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开发区:
漳州开发区全称是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位于厦门湾南岸龙海市东部靠海的地方(漳州港),和厦门岛隔海相望。离漳州开发区最近的集镇是龙海市港尾镇。高速公路在漳诏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下沿专用公路可达。
过去,这里曾是一个渔民小村,一片荒山野岭,杂草丛生,交通不便,几乎无人居住的地方。当年,创办蛇口工业区的袁庚,从宁波沿着千里岸线一路南行,寻找对台“三通”的重点口岸。他曾站在南炮台上,感慨万端:“漳州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实,这是一颗尘封雾锁的明珠,一旦放出光芒,将照耀东南海疆。”
从此,这里,被充满希望的人们称之为“第二蛇口”。这就是厦门湾南岸的新天地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的由来。总体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处在上海、台湾、香港三大经济区的中间地带,距香港、上海港、高雄港、台中港分别为287海里、564海里、140海里和120海里,是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2年12月28日,一声巨大的山石爆破声,惊醒了这块沉寂的土地。
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他们响应组织的号召,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家庭,离乡背井来到了这里。创业初期,这里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公司的管理者和广大员工,住的是铁皮房,喝的是带有海水咸味的井水;冒着严寒和酷暑,白天奔波在崎岖的山路、尘土飞扬的建设工地;晚上忍着虫咬和寂寞,在漆黑的荒郊野岭上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夜晚。这支团队,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用现代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精神,硬是搬掉了十几座山头,在这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座滨海城市的雏型。
尤其是管理团队率先垂范的品质、身先士卒的风格,树立了一面面旗帜,影响和带动了开发区人。1999年,十四号强台风肆虐漳州,厦门湾海面巨浪拍天,漳州开发区海达公司一艘失去动力的客轮船“元和轮”,在惊涛骇浪中剧烈颠簸着漂向大海深处,危在旦夕。公司总经理吴斌等领导班子成员都坐镇指挥,沉着应对,组织救援,30多个小时没有合过眼,挽救了十二名船员和一名探亲家属的生命,以及1000多万元的资产。2002年4月7日,福建省政府召开厦大漳州校区建设协调会,要求在5月15日前完成厦大漳州校区的拆迁任务。公司领导班子坐镇现场,吃住在工地,进农家作不厌其烦的工作,仅用8天时间就完成了厦大漳州校区建设范围内大径村97户397人的搬迁工作,比省政府的要求提前了30天。
短短12年间,这里的荒山野岭不见了,袁庚的预言成真。一个以临港工业、港航物流业和食品加工业为特色的新兴海滨工业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厦门湾南岸正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昔日的贫瘠与荒凉,被高尔夫球场,星级宾馆、码头港口、厦门大学新校区等现代文明建筑所取代,已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集散地,目前,港口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和首批对台直航口岸之一。已开通至美国、日本、韩国等外贸货运航线和香港、台湾、上海、大连、青岛、深圳等集装箱航线。拥有万吨至5万吨级集装箱和多用途泊位7个,年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以上。建成了与之相配套的6.1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以及仓储物流中心。今年预计全港吞吐量突破600万吨。
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客商入区投资兴业,目前已有198家中外企业落户于此,总投资达15亿美元。实现了提速发展的目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25.24亿元,比增101%,连续两年实现翻番;财政收入与上年相比,比增48%。2004年上半年全区社会经济继续保持提速发展势头,工业生产总值达18.18亿元,比增91.79%;招商引资合同资金额13886万美元,比增330.85%;外贸出口额9911万美元,比增264%。
漳州开发区的建设者们在这片野岭、荒滩和乱石上,用他们的智慧与勤劳演绎了当代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传奇故事。(以上资料均为05年之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