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Up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彩妆:

1920年,Max Factor(现代彩妆行业之父)首次以“MakeUp”一词指代彩妆用品,代替以往笼统指代护肤和彩妆的cosmetics一词,并沿用至今。

彩妆鼻祖:

1872年诞生在波兰的Max Factor先生,很小就打零工帮忙家用,艰苦的学徒生涯、看似无关的工作经验,却让他学到与日后工作息息相关的技能。1894年,22岁的Max Factor先生在莫斯科附近小镇开了间小店,出售假发、乳霜、香氛等,很快得到剧团演员的喜爱。

1908年Max Factor先生举家移民美国,以“Max Factor”为店名,在好莱坞开设戏剧用品店,刚开始以出售“德国剧院化妆品”为主。但因为经常有电影演员向他求教化妆方面的建议,而让他感受到当时新兴的电影事业需要一种全新的化妆技巧。当时演员们用油彩来化妆,脸部的妆在镜头上看就是厚厚的一层浓妆,又泛着油光,显得僵硬不自然,于是Max Factor先生发明了一种新配方的膏状彩妆,叫做Flexible Greasepaint (清爽彩妆),这是第一个专为电影拍摄所制作出的化妆用品。由于他可以让演员快速上妆,看起来效果更好、更自然,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使用者极佳的回响。从此,Max Factor先生即不断地改良、创新,持续推出新产品,而“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为使用者提供最出色的化妆品”也就成为Max Factor公司成立的宗旨。Max Factor先生由此成为化妆品产业的先锋,也就是从这时开始,Max Factor揭开了与好莱坞电影发展息息相关的品牌历史。

1918年,Max Factor发表了“和谐色彩理论”(Color Harmony Principle),它是第一套指导大众进行化妆的色彩理论,也奠定了现代彩妆发展的理论基础。

1920年,Max Factor先生发表“浮世情怀系列彩妆(Society Makeup)”,这是第一套真正将化妆品从电影世界中带入现实生活的彩妆品,令彩妆成为每个爱美女性的日常用品。

Max Factor还先后将包括眼影及眉笔(1917)、粉饼(1935)、遮瑕膏(1954)等众多曾经是影视专用的彩妆品带入生活。

假睫毛(1919)、防水性化妆品(1925)、唇彩(1928)、便携式粉饼(1935)、不易脱色唇膏(1940)、棒状睫毛膏(1958)等都是Max Factor改写现代彩妆历史的创举。

因其在艺术和科技方面的非凡成就以及对电影业的杰出贡献,Max Factor先生于1969年被邀请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荣耀之星。作为惟一一个彩妆品牌获得的如此殊荣,这个灿烂夺目的金色五角星向每个来往过客无声地宣告着Max Factor品牌无上的荣耀与成就。

1973年,他发展出适合携带的彩妆用品(第一次将化妆品与镜子结合成盒式彩妆),以符合彩色电影的需求。之后Max Factor先生又为美国两大电视网特别研发,推出适合彩色电视屏幕的彩妆用品,这项发明不但是当时的创举,而且由他定出的彩妆摄影也成为彩色电视的制作标准。

脸部彩妆产品:

Primer 妆前乳/霜

Concealer 遮瑕产品

Tinted Moisturizer 有色润肤品

Liquid Foundation 粉底液

Cream Foundation 粉底霜

Powder Foundation 粉状粉底

Loose Powder 蜜粉/散粉(定妆)

Pressed Powder 蜜粉饼(定妆)

Shine Control/Blotting Papers控油产品

Bronzer 古铜修容

Luminizer 光影修饰

Shimmer & Glitter 珠光光泽

Makeup Remover 卸妆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