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士英
ISBN:10位[7215060640]13位[9787215060647]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定价:¥45.00元
内容提要本书对国学大师的描述,每人单独成篇。“档案”一词意在提炼和浓缩内容,述及大师的家世游学、师友往来、学业传承、治学经历及国学著述,尤重提炼和概括大师的治学精神、方法和特点,彰显大师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和人间情怀。王国维、章太炎、梁启超、陈寅恪、钱穆、钱锺书、冯友兰等一位位国学大师鲜活的形象扑面而来,他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显示出的学术品格、文化精神,就像一座座无言的丰碑,矗立在学林之中。抱憾传统学术之中衰
目录序言
前言
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
——俞樾
多变人生,短命才子
——刘师培
……
书摘字里行间,充满委屈无奈之情。纵使俞樾有万般不甘心,却也无可奈
何,总之,他这一生仕途就此结束,绝无回旋的余地了!
这一偶然的事件,使中国历史上少了位俗吏,多了位朴学大师!对于俞
樾来说,真不知是幸也,否也?咸丰九年,俞樾南归,先居住在苏州饮马桥
,不久又迁居石氏五柳园,在这里住了两年。苏州巡抚赵静山见俞樾闲居
无事,又佩服俞樾的学识文章,遂请俞樾主讲云间书院,这是俞樾正式讲
学的开始。也是在这一时期,俞樾开始研读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所著
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等音韵训诂学著作。王念
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腥,扬州高邮人。幼有神童之誉,学术师
承戴震,精通文字训诂之学。《广雅疏证》是王念孙积20年之功对“博采
汉人笺注《三苍》、《说文》、《方言》诸书,增广《尔雅》所未备”编
撰而成的古代辞书《广雅》所作的研究补正。《读书杂志》是一部校读古
籍的专著,这部书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对《逸周书》、《战国策》、《史
记》、《汉书》、《管子》等九种书的文字讹误详加校勘,对音训异同句
读错乱者一一加以辨正。这两部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王引之是王念孙
之子,字伯申,号曼卿。他幼承父学,著《经义述闻》借记述父亲的治学
言论,抒发自己的见解,对《周易》、《尚书》、《毛诗》、《左传》、
《国语》等详加考辨,驳正汉唐旧注1761条。王氏父子在学界享有极高的
声誉,焦循称他们是“郑(玄)许(慎)之亚”,曾国藩则誉为“集小学训诂
之大成”。俞樾暗下决心,师法王氏父子,潜心研治经学。俞樾真正能够
代表他学术风格的著述,也是从这以后开始的。
此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的高峰,太平军纵横大半个中国,兵锋波及苏
州、杭州等江南重镇。作为对清朝忠心耿耿的旧文人,俞樾对太平军极为
敌视,他不敢再在苏州住下去,两年之后迁至绍兴,随即再迁上虞。同治
二年(1863),携家移居天津,往依时任通商大臣的同年崇地山和故交天津
知府潘伟如。俞樾在天津一共住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他的次女和两个儿
子先后完婚,家中大事基本完成,可以集中精力著述了。虽然生活艰苦,
甚至一度靠借贷度日,但俞樾迎来了第一个学术丰收期,他不仅完成了代
表作《群经平议》,另一部巨著《诸子平议》也著述大半。
同治五年(1866)秋,俞樾回到苏州,经两江总督李鸿章推荐,俞樾任
苏州紫阳书院主讲。俞樾一共在苏州紫阳书院讲学两年,以科考内容时文
制艺为主。之后,又应浙江巡抚马谷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