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街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弹街路,又称“弹格子路”、“片弹石路”、“弹硌路”。“弹”在古汉字中有硬质球状物的意义,古代的火炮的炮弹就是一种大小如拳的铁弹,弹街路因此得名。

对老上海来说,弹街路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种由卵石、碎石铺筑的路面,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上世纪50年代,全上海约有4000条弹街路、弹街弄堂,一时“鼎盛”。实际上“弹街路”也被分为几种档次,最差的就是以大小不等的碎石铺筑的路,这种碎石行内称之“毛片”,于是这种路也被叫作“毛片路”;一种是将石块敲成大小相近的边长约10厘米的石块铺的路,而最好的“弹街路”是以斩成上大下小方锥形石块铺的路。

“弹街路”曾是上海主要的路面,它有许多优点,比如下雨天排水相当迅速、夏天反射阳光不致像沥青路那么高温,但它又有许多缺点,不论用什么样的石材铺弹街路,石块与石块之间有较大的拼缝,车辆在“弹街路”上行驶,震动和跳跃是难免的,上海人把车辆震动而坐车者屁股受罪讲作“吃弹簧屁股”,如车辆急驶在“弹街路”上,这已不是“吃弹簧屁股”可比拟的了,而是“屁股豁成两半爿”了,并且车辆轮胎受损相当严重。所以,上海道路的改观更有待于新的筑路材料的发明和推广。经历届政府努力,到1992年末共改造弹街路351条,占全区道路总条数80%,面积达787968平方米。尚有未改造的弹街路17条,长3350米,面积14396平方米。根据计划,除文昌路予以保留外,其余弹街路均在近期内改为新路面。随着沥青路、水泥路的普及,弹街路逐渐退出了上海,目前仅在新天地等一些景观道路中尚有弹街路的踪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