乡西部,距乡政府5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265户972人。山林面积4589亩,耕地面积1018亩,果园面积283亩,菜地面积516亩。
主要以罗、张姓氏为主。罗氏来自第20世罗琴四,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从沙城中迁移南阳西坑村创业谋生定居,至今有600年以上历史。张氏来自宋代时太祖张公儒,别号名位,裔孙张一千,字无候,在六都(今高砂镇)柳源山峰开基立业,后子孙迁移至南阳乡坡科村、大基口村、大基、凤坡洋等村。始祖张一千墓葬高砂山峰村甲头垅。[9]
15、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龙颈镇西坑村西坑村地处龙颈镇东部。全村共有17个村小组,368户,1476人,面积10平方公里,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44户,120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2008年村集体的收入1000元,主要收入有:卫生站租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