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构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艾斯科拉(P E Eskola,1949年)提出了片麻岩穹窿,魏格曼(S E Wegmann,1930年)曾称为花岗岩底辟。穹窿具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形状,长度较大的则过渡为长垣构造。片麻岩穹窿(gneiss dome)是由各种片麻岩组成的穹窿状构造。穹窿的核部常由花岗质岩石和混合岩组成,周围由片麻岩和其他类型变质岩所环绕,岩层的产状从核部向四周倾斜。片麻岩穹窿主要出现在早前寒武纪的变质岩地区,在太古宙的高级变质区和花岗岩—绿岩带均比较发育。它们的成因与花岗质岩浆的底辟作用和构造变形作用有密切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