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溪镇距龙山县城51公里,位于龙山县的东南,东倚茨岩镇、塔泥乡、南界农车乡、洗车镇、西靠落塔乡,北邻茅坪乡,民国时期属董补乡、下辰乡。建国初为二区永固和十二区红岩、撮箕、比洞等乡。1958年成立红岩溪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红岩溪镇,2005合并西湖乡。全镇总面积1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5公顷,其中水田580公顷,旱土265公顷,全镇民族成份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辖有凉风洞、古丈坪、统西湖、撮箕坡、木龙湾、红岩溪、田家沟、头车湖、打溪老、比洞湖、栈行、梭堡树、猫儿洞、杨柳坪、比沙沟、毛坝、坎西湖、肖家坪、卸甲寨、尧城、白果树、马失坝、冒洞、卜纳洞24个村, 2个居委会,235个村民小组,7032户,其中农业户5698户,非农户1334户,总人口25991人,其中农业人口23172人,非农人口2819人。镇内有中学1所,小学16所,卫生院2所。 红岩溪镇境内山峦起伏,溪沟纵横,最高海拔1080米,最低海拔305米。东有青龙界、曾家界,西有落塔界,均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穿过边境,境内有天门山、云台山、天堰大堡、小洛塔等主要山脉。
红岩溪河穿流境内,主要发源于镇内苗儿洞村和茅坪乡水沙坪境内,汇集两岸数千条小溪,在境内流经30多公里,流入洗车镇,汇入酉水。该河两岸,植被丰富,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
红岩溪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矿、硫铁矿、和煤矿,其中煤矿地质贮量639万吨可开采贮量446万吨。(其中:向阳煤矿地质贮量554万吨,可开采贮量385万吨。木龙湾煤矿地质储量85万吨可开采储量56万吨。)
全镇的气候属典型的山区气候,四季分明,十里不同天,春季多冰雹,夏季多雨水,秋季多风霜,冬季多冰雪。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冰雹灾害、洪涝灾害。全年平均气温16.4C,年平均降水量1572.9毫米。
红岩溪镇公路交通发达,是全县交通的咽喉地段,209国道穿镇而过,在境内长达30公里,是奔州府赴省城必经之地。县道红——洗公路全长25公里,村级公路138公里。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村级公路.
现存文化遗产:1、彭家大屋:凉风村的彭家大屋,占地5.6亩,房屋30多间,外围打有石墙,内面采用石板铺地,有土家建筑特色的吊脚楼。室内雕刻别具一格,特别是水浒108将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摆手堂碑:卸甲寨村摆手堂碑,是现存关于摆手舞最早的碑文记载,该碑位于西湖御甲村小学内。东距小学500米,南为御甲寨,西距肖家村约3公里,北距坎西湖1.5公里。此碑为青石板,共两块,长条石。碑长1.23米,宽0.32米,厚0.1米。碑文字迹较清。碑文楷书阴刻。碑文记载“每岁逢三月十五进库化缘善男女齐集神堂击鼓歌舞名也摆手”,摆手堂碑现立于县城南岳宫。3、云台山庙:云台山位于红岩溪中心地带,209国道旁边肖家坪村境内,海拔九百多米,顶峰有小坪。1909修建庙宇,六间两层木楼,恰似皇冠顶上的明珠。1951年庙被火烧。1995年热心人自发在原庙址修了个小茅屋,每年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上山朝拜的人来往不断,清晨火炮声此落彼起,甚是热闹。4、独特民俗“三月三”:毛坝村独特民俗“三月三”,据考是茅坝刘姓老祖宗刘宗美定的,茅坝刘姓老祖宗刘宗美,从辰溪莲花池迁来时就学得在木材上打斧记的手艺。来茅坝定居繁衍,常同放木排高手们去沅陵一带放排。一次生意好做,过年未能赶回家,第二年三月初三才与家人亲友团聚,遂以三月三不是过年,胜似过年。世代相传,每年三月三,迎亲友、过佳节、点红烛、燃香纸、陈祭品、放鞭炮、同歌舞、老少乐,代代皆遵从,越过越隆重。红岩溪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肖家坪村金竹坪官渡口是清朝龙山县志记载的龙山县四大官渡之一,金竹坪出土的墓砖1986年经州文物考察队认定为汉代墓砖。
红岩溪镇党委和政府着力推进“林业美镇、商业活镇、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四大战略,全镇从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24个村共推进三期造林30847亩,其中营造生态林29378亩,营造经济林1469亩,群众累计领取国家退耕还林粮钱补贴400万元。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45%增长到现在的58%,现在,到处都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如今,铁路坡的乌鸦、沙子坡的“三家娘”已成为209国道龙山段亮丽的风景,是对退耕还林、林业美镇的最好诠释。工业强镇是红岩溪镇党委政府的一项长期战略,目前,我镇的工业企业已初具规模,全镇共有工业企业73个,其中规模工业企业6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两家,2007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500万元,同比增长32%,完成工业增加值4210万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税1530万元。